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增强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吸引力―来自芬兰的经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增强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吸引力―来自芬兰的经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如何提高职业院校的吸引力,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难题。同样的问题,芬兰也存在。面对辍学问题,芬兰职业院校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值得我国职业院校借鉴。

关键词:职业院校吸引力;芬兰职业院校辍学率原因;策略;启示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招生困难,尤其是偏远地区的院校,如何提高职业院校的吸引力,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难题。同样的问题,芬兰也存在。随着电子产业等行业的不景气,大批高端人才的涌入,职业院校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冲击。面对辍学率,芬兰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师都尽力采取一些策略来减少过多的辍学率。这些策略值得我国职业院校借鉴。

一、芬兰职业院校辍学率原因

芬兰的职业院校尽管设备先进,社会上对职业基本没什么偏见,做什么职业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对于教育异常发达的芬兰来说,职业院校的吸引力相对而言还是有弱化的趋势。

1. 选择错误

芬兰的学生从小就比较独立,他们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来做。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学生却发现自己所选的专业和自身能力不相匹配。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的青少年来说,他们的选择可能是盲目的,甚至是随意的。选择性错误导致学习兴趣全无,最终只能放弃职业院校的学业。

2. 相对较差的成绩,学困问题

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学习的失败者,他们从接受基础教育开始就对学习没有兴趣,感到恐惧。糟糕的学习习惯导致这些学生成绩不理想,越来越没有自信。一些专业课起点比较高,这些学生学起来力不从心,久而久之,会产生放弃的念头。青春期的叛逆使他们的心理出现问题。学习动机不正确,态度不端正,学习毅力不强,学业期望不足,学业自我效能低。

3. 学生个人情感障碍

所谓情感障碍,是指学生的一种错误的情感体验。这种错误的情感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学习生活本身的错误情感,表现在对各科学习均缺乏兴趣,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情绪;另一种是有指向性的,即对学习某门课的错误情感,表现在对学习某门课或某门课教师的恐惧感。这在职业院校的学生中比较普遍。

形成情感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有社会的影响,也有家庭的原因,但更多的恐怕是学校的原因:紧张枯燥的学习生活对青少年缺乏吸引力;某些教学内容过难,要求过高,或者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学生难以完成学习任务,成绩不理想,经常“红灯高照”,受到教师的批评指责,甚至遭到家长的质疑,久而久之,不仅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对学习产生自卑情绪和恐惧心理,而且这种情绪又会严重影响其思维活动的开展,使他们变得更加呆滞,造成情绪与成绩间的恶性循环。独立和自由精神导致家庭生活的变故也会致使学生情感失衡,引起失学问题。

4. 新的教育选择

芬兰的教育资源优越,选择职业院校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往往会被其他更具竞争力的教育资源所吸引。

二、面对辍学率,芬兰教育部、职业院校和任课教师所采取的策略

芬兰教育部在上世纪90年代初改革了中央极权制度,把权力下放到具体的教育院校,只负责重大政策的制定,并于2006年9月到2007年8月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减少辍学率,提高就业的研究。此项研究的结果表明:重视就业,的确会减少辍学率。参与研究的14所学校的辍学率为4%-8%,大大低于芬兰平均10%-20%的辍学率。

芬兰学校的管理非常有效,他们不受教育部的限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调节课程,设置专业。芬兰的任教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会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

1. 对学生的选择性错误,学校和老师会帮助学生转换专业或者其它的职业院校。

职业心理学家霍兰德认为人的职业人格可以分为现实型、探索型、艺术型、社会型、进取型(管理型)、常规型等六种类型,每种类型有与之相匹配的职业,如果个体选择的职业与人格类型匹配,就会感到工作胜任和心情愉快,如果不匹配就会工作不胜任和痛苦。芬兰学校和教师认为学生选择的未来职业要与性格特点相结合,才能学得轻松自如。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属于动手能力较强,喜欢与机器、工具打交道,喜欢实际操作,做事喜欢遵循一定的规则;不善与人交际,对新鲜事物不太感兴趣,情感体验也不太丰富的现实型学生。

2. 对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做好课程开发,吸引学生的兴趣

教学难度阶梯化,让差生也能产生自信,继续学业。芬兰的教师们依据学生的情况,设计许多适合不同学生的课程。

将课程的关注点转向学生生活,着眼于完善学生的生活方式。综合学生的生活实践是课程开发的关键,它打通了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遵循“来自生活、在生活中、服务于生活”的原则,生活实践强调学生的个体参与,并关注生活实践过程性、实用性,关注学生在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获取丰富的直接经验,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在生活情境中分析、解决问题,并将结果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生活实践的课程开发能够有效地改善芬兰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

成立于2004年的芬兰Chinet联盟的一位教师曾介绍他是如何使学生记住雷电效应的。首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设计雷电发生的地理位置,然后通过GPS卫星定位,来判断学生自己所在地雷电产生的时间和大概后果。雷电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把日常生活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不仅形象生动,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克服学生情感障碍,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负责。

芬兰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为了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对学习的情感障碍,芬兰教师们克服对这些学生的情感障碍,通俗些说,就是首先要对这些学生有正确的看法和态度,有正确的情感。不仅要理解他们,而且要真诚爱护,热情帮助、教育他们。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目标的选取、教学方法的应用上,要适应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在整个学习中不断给予学生成功感,消除恐惧感。

唤起理智的觉醒固然重要,但要获得长久的效应,务必在其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感。“首次效应”尤为重要,芬兰教师们特别重视第一次上课和第一次测试。第一次课,一清二楚,做到了不遗留任何问题,而且又使学生觉得确有收获;第一次测试,使学生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成绩。为此,一是教学上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放慢教学进度,调整教学节奏,控制教学难度,削减教学梯度,使学生“学来顺利”;二是现场实训,数量和难度要进行严格控制,对于较难理解,容易忽视的隐含条件或容易发生错误的实训,事前进行必要的疏导和提示,使其觉得“做来顺手”。三是首次测试的数量和难度要适度,使学生既能独立、准时完成,而又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使90-95以上的学生在直觉上获得第一次成功感,以进一步消除对学习的恐惧感。

4. 对学生新的教育选择,学校特别重视实习,即On-the-job learning,来吸引学生。

On-the-job learning 是芬兰职业院校的法宝。一些学分是在工作中学习取得的,初始阶段On-the-job learning 的时间短,随着知识和能力的增加,在学校学习即将结束时,On-the-job learning的时间不断增加。老师为学生参加On-the-job learning做好各种准备,而学生的评价是由在工作中学习的学生,带徒弟的师傅和老师共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的。学生在工作中学习,所学的内容反过来会扩展学校学习的内容。但是On-the-job learning不能取代学校的学习,因为学校的学习更具有系统性和规律性。On-the-job learning伴随着学校学习的整个过程,学生拥哦的教育选择时,可能会因为On-the-job learning的有趣而改变主意。芬兰重视与职业的联系减少了辍学率。

三、取得的效果

聚焦就业是职业院校的生存根本。芬兰教育部、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大大减少了辍学率。在与Chinet联盟的四位教师深入访谈时,得到以下数据。

表1

1.

但是减少辍学率是需要时间、花费精力和付出艰辛的工作。只要每个教育着都行动起来,长期地、系统地,关注、研究辍学率问题,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对我国职业院校的启示

我国职业教育历史不算长,职业院校发展壮大的速度却很快,所以问题颇多。对于辍学率问题,我们可以借鉴芬兰的经验:教师高度关注学生;搞好课程开发,吸引学生的兴趣;采用On-the-job learning的工作中学习的方法等等。职业教育需要几代人的研究与奉献,做为其中的一份子,付出了艰辛与努力,定会有收获。

主要参考文献:

[1]http://www.oph.fi/english/curricula_and_qualifications/vocational_upper_secondary_education

[2]Finnish Ministry of Education.Opintojenkeskeytt?misenv?hent?misentoimenpideohjelma [Action programme for reducing study drop-out rates]. Helsinki: Helsinki University Print, 2007. (Discussionmemorandum. Mimeograph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2007

[3]http:///show.php?contentid=5666

[4]Engestr?m, Y. Ekspansiivinenoppiminenjayhteiskehittelyty?ss?.[Expansive learning and co-development at work]. Tampere:Vastapaino, 2004.

[5]Le Maistre, C; Paré, A.A typology of the knowledge demonstrated by beginningprofessionals. In Tynj?l?, P.; V?limaa, J.; Boulton-Lewis, G. (eds). Higher education and working life; collaborations, confrontations and challenges.Amsterdam: Elsevier, 2006,

[5]R?kk?l?inen, M. Ty?ss?oppimisenohjaus [Guidance of work-related learning]. In R?kk?l?inen, M.; Uusitalo, I. (eds). Ty?ss?oppiminenjaohjausammatillisissaoppilaitoksissa. Helsinki: Tammi, 2001,

作者简介:邓玉华,(1974―),女,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华师大访问学者,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