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金业,又是一波“离职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金业,又是一波“离职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期,A股市场持续低迷,本周一上证指数更是跌破2100点,创出近三年半的新低。从2007年末市场见顶至今,A股市场的熊市已经运行了四年半的时间。其持续时间之长已经超过了上一轮2001-2005年的熊市。如果说上一轮的熊市消灭了“庄家”,那么这一轮熊市,公募基金受到的打击同样十分沉重。尽管由于公募基金的资金性质不同,目前尚未有公墓基金陷入破产的境地,但持续低迷的表现让公募基金从高管到持有人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于是,基金行业又迎来了一波离职潮”(表1)。其中,申万菱信基金总经理于东升、东吴基金投资总监王炯、方正富邦基金投资总监赵楠的离职在业界引起强烈的反响。

记得去年底我和于东升总经理还在深圳一场论坛中对话,当时他刚履新不久,对话间踌躇满志。同时在那场论坛中见到的交银施罗德基金总经理助理林军,今年也已经悄然离职。而王炯,同样是东吴基金灵魂人物,是业界女性基金经理的翘楚,她的离职同样震动巨大。

当然,有辞职就有履新,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原华富基金副总经理邹牧上任方正富邦基金总经理、原嘉实基金副总经理李道滨上任中银基金总经理,两位总经理都是以市场营销见长的高管。

事实上,尽管今年A股市场持续低迷,但从前两个季度来看,公募基金的整体资产管理规模还是出现了小幅的回升。而且,上半年基金行业创新动作频频,单从规模的角度来看,参与创新的基金公司都得到了不菲的回报。客观的说,当前并不是基金行业最困难的时期。

其实,中国基金行业流从业人员流动性快的特点一直存在,只不过在这种低迷的市道中更加凸显出来。记得2007年,笔者在谈到国内基金经理频繁跳槽的现象中,曾以“青春痘”还是“毒瘤”加以比喻。意思是说,从业者流动性过高的现象对于基金行业的发展来说,仅仅是影响美观的“青春痘”还是危害健康的“毒瘤”呢?当时,我的看法是基金经理的频繁跳槽尚不能成为危害基金行业健康发展的“毒瘤”,但也绝不能简单作为“青春痘”而任由其发展,资产管理行业的真正成熟和进步并不仅仅取决于规模扩张,更重要的是专业人才在投资能力、职业操守、敬业精神等各个方面提升素质。

不过,五年后,当我重新审视基金从业者特别是核心团队流动性快的现象时,这一观点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近几年来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2005-2007年时候的“一基独大”逐步发展成为公募、私募、券商理财、银行理财等多元化的竞争格局。在这样的格局之下,基金行业从业者有更多元化的选择也在情理之中。对于基金持有人来说,频繁的高管和基金经理变动,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也不可过度夸大。相对于资产管理行业的其他子行业,公募基金更加强调投研体系和投研团队的建设,人员变更的影响其实反而相对会小一些。

事实上,对于公募基金高管和基金经理而言,尽管存在着巨大的压力,但与私募基金相比,这种压力尚在可控之中。想想昔日嘉实基金明星基金经理王贵文2007年下半年转投私募后,便是漫漫熊途,最终以清盘告终。如今,听到他要去开饭馆的消息,心中不免伤感。

当然,核心团队的动荡是基金行业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尤其对于中小基金公司而言,更是如此。

“折尽武昌柳,挂席上潇湘。二年鱼鸟江上,笑我往来忙。富贵何时休问,离别中年堪恨,憔悴鬓成霜。丝竹陶写耳,急羽且飞觞。”写到结尾,我又想起了辛弃疾的这首词,或许,中国的基金从业者,原本不该这么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