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应急物资储备系统建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应急物资储备系统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应急物资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保障。《突发事件应对法》中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提出,要加强“应急物资保障”等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建设。总书记10月8日《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更是明确指出要健全保障有力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因此,必须将应急物资储备系统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好抓实,以推动应急物流体系全面建设,切实增强我国应急管理能力。

应急物资储备系统建设的现状

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的基本类型,应急物资大致可以分为应对自然灾害类物资、应对事故灾害类物资、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类物资、应对社会安全事故类物资和应对经济安全事件类物资。1998年张北地震后,我国开始正式建立应急物资的储备制度,目前,已经建立了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和民政、水利、铁道、交通、公安等专业应急物资储备。按照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5个自然灾害类专项预案,我国已在沈阳、哈尔滨、合肥、天津、郑州、武汉、长沙、广州、成都、西安等10个城市设立了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依据《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我国将建立21个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的建立,对提高重大突发事故的救助能力、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意义重大,在历次抢险救灾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建立了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部分地(市)、县相应建立了救灾物资储备库和储备点。

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在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方面正在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灾区和困难群众的生活困难,为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奠定了基础。但相对需求而言,应急物资储备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在数量规模上,目前中央级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仓库数量少,布局不合理,导致救灾物资运距过远,运输时间过长,影响了救灾工作的时效;二是在品种结构上,目前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品种比较单一,一般只有救灾帐篷和一些捐赠来的衣被,离紧急抢救、保障灾民生活所需要的物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无法满足各地对救灾物资多样化的需求;三是在管理机制上,现有的物资储备缺乏纵向和横向上的信息沟通机制,管理体制和运转机制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四是在储备层次上,我国的地方、市场和家庭等3个储备层次还存在较大的缺失,应急物资储备的数量、质量均得不到很好的保证。

应急物资储备系统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近些年来,我国的突发公共事件频发,要求我们立足现有条件,着眼未来有效应对、快速响应,制定一个科学的建设目标,以指导应急物资储备系统建设。应急物资储备系统建设的目标,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为统揽,按照统筹规划、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类储备的原则,使分散储备和集中储备有机结合,点线面融合配套,全社会有效覆盖,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潜力,建成国家、军队、地方、市场和家庭“五位一体”,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结构优化、质量可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物资储备系统,为应急物流体系提供数量充足、高效可靠的物质基础条件。应急物资储备系统应具备以下能力:

同时应对2起特别重大(I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物资保障能力;

基本保证事发地以外地区社会经济正常运转和人民生活正常进行。

在这个总的目标之下,具体来讲:

一是常态化建设。应急物资储备不能临时抱佛脚,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进行长期、艰苦的建设。特别是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负责的态度,将应急物资储备系统建设列入经常性议事日程。做到常议常抓,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经费投入,务求建设实效;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将应急物资储备系统建设纳入法制化运行轨道;整合应急物资实物储备信息资源,建立实时共享的信息通联机制。

二是商业化运作。应急物资储备尽管很大程度上是政府的一种公益性事业,但也应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积极运用市场经济法则和价值规律,推动应急物资储备系统的健康持续良性发展。特别是要落实应急物资储备资金和管理经费,建立应急物资储备更新、轮换的财政补偿政策和核销制度,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应急物资储备建设的积极性,更加广泛地利用社会物资储备资源和力量为应急物资储备系统建设服务;合理选定储备方式,依托大中型企业建设国家应急物资紧急生产和配送的能力储备,缓解重要应急物资峰值需求,减轻经常性储备压力,减少储备中的自然损耗和损失;完善应急物资轮换更新机制,将应急物资的轮换更新纳入市场流通渠道,变“死储待用”为“活储备用”,避免社会资源的无谓浪费,使应急物资储备的综合效益达到最优。

三是科学化管理。应急物资储备系统建设必须注重采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为其“增速”“助力”,坚持建管并重、以管促建,实现建设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特别是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仓储理论。建立科学的需求预测机制、及时的应急响应机制和灵活的调节控制机制,提高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的反应速度;运用先进的物资包装和RFID、GIS、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等技术手段,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的活性建设,实现物资的全程可视可控;强化应急物资储备基础配套建设,统一编制应急物资编码,实施标准化管理,为信息化管理创造有利条件。

构建五位一体的应急物资储备系统

在应急物资储备系统中,国家是主体,军队是骨干,地方是补充,市场是辅助,家庭是基点。我国应立足恶劣复杂的环境条件,根据不同地区可能发生灾害的类型、烈度等实际情况,由国家主管部门统一部署,各级地方政府组织指导,从家庭储备做起,市场参与,建立国家、军队、地方、市场和家庭“五位一体”的应急物资储备系统,有效保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物资需求。

一是编制各层面应急物资储备各类目录。应急物资储备系统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制定应急物资储备各类目录,以便指导各级政府按照需要安排好相应的应急物资实物和能力等储备,为快速处置突发事件提供第一时间的物资保障。国家业务主管部门应组织应急管理专家,根据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类型和烈度,按照应急物流体系的总体目标、可能的需求情况以及物资的重要程度,研究论证国家、军队、地方、市场和家庭等五个层面储备物资的种类、名称、作用、配载方式等,优化完善现有生活救助、抢险救灾、公共卫生等类型物资储备及国家专业应急队伍装备储备,从战略全局上对应急物资储备的规模、品种、结构和布局等进行优化设计和宏观规定,以供各级各类机构和人员参考执行。特别是要形成布局合理、种类齐全的专业应急物资储

备体系,着重加强防汛抗旱物资、防灭火物资、医药、重大动物疫情和植物病虫害应急防控物资、水上搜救和污染处置应急物资、公安消防应急救援物资等储备。

二是加强国家和军队物资储备的一体化建设。目前,国家和军队各有一套庞大的、辐射全国的专业化物资储备体系。从国家发展战略安全全局出发。将国家和军队物资储备有机结合起来,优化配置、统筹规划、适当调整、综合布局,改造现有物资储备仓库,布设和增加新的储备库点,增加库容和储备量,充分发挥国家、军队物资储备在仓库布局方面的“网络优势”,可以有效弥补目前应急物资储备系统中仓库资源少、仓库布局不合理的不足。同时,充分利用国家、军队物资储备系统中的闲置仓库资源,积极响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也可以避免储备仓库等硬件设施的重复建设。

三是健全地方和市场层面的应急物资储备。地方应按照属地为主的原则,以行政区划为单位,依据人口分布情况,建立适应本区域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特点的常用救援器材和生产生活物资储备。如,沿海地区应重点围绕抵御台风和应急救援需要,适当储备食品、急救药材、发电机等物资器材;地震多发地区应重点储备救援工程机械和帐篷等物资器材。市场层面主要是由各有关企业在流通管道中适当增大库存量,建立食品、日用品等消耗性物资的储备,并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代储国家应急物资。如,主要交通沿线的油气储运企业,应适当加大特种油料储备,确保极端气象条件下也能展开正常运输保障。这两个层面的应急物资储备系统建设中,应高度关注工作开展的持续性,特别是要避免地方政府“政绩”工程和部分企业投机行为的负面影响。

四是建立家庭层面的应急物资储备。目前,我国广大城乡家庭基本上还没有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的思想意识。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建立家庭层面包括应急食品、应急生活用品、自救应急用具等在内的应急物资储备。这方面,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走在了前面,如日本为抵御震灾开列了包括保存期较长的饮用水、便携报警器、应急灯、家庭防灾急救医药箱、救护用具等在内的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清单。我国应当以此为鉴,倡导建立具有适应我国国情的家庭应急物资储备,特别是我国分布广泛的农村家庭应着重加大粮食储存量,以确保在有效救援不能及时到达的情况下具有基本的生存生活物资条件,立足自身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