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打折”的节能政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打折”的节能政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汽车节能惠民工程曾被认为是刺激车市的强心针,但部分经销商“变通”运用政策,实际效果被打了折扣。

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三部委联合公告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名单后的2个月,节能汽车补贴似乎陷入了尴尬。3000元对于经销商而言九牛一毛,对于消费者而言又并不算是太大的优惠。节能补贴每辆车3000元,成了一个看上去很美好的“童话”。

补贴到底优惠在何处?

一个月以来,人们曾经担心的问题渐渐显现了。节能补贴政策在进入市场之后,很多经销商借着调价的名义使补贴金额缩水,导致补贴政策的效果不能完全体现。混乱的补贴方式逐渐让消费者迷惑:国家给了补贴,车辆的实际价格却较之前没有多大变化,那究竟是谁动了我的3000元补贴?

在北京一家自主品牌经销店,展厅中的一款微型轿车贴着国家工信部“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补贴标签,车顶放置的宣传板写着“节能汽车享受国家3000元补贴,厂家优惠5000元现金”字样。而据了解,这家店所销售的微型轿车在没有节能补贴前的优惠幅度为7000元,也就是说,虽然国家发放了3000元的补贴,但是消费者实际得到的优惠却只多了1000元。

在北京一家合资品牌的4S店中,记者发现某车型包含3000元节能补贴共优惠8000元,与之前的优惠相比增加了近5000元,但是该款车型在上述4S店的报价却比北京平均报价高出了6000元,折算之后较此前优惠所差无几。

经销商在推销时也并没有把这3000元放在心上,甚至直言不讳的说“补贴不补贴其实无所谓,关键还是看优惠后的价格。”

按照国家规定,首批入围的节能车型采取企业申报,国家相关部门审核的办法认定,入围车型的综合工况油耗比现行标准低20%左右。中央财政将对消费者购买以上车型的节能汽车给予每辆3000元的补助,由生产企业在销售时兑付给消费者。

按照正规的流程手续,消费者在交付购车全款后,再凭借有关票据,由经销商当场返还3000元,并签署《节能汽车财政补助确认书》。也就是在正规的流程中,并不需要消费者另外再前往4S领取节能补贴。

但在实际的销售情况中,不少经销商不仅没有单独返款给消费者,更有甚者是混在已有的现金优惠中,3000元的补贴就这么插上了“隐形的翅膀”。有些经销商在销售时既没有在车型上贴上有关的节能标识,也没有主动向消费者提及有关的政策,一些不知情的消费者也只能明摆着被“忽悠”。

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商务信息部部长郭咏表示,节能补贴政策对汽车销售影响还是比较大的,现在亚市中包含补贴政策的车型大概占据车型总量的30%,实际受到节能补贴政策影响的则有20%。他还提出,此次受惠政策最大的是合资品牌车型,而原本对此政策寄予厚望的自主品牌车型实际受惠并不大。在第一批享受优惠政策的71款车型中,自主品牌车型只有10款。

根据调查,享受到政策优惠的经销商的实际效果也并不相同,认为真正起到明显促进作用的经销商不足23%,剩下77%的经销商认为有作用,但不大。

买指定节能车获补贴主要是车企委托4S店在顾客购车时返还的。部分经销商滋生“雁过拔毛”的心态,部分购车者反映,在领取这3000元的时候不时遭遇各种“陷阱”。

改变支付方式是正道

部分经销商简单的认为补贴即等于优惠,甚至利用国家政策谋取私利,让这一原本能够拉动下半年汽车消费的主力政策变得软弱无力。

节能补贴政策的出台原本是中国车市在2010年迈出跨越性的一步,但由于支付方式和支付人之间的关系存在问题,部分经销商简单的认为补贴即等于优惠,甚至利用国家政策谋取私利,让这一原本能够拉动下半年汽车消费的主力政策变得软弱无力。

相比1.6L及以下购置税减免的政策,支付关系出现错位是节能补贴下放不到位的关键原因。

然而按照这种规定由生产企业在售销时,即由经销商支付给消费者,导致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三种情况:正规支付、提前支付以及直接以打包优惠形式抵车价。其中,直接以打包优惠形式抵车价是大部分经销商的普遍做法,尽管直接方便,但消费者却无法得知这3000元如何补贴到实处。

同时,把补贴与优惠直接画上等号也让一些经销商钻了空子。在打包优惠的方式下,经销商并没有进一步的扩大优惠幅度,却一方面花言巧语让消费者签署《节能汽车财政补助确认书》,进而又以确认书问厂商所要补贴款项。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些现象之所以出现,根本原因在于补贴方式的不明朗。

市场商品的价格本身存在自由浮动,要涨要降都是厂家的战略决策,所以将补贴发到厂家手中,再由厂家发放给消费者,这中间仅仅多了一个环节就会让消费者看不懂补贴是怎么回事了。

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中心总经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迟亦枫指出,现在市场上存在的混乱补贴现象很严重,而且没有实际有效的方法去管理。

国家的本意是希望通过厂家来达到促进消费、推动节能减排的目的,把补贴发给厂家,当然,国家给厂家的补贴最终还是要转换到消费层面上,但是这种转换没有明确的细则予以规范,价格的上下浮动属于正常的市场现象,本来就优惠的车型加入了补贴之后,少优惠一点或者多补一点,都没有相关规定来衡量。

据了解,除非此前没有优惠的车型才能看出真正是直接给了3000元的补贴,但是,又有谁能确定说这不是厂家的正常降价行为呢?也许厂商本来就准备降价了。而且,那些宣称“提前享受国家补贴”从而优惠的车型,如果真的进入了下一批节能汽车补贴目录,那么既然已经提前让消费者享受过补贴了,国家发放的真正补贴怎么办?还要不要再补贴?同时,商家自掏腰包的“节能补贴”与国家补贴混在一起,让消费者难以分清哪些是节能车型,哪些不属于节能车型,这也与政策设立时的鼓励节能减排的初衷不符。

对此,迟亦枫表示,节能汽车补贴政策在发放途径上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如同购置税的减免那样,直接由国家补贴给消费者,才能让消费者感觉实实在在地得到了优惠,而现在的发放方式在车市整体降价的背景下,只会让消费者看不明白到底是把钱补给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