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它不是孤立与其他教育活动而单独实行的。作为美术教师,我们所要做的也是最重要的是怎样充分的发掘并发展美术教育中的德育功能,本文将从分析美术课的课程标准和特点开始,重点探讨如何在美术课堂中渗透德育,然后将探讨结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希望通过本文可以证明:美术课不仅可以承担德育的责任,而且可以在学校德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美术教学;渗透;德育;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因此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如何将德育渗透到我们的美术课堂就成为了我们急切要解决的问题。
二.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思想指导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研究儿童的认知规律提出来的。他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换句话说,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直接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于教师和其它学习者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主动获得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渗透德育的美术教学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了解学生的特征,以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能力与知识水平的问题,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创设合适的、开放的问题情境,提供丰富的信息,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在教学过程中施展各自的才能和智慧,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有所得,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新的教育思想,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教学方法,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
(二)人本主义思想
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上的人本主义思想的杰出代表罗杰斯认为,个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感知世界,这些知觉就构成了每个人自己的现象场。罗杰斯根据现象学的理论指出,要求自我实现的力量存在于每个人之中,但个人的自我观念都有其独特性、个性,存在于每个人之中的自我观念是有差别的。每个人都在其生活经验中发展出自己一套独特的价值系统.其核心就是他对自己的估。渗透德育的美术教育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在恰当的教学内容中渗入德育的知识,从而对学生进行无形的道德教育。课后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针对每一位学生的特点,通过恰当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另外,推荐给学生一些有益的课外书,让他们利用课外时间去阅读,通过读书来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价、态度,也就是他的自我观念。
学科教学是中学德育的一个基本切入点,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承担着中学德育的重任。同时,每一位中学生都无法回避德育的影响。而学科教学在德育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传递和价值导向的工作”。因此,我们绝不能忽视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我国的学科教学在内容上存在着德育缺失的情况,此外当前学科教学中认知性目标与教育性目标的分离状态很普遍,大多数人认为学生只要掌握相关学科知识与技能,成绩提高便一切都好。针对这些情况,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就有了十分迫切的必要性。
(二)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可行性
各门学科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新课程改革以来,政策法规一直大力提倡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德育渗透,另外,学校还有科学的课程设计和课时安排,因此,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德育是可行的。
(三)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可行性
美术教育是社会教育活动中培养学习者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趣味、增进学习者的美术知识和训练技能的活动。在现当代每次进行教育课程改革的时候也都会把美术教育当作重要的教育活动进行,因为美术教育的特点及其功能所决定了它是我们人类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美术教育的优势,让学生在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强它所包含的人文思想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修养、人文素质,促进素质教育的实现。
四.如何在术教学中渗透德育
德育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要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来形成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德育的培养,又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格,最终使学生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从而,在整个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育和德育应是相互作用、紧密联系的。从初中美术教学的要求来说,审美教育要贯穿整个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也体现在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同时与思想品德教育紧密结合,融德育于美育之中,使学生在美中享受到高尚的、健康的思想情感的熏陶,从而增强学生爱艺术、爱家乡、爱集体、爱自然、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因此,在美育教育中,要把审美教育和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认真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主动地渗透德育
教师备课时要认真钻研美术教材和课程标准,挖掘其中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德育材料,拓展德育的知识视野,利用美术中多姿多彩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美术课堂上,应该充分发挥个性特点、激发形象思维和独特表现、特性能力外,还积极创设各种亲近自然、领悟自然、珍惜生命的教学情境,利用生活经验和对大自然的体会鼓励学生参与探究交流,鉴赏古今中外名家作品的形式,并根据作品的内容讲述自己对资源环境的深刻理解,同时适时地播放一些古今描绘我国象征性,描绘性的图片、诗句,使学生增强爱护环境意识的同时也增强了爱国意识。
(二)利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德育熏陶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靠单向灌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只会让学生倍感厌倦和压力。在美术课中欣赏美术作品时,德育教育应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过程。学生在赏析作品时,通过对作品文化背景,作者生平事迹,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以及蕴含的精神内涵的了解,与无形中受到感染,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如何才能让学牛在愉悦中接受德育熏陶呢?我想,好的课堂氛围,学生的积极参与,多样的教学方法都是必不可少的。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
在教学中多启发、多引导;课堂中注重创设情境,积极构建开放的“互动式”课堂,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感受德育的熏陶。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关键在教师要做有心人,教书的过程即是育人的过程,我们要积极地、有意识地去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将德育科学生动地融于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思想境界,陶冶情操,完善品德修养,真止做到教书育人。
(三)教师以身作则,以感染和促进学生道德养成
学生是天生的模仿秀,而教师则是模仿的主要对象。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始终是最值得模仿的人。教师的仪容仪表、言行举止对学生起着很大示范作用,深刻影响学生心理。而美术教师作为文化艺术的传播者,更是被学生所顶礼膜拜,更要以身示范,以乐观向上的工作作风,正直善良的高尚品质,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去感染学生、培养学生,使学生在模仿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因此,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今社会有一部分教师就忽视了教师的自身修养,他们只对学生严格要求,而对自己却不严格,这样就不能以身立教了,教师就不能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更有一些教师为了抓他认为的高分,他只知道一味地进行灌输教育,这样的教育不仅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让学生过早地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致使许多学生过早地辍学回家。这样的教师道德素养怎么能教育好学生呢?我希望各位教师都不要忽视自身的道德修养,一定要像一位无知的小学生一样去认真学习各种新的知识去完善自己,才能用新的教育方式去面对新的教育问题。只有每一位教师都具备了好的道德素养才能去感染和促进学生道德的养成。
作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笔者在从事美术课堂教学的同时,有意识地在德育渗透方面做了一些浅显的尝试。实践证明,渗透德育的美术课堂教学效果是明显的,课堂上已不再是以往“满堂灌”的沉闷和压抑,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活跃气氛的高涨,课堂效果也随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