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分析了低产茶园成因,介绍了低产茶园改造技术,包括改树、改园、改植换种等措施,以期为低产茶园改造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低产茶园;成因;改造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085-02

茶树的生物学年龄很长,几十年至上百年,茶树的个体发育遵循幼年―青年―壮年―老年的发展规律。低产茶园是指茶树衰老,单位面积茶叶产量、产值低的茶园[1],低产茶园包括栽培历史较长的老茶园和栽培时期较短但因各种原因导致未老先衰的茶园。

1 低产成因

茶园低产成因,要从茶园密度、茶树生长势、茶园土壤和水土保持等方面进行分析[2]。

1.1 树龄偏老,树势衰退

造成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茶树衰老。茶树个体发育过程中,其基本矛盾是新陈代谢,当茶树进入老年阶段后,代谢水平降低,生命活动减弱,树势衰退,鸡爪枝增多,枝干不断干枯死亡,地衣、苔藓寄生,育芽能力减弱,根系生长衰退,吸收面积减少,导致芽叶产量和品质下降。

1.2 缺棵断行,茶树稀疏

造成低产的另一个原因是茶园内行株距过大,缺棵断行严重,降低了土地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干物质积累少,单产低。

1.3 茶园基础差,水土流失严重

有些茶园由于建园时未经深翻改土、施有机肥,种植后管理粗放,造成土层浅薄板结,水、气、热不能调节,土壤肥力低,茶树生长衰弱,有的坡地茶园,未经修筑梯层,水、土、肥渗漏严重,茶树根系,吸收根少,影响地上部正常生长,导致低产。

1.4 采摘过度,芽叶稀少

茶树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的重要器官。据研究,茶树体内80%左右的有机物质是叶片通过光合作用所形成的碳水化合物。叶片也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而蒸腾作用又是茶树吸收和运输水分、矿质养料的主动力。在采摘过程中,不顾茶园管理水平和茶树生长状况,过度采摘,没有留足成熟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即使增施肥料和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也不能为茶树吸收利用,导致茶树营养不足而早衰。

2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必须根据茶树衰老程度、造成低产的成因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有计划地进行综合改造。低产茶园改造技术主要是改树、改园及改植换种[3-4]。

2.1 改树

改树是利用茶树的再生特性,通过更新枝干,复壮树势,恢复青春活力。改树通常根据茶树生长势,采取重修剪和台刈2种方法。

2.1.1 重修剪。重修剪的对象:茶树骨干枝虽生长正常,但芽梢稀少,对夹叶发生早,鸡爪枝多,单产低;病虫危害严重,部分枝干有地衣、苔藓,已严重影响枝干生长和芽叶产量;茶树年龄不大,但由于茶园管理粗放,采摘不合理,出现未老先衰的茶园。重修剪的方法:重修剪的时期应选择在当年不减产或少减产,第2年能大幅度增产,长江中下游茶区选择在春茶后或夏茶后进行,广东、海南等南方茶区则选择在12月至翌年2月进行;重修剪的操作要求:一般剪去树冠的1/3~1/2,长江中下游茶区,灌木型茶树距地面30~50 cm处下剪,南方茶区大叶种茶树距地面60 cm处下剪,重修剪的工具用篱剪或重修剪剪刀。

2.1.2 台刈。台刈的对象:树龄大,树势非常衰老,主干灰白,叶片光秃,地衣、苔藓丛生,采用重修剪的方法已不能恢复树势的茶园;树冠低矮,蓬高不到33 cm,地面上密集丛生大量的细弱枝条的塌地茶树或多年强采失培,枝条细弱稀少,生长特别矮小的茶树;骨干枝病虫危重严重,大量枝条干枯死亡的茶树。台刈的方法:台刈的时期应根据气候条件、经济效益而选择,长江中下游茶区,以5―6月为最佳,边茶茶区则为7―8月,广东省则在早春;台刈的高度应在茶树的根颈部,灌木型茶树通常离地面5~10 cm处下剪,乔木型茶树离地面20~30 cm处,台刈的工具为台刈铗或锋利的柴刀。

2.2 改园

改园是改造低产茶园不合理的群体结构和茶园土壤条件,为茶树高产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主要方法为补棵补缺和改土治水。

2.2.1 补棵补缺。归并补缺:将老茶树挖起进行补缺,并小块为大块,并零星为成片,改丛栽为条栽,将坡地茶园改成等高条栽茶园。老茶树补缺为了提高成活率,移栽前必须台刈,以减少叶面水分蒸发,尽量带土,以保留主侧根系,栽植时应培土压实并浇足定根水,茶蔸移植的时期长江中下游以早春或10月最佳。茶苗补缺是经济高效的一种方法,一般是将茶园中的老茶树就地台刈后,再从苗圃地挖取二至三年生强壮茶苗补植至缺棵处。

2.2.2 改土治水。低产茶园改土治水,是为茶树地下部根系生长提供良好条件,使改造后的茶园土壤深厚疏松,通气良好,养分含量丰富,保土、保水、保肥能力强。一是深耕改土。在衰老茶园中进行深耕,增加土壤空隙度,促进微生物活动和养分分解,不断提高肥力;深耕还能切断延伸过长,对养分运输困难的粗老茶根,人为地更新根系,促进新根生长。深耕时期以树冠改造后立即进行为最佳,深耕30~50 cm。改土是改造低产茶园的基础,改土的主要措施是增施有机肥和客土调剂。增施有机肥要结合深耕进行,深耕时及时施入饼肥2 250~3 000 kg/hm2、绿肥或土杂肥15~30 kg/hm2。客土调剂必须考虑茶园原有土质,如原土砂性重,保水保肥差,则掺进黏性土壤,反之则掺进砂性土壤,客土调剂的数量为75~150 kg/hm2。二是治水保土。治水保土是保证低产茶园改造效果的重要措施。衰老茶园地形地势复杂,生产条件不同,治水保土要因地制宜,主要措施为将坡地茶园改为等高或分段等高梯层,改内高外低为外高内低,改顺坡丛栽为等高条栽;开横沟,对缓坡丘陵低产茶园,为了避免水土流失,应开挖若干等高横沟;合理耕作,坡地茶园耕作,应沿等高线横坡水平进行,大雨前不宜耕作,雨季后要松土。

2.3 改植换种

改植换种是低产茶园改造最彻底的一种技术措施,对已经过若干次重修剪或台刈改造且缺棵断行严重、失去了更新复壮条件的茶园,应进行改植换种,重新规划布局,建立无性系良种茶园。在建园施工中,要彻底挖除拣净原有茶树的根系,改良土壤,选用无性系良种茶苗,合理密植,加强管理,建立高标准新茶园。

3 改造后的管理

低产茶园经过重修剪、台刈更新、改良土壤以及补植缺丛,改变了树冠和园地面貌,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为高产优质奠定了基础。但要保持改造后长期高产稳产,关键在于改造后的管理。低产茶园改造后,关键的管理措施为:疏枝修剪、合理采摘、防治病虫害、中耕施肥。

3.1 疏枝修剪

衰老茶树更新后,不如幼苗分枝有规则,会发生很多细弱浓密的小枝,影响骨干枝生长,使茶篷郁蔽,病虫寄生。因此,在修剪新枝的同时,必须进行疏枝,用弹簧剪将低层生长细弱的枝条全部剪去,剪枝应留壮去弱,留高去低,留稀去密,保留新枝20~30根。衰老茶树经过台刈或重修剪后,可在当年的秋季或翌年的早春进行定型修剪,以促进分枝,培养骨干枝。

3.2 合理采摘

采摘是低产茶园改造后树冠管理的重要环节。据试验,台刈和重修剪后的1~2年内的采摘,应与幼年茶树相同,以养为主,为持续丰产打下基础。衰老茶树重修剪后,第1年秋末打顶,第2年轻修剪后春茶留2叶、夏茶留1叶、秋茶留鱼叶。台刈后的茶树,第1年不采,第2年春未打顶采,夏秋少采多留,经过第2次定型修剪后,春茶留2叶、夏茶留1叶、秋茶留鱼叶,随着树冠的形成,即可按成年茶树的方法进行采摘。

3.3 防治病虫害

衰老茶树中发生较多的有茶蛀梗虫、茶天牛和地衣苔藓等,因此,树冠改造后,应立即进行防治。同时,茶树更新后新梢生长旺盛,枝叶肥嫩,致使病虫有了充足的食物和寄生场所,引起茶蚜、刺蛾、小绿叶蝉危害,应采用综合防治技术。

3.4 中耕施肥

低产茶园改造后的初期,由于树冠覆盖度小,土壤面积大,潜在的杂草种子、残留的草根得到适宜的条件,就会萌发蔓延。因此,改造后的茶园每年应中耕除草2~3次。茶树更新后,生长旺盛,需要大量营养元素供应。更新后的当年,主要是促进萌发、加速枝梢生育,故在改造时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夏秋季还应施追肥,施肥量可参照幼年茶园的施肥标准。

4 参考文献

[1] 王家福,肖文会.茶园低产的原因及改造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7):71-72.

[2] 肖光玉.中低产茶园改造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5):109-110.

[3] 罗放.低产茶园提升改造技术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3(18):141.

[4] 池仰坤.低产茶园改造的关键栽培技术[J].东南园艺,2013,1(3):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