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二氧化碳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二氧化碳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在日益增强,但经济增长同时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备受关注。文章在分析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实证证明以二氧化碳为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是存在着收入提高与改善环境的关系,并提出以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为目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碳排放量;低碳经济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在日益增强,但经济增长同时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备受关注。二氧化碳的排放促使全球气候变暖,促使《京都议定书》的出台,使得控制碳排放成为全球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如何?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KuznetsCurve)在中国是否存在?这些问题的答案要求我们深入了解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从而制定合适的政策引导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进而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文献综述

随着《京都议定书》对各国提出了对温室气体强制性和道义性的减排要求,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了温室排体的减排的相关研究中。

蔡等(2008)使用二氧化硫的面板数据,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拟合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了排放水平的转折点,并考察了中国经济内在的节能减排要求。胡鞍钢(2008)采用方向性距离函数的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对中国各省份的技术效率指标在考虑环境因素的情况下进行重新排名。陈诗一(2009)构造了中国工业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库,利用超越对数分行业生产函数估算了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并进行绿色增长核算。王兵(2008、2010)分别使用了Malmquist-Luenbergerr指数方法和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研究了APEC和中国各省分的环境全要球生产率问题。张友国(2010)基于投资产出结构分解方法实证分析了1987-2007年经济发展变化对中国GDP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王峰等(2010)深入探讨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

Nicholas&James(2009)建立面板向量误差纠正模型研究中美洲六个国家二氧化碳、能源消耗和真实GDP之间的关系,发现三者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Paresh&Seema(2010)对43个发展中国家检验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否存在,研究表明运用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所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各个国家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呈现出个性特征。

以上的文献大多是基于客观的事实,研究经济增长或生产率与环境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中国被认为是当前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这经济的发展是不是以环境为代价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呢?因此,用本文试图在此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拓展。

二、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

能源是人类基本需求和各国发展经济所不可缺少的,而能源的稀缺性和获得性直接关系到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福祉。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声称,与能源有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占总排放量的70%(IPCC,2007)。因此,与能源相关的一切活动是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

中国是最大的的发展中国家,一次能源生产的2/3是煤炭,燃煤发电约占总发电的80%,并且当前还处于城市化、工业化的高速发展阶段,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使得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在目前国际的产业链分工体系中,中国基本上是处于制造业的低端,中国制造业的大部分都是能源消耗型和污染密集型的产业。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大量出口产品获得经济利益的粗放型贸易结构,使得中国形成了“出口顺差”和“资源环境逆差”的不利格局。这种粗放型的贸易结构加剧了能源需求和保护环境的压力。

1991年,Grossman和Krueger针对美国人担心的自由贸易恶化墨西哥环境并影响美国本土环境的问题,研究了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指出了“污染在低收入水平上随人均GDP增加而上升,高收入水平上随GDP增长而下降”的污染与人均收入间的关系,为美国在北美自由贸易区谈判提供依据。1993年Panayotou将1955年库兹涅茨所研究出的人均收入与收入不均等之间的倒U型曲线,应用在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的关系上,并称之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就是环境质量开始随着收入增加而退化,收入水平上升到一定的程度后随着收入增加而改善,即环境质量与收入为倒U型关系。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揭示了在经济起飞阶段,资源的大量使用,使得有害废物大量产生,使得环境恶化;当经济发展到新的阶段,随着研发支出的增加,推动技术进步,促进资源的有效循环使用,经济转向低污染的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使得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收入水平的改善,能大大改变社会群体对环境的态度,收入水平低使得人们无暇顾及环境,加剧了环境的恶化;收入水平提高后,人们开始追求生活的质量,关注自身的生活环境,产生对高质量环境的需求,愿意接受严格的环境规制,带动经济结构变化,使环境改善。

三、样本与数据

根据Ang(2007)所作的研究,在二氧化碳与真实GDP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以下的模型:Cit=αit+β1Yit+β2Y2it+εit①

公式①中,i=1,…..,N,表示中国的各个省份。t=1,…..T表示时期。Y和Y2是按1990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平方项。我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方程中β1和β2的符号及其显著性是否符合倒U型关系。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当β1>0,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增加,β2

由于没有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数据,所以必须根据所耗费的能源进行估算。由于历年的《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已经以标准煤的形式给出各地区和各行业能源消耗量,并且2007的《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给出了各种能源标准煤的参考系数,因此本文将在考虑中国能源结构的基础上使用能源消耗量估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综合中国的能源结构,通过查阅IPCC(2006)所提供的碳排放系数,通过加权平均而得到本文所估算的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系数为2.62千克/千克标准煤。使用的计算公式为:CO2=折算为标准煤的能源消耗总量×2.62×(44/12)。其中44和12分别是二氧化碳和碳的分子量]。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使用平均值来代替缺失值。

四、实证分析

(一)总量分析

通过收集1978-200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与以上述方法所得到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数据,进行回归后,可以得到的回归方程为,拟合优度为0.9702。国内生产总值的平方项虽然是为负的,但结果并不显著,因此,难以观测中国何时进入库兹涅茨区域。其原因可能是中国幅员辽阔,省际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比如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所导致能源使用模式不同,市场化程度不同,偏好存在差异,使得其显著的结果可能被平均化而消除。因此,有必要对各省份的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二)省际分析

本文共收集了1990-2006年各省份的国内生产总值,各省份年底总人口,及使用耗费能源进行估算出来的二氧化碳的数据,因数据不全,而略去。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对中国各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及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后,结果为avecit=0.7403293+0.4685153aveyit- 0.000487avey2it,结果是显著的。但是此时的拟合优度相当低,仅为0.0775。

因此,放弃进行人口平均化,使用各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总体数据进行固定效应估计。得到的结果为Cit=19438.77+11.41309Yit-0.0001769Yit2。拟合优度为0.7091。并且结果都是显著的。

由此可见,以二氧化碳为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证明在中国是存在着收入提高与改善环境的关系。虽然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并不能完整地反映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关系的内在要求,但对于证明二氧化碳排放与收入水平之间存在着库兹涅茨曲线,仍然是有意义的。因为它表明政府可以对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发展阶段的变化和改善环境质量有所作为。只有政府对环境问题有足够的重视,拥有治理的决心和行之有效的政策手段,用激励和管制并重的手段规范经济当事人的行为,才可加快库兹涅茨转折点的到来。

五、政策建议

从表面上看,中国的节能减排受到世界各国的压力,地方政府受到来自中央政府的强制性要求,企业面临来自中国环境政策的管制和约束,还有消费者消费偏好的变化。但如果这些压力和要求仅仅来自于外部,并不产生于其经济发展自身内在的要求的话,中国将在节能减排上遇到很大的困难。因此,需要在以下的这些方面进行努力:

(一)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首先,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由于中国现在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电力等能源的投入,为避免工业发展中带来的能耗高、碳排放高的问题,需要发展高能效低碳排放的产业。可以提高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准入门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保护知识产权,使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电力等传统产业,降低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将低碳经济发展纳入国家产业振兴规划。其次,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同时中国在资源短缺、过分依赖进口的同时,资源的浪费也比较严重,更加深了能源的供需矛盾。因此,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注重开发新能源、新节能减排技术,逐渐减少传统工业对化石燃料的过分依赖,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限制和淘汰高碳落后产业及其产品,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及产品。再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领低碳潮流。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才能让节能减排收到较好的效果。通过建立排放权交易所,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进行规范化,对新技术授予专利保护,通过信贷政策提供优惠利率,补贴环境保护研发项目,或通过征收碳税等方式,使得企业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使得企业拥有进行环境技术创新及研究的外在动力,既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和保护环境,又能提升中国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重视环保意识推广普及,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

正所谓市场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要实现低碳社会,需要每个人的努力。通过广泛的宣传,如让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进入教科书等方式,使低碳概念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深入人心,从而使得人们由于自觉关心自身及后代的生存环境,自愿改变消费偏好,更愿意选购节能环保的产品。广大消费者消费偏好的改变,将成为企业进行环境技术研发、生产节能产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内在动力。

(三)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以二氧化碳为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而影响着环境的变化。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也告诉我们,人均收入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安全、生活质量的更高要求,从而提出了对环境的更高需求。由此大力发展经济,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才是真正保护环境的治本之策。

参考文献:

1、PareshKumarNarayan,SeemaNarayan.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nd economic growth: Panel data evidence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J].Energy Policy,2010(38).

2、Nicholas Apergis,JamesE.Payne.CO2 emissions energyusage and output in Central America[J].Energy Policy,2009(37).

3、陈诗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研究,2009(4).

4、蔡,都阳,王美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节能减排内在动力[J].经济研究,2008(6).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