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情不入时人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情不入时人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金陵十二钗”是书中女性形象的主要代表人,她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气质性格,各自不同的身份地位,各自不同的遭际归宿。但是终均难逃“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剧命运。贾探春正是其中的一位,她的悲剧性格有着矛盾性和复杂性,这种性格的形成又有着必然性和特殊性,下面我将针对这几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

《红楼梦》中的许多人物,常常是一出现,作者就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性格基调。但是探春――这位贾家“三姑娘”,作者却没急着让我们认识到她的性格本质,而是随着书中情节的展开和深入,才逐步地走进她复杂而矛盾的内心世界。探春的第一次出场读者就通过黛玉的眼睛看到她“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不同流俗的气质,接着在众人敛声屏息的环境中探春与宝玉简短的对话,让大家感觉到了这位三姑娘的与众不同,她没有一般女孩子的扭捏作态,显得大方,从谈吐中也看出她有见识,通诗书。接着书中在第四十回,作者对探春的住处“秋爽斋”作了重点的介绍,人如其斋,斋如其人,亦恰如其分地寓示了探春有如清秋之飒爽冷静高雅的气度。接着探春作为大观园中“海棠诗社”的唯一发起人,自取别号“蕉下客”,芭蕉叶的舒展宽阔与她“素喜阔朗”的个性吻合,在诗中她宣称“熟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可见其高雅的诗情和出色的才情,在后来的“诗会”上她更是以一曲《簪菊》让人叹服,诗中以“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来表达她具有世俗之人不理解的高尚情操,同时也预示了她的性格悲剧。

在第四十六回贾赦追逼鸳鸯为妾的故事中,当被逼得走投无路的鸳鸯,跪在贾母面前哭诉,贾母也不禁“气的浑身打颤起来”当着众人,把王夫人指责的“不敢还一言”。面对眼前的紧张局面,探春面带微笑的走到贾母面前说道:“这件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想,也有大伯子的事,小婶子如何知道?”果然,这几句简洁扼要而有理明通达的话,立刻把贾母的怒气驱除,大家复又说笑起来,一场风波得以平息。探春在这种措手不及的突况下,她能迅速的作出反应,并分析正确,判断无误,确实了不起,申辩有理有据,真的让人佩服。

至此,我们对探春的性格,可以构成比较清晰的轮廓:她是一个有才,有识、有魄力的少女。但作者曹雪芹对这个人物性格的塑造并没结束,前面的描写只体现了她判词的前半句“才自清明志自高”,同时作者又让她“生于末世运偏消”从而反映出一种有才能但不得用的历史苦闷。所以探春的性格还有着更加深刻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曹雪芹赐给探春一个“敏”字,这是最恰当最准确的评价。她性灵敏锐,作事敏捷,心地敏慧。不过,探春之“敏”还有胎带来的“敏”――庶出的敏感。探春处于尴尬不利的境地:一方面她是主子姑娘,享有封建贵族的一切特权;另一方面,她又是“姨娘姑娘”为世俗所轻。探春的性情是“高”的,是不轻易被世俗的人所理解,但是她的地位是“低”的,却成了世人所关注的焦点,这种强烈的反差就更使得探春的行为变的乖张。封建的嫡庶制度深深的损害了探春的自尊心,探春渴望的是人们相互的尊重和爱护,但是当她原本就脆弱的尊严遭到侮辱时,她爆发的力量是巨大。在书中第七十四回写到,抄检大观园时,每到一处,都是伏首贴耳,任其抄检;唯独到了秋爽斋,探春率领着陆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房间中仿佛布满了可以点燃得起来的怒气,正在一触即发地等待着前来搜查的人们。当那个王善宝家的,偏不相信“一个姑娘就会那么厉害起来,况且还是个庶出的。”这个封建统治的爪牙,“乘势作脸”,竟然动手动脚起来时,面对这样放肆的带有侮辱性的搜身,不可轻辱的探春岂肯罢休?只听得“啪”的一声,王善宝家的脸上早就着了探春的巴掌,这一掌声音是响亮的,惊醒了多少人!它是那么得痛快,却又是那么的沉重!在这个“一个个好像乌鸡眼,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贾府,她要站稳脚跟,取得“主子姑娘”应有的尊严和地位,她要遵守森严的等级观念,她要泯灭天性的冷酷无情的割断与生母的天然脐带关系,与正室太太接上一条人工脐带关系。对她来说是痛苦的,此乃是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和封建贵族的伦理纲常所造成的一种复杂的悲哀。她发出过这样的哀叹:“我但凡有气,早一头碰死了”。

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歧视,对女的束缚和对女性个性的压抑是探春悲剧性格形成的另一个根本原因。有很多人会拿同是姨娘生的迎春和探春作比较,说为什么迎春就不象探春那么激烈,那么痛苦的控诉。在这里不能说迎春是比探春快乐的,也不能说迎春受到的压迫少,她们的命运同样是悲哀的,只是性格的差异带来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生性懦弱的迎春对生活本无所求,她将思想封闭起来,完全将精神寄托一部《太上感应篇》中,对自己的事情都不闻不问,只要不否认她的小姐身份,对她来说就已经足够了。而探春的思想是什么样的呢?听听探春的话语就会明白:“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的去,去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当探春长成为一位“熟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的有志向有才干的女性时,她就更不可能只满足于作一个一般的豪门闺秀,她要实现远大的抱负,“女儿家”的身份带给她的是前进路上的羁绊,她想冲出大观园的围墙,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可是身处于那个紧守着男尊女卑封建礼教的社会,大观园就像是一个铁作的牢笼,再强的探春也插翅难飞,注定她只能在内心痛苦和挣扎,还空怀着一身才智无从施展的英雄女儿之恨。封建统治在长达千年的巩固与完善中,建立起一个庞大而坚实的文化基础,它以各种形式对女性进行道德规范,这种道德教化使女性处在一种文化孤立的境地之中,因此探春也不可能站在更高的思想层次上,为自身的反抗行为给予道义上、理论上的支持,寻求出更光明的解放道路。这不仅仅是探春一个人的悲哀,这是封建礼教统治下整个时代女性共同的悲哀。由此我们可以更充分地理解探春个性强烈的种种尖锐的表现正是她内心世界的十分矛盾和痛苦的挣扎的外在体现,也深深敬佩这位少女身上所具有的敢于同命运抗争的勇敢与坚韧。

目光远大的探春洞悉着家族的时弊也预见到了家族必将走向衰败的命运:“这么大族人家,若从外面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这是何等的见的,她的清醒让多少贾家的男人汗颜!但正是这种清醒给探春带来的是内心更大的痛苦和矛盾,有才智的探春怎能看着家族的破败而不贡献她的力量呢?而对探春的内心痛苦所体会的辛酸正是曹雪芹自己内心的真实写照,他正要通过这位有政治家素质人探春将他心中的滋味,胸中的愿望――的表达出来。所以曹雪芹给了探春一个在大观园内施展才华的机会,也是想借探春的手――探春“理家”完成他的“补天”梦想。

曹雪芹在书中第五十五“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和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识宝钗小惠全大体”中集中描写了《红楼梦》中的这件大事,也将全书对探春这个人物的塑造推向了高峰,使探春精明的才干与庶出的地位,想锐意改革的决心与姑娘家的身份等种种矛盾纠集在一起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探春“理家”做的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利用大观园的花木资源,开辟生财之道。虽然这些改革措施确实给大观园带来了经济效益,但对整个花费无度的贾府是微乎其微的,但是能够采取这一做法,对于一个贵族小姐来说并不简单,这里面包含了探春的用心良苦。探春进行改革的出发点是要杜绝大观园内的不合理现象,而不是以节约牟利为目的的守财奴。而作为“封建正统淑女”的宝钗就看不惯,她批评探春“才办了两天的事,就利欲熏心了,把朱子都看虚浮了。你再出去,见了那些利弊大事,越发把孔子都看虚了。”这里可以看出探春的“高情”确实难以被当时的“俗人”所理解,也体现了她悲剧性格的历史必然性。

贾探春,一位封建社会末期的有志女性,她所能等到的也是那个时代少女共同的人生课题――出嫁。曹雪芹在薄命司中给她的曲子是[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泣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我们可以想象清秋落寞的午后,惨淡的秋日,无助的孤帆,坐在船头上涕泪漫流的探春终于清醒地预言了没落后无尽的凄凉和难再兴的悲哀……一切都是那么不由自主,一切都是那么难以自主,秋天纷杂的落叶中偶尔奋起的是探春不羁的心事,但是落日最终无比仓皇地击落了探春缤纷的梦想,一只小船匆匆地载走了她所有的故事,唯剩下一滴滴的秋雨打在芭蕉上叫人听起来恁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