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新生计算机基础学习适应性问题及相关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新生计算机基础学习适应性问题及相关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高职计算机基础具有知识面宽、应用性强、知识更新快、课程周期短的特点,因而要求学生要尽快适应高职阶段学习。本文分析了高职新生计算机基础学习中面临的适应性问题,提出了从增强动机、改变教学模式、加强实验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提升高职新生的学习适应能力。

关键词:高职新生;计算机基础;学习适应性;对策

高职计算机基础承担着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计算机教育的任务,这是关系到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门课程具有知识面宽、应用性强、知识更新快、课程周期短的特点,因而要求学生要尽快适应高职阶段的学习。笔者多年从事计算机基础学科教学,拟通过本文研究高职新生在计算机基础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适应性问题及应采用的相关对策

一、高职新生计算机基础学习适应性问题的表现

1. 目标提升造成的不适。中学阶段,虽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很多学生的学习目标就是为了通过会考,究其实质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还是一种应试教育。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就是要转变“不教不会”的传统观念和“教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启发思路、指点方法,强调学生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提倡自主学习,使高职生的学习由对教师和书本的依赖转向为主动学习。有不少新生对计算机基础的学习感到难以适应,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还没有领会高职阶段与中学阶段学习目标的不同,用中学的观念学习高职的课程。

2.教学方法改变造成的不适。应试的教学目标导致学生学习依赖性很强,而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尤其是自主程度得到大大增强。高职课堂教学采用两学时连上的方法,讲授容量有时概括了教材几十页的内容,学习任务是中学的好几倍。学习进程的这些变化,要求学生尽快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再有高职新生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存在很大差异,不同基础的学生对教师授课有着不同要求。对于学生的不同需求,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要求,教师不可能一一给予满足。这样就会使得一部分学生反映,虽然对计算机基础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基础太差,教材看不下去,老师讲课太快跟不上,实验内容在规定课时内很难独立完成。长此以往会影响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对计算机基础学习产生一种恐惧心理。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在初始阶段往往感觉课程简单、没有新意,体会不到收获,听讲注意力下降,但往往在走神的过程中错过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导致在实验时出现各种非常明显的错误。

3. 学习方法的不适应。中学阶段,有人形象地将学校比喻成工厂,而学生被比喻成工厂里的产品,学生每天的学习由老师“精确”地安排着,学生更像是一部接受知识的机器,习惯于在老师控制下的学习方式。而到了高职阶段,老师往往上完课就走,课下的辅导也很少,对学生不再像高中那样严格要求。这对于刚刚升入高职阶段的学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学生对这种方式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再加上计算机基础注重实践,需要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通过实验来巩固、拓展知识。而很多学生对计算机基础实验重视不够,常常把计算机基础作为一种理论课来学习。认为只要理论课过了关,课程就能够通过,从而忽视了实验课的学习。

4. 其它心理因素产生的不适。高考可以说是中学阶段学习的指路明灯,高中三年的学习虽身心疲惫但目标明确,因而生活紧张、充实。一部分学生如愿以偿考到了高职,容易产生歇口气,休息一下的思想;而另一部分学生进入高职与自己当初的意愿不符,又会产生理想与目标的缺失。这两种状况表现在学习上,都会造成学生学习缺乏动力,没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失去应有的热情和积极性,变得懒散。导致他们在理论课不注意听讲,实验课不认真练习,沉溺于聊天、打游戏,抄袭作业等现象。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高职新生在计算机基础学习中存在着多方面的不适应,在认识上和行为上存在着许多误区。如果要求他们完全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改正,迅速适应高职阶段的学习是不现实的。因此外界的帮助,尤其是计算机基础教师的参与指导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体系中,我们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二、相关对策研究

1. 增强学生计算机基础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活动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动因,是激发学习,维持学习,并将学习导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不强的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耐力和持久性,不愿积极寻求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满足于知识的一知半解。因此,在课堂上还可以演示往届学生的优秀作业,利用榜样的作用使学生充分理解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并上升到课程学习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能否尽快走向工作岗位和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否尽快适应所承担工作的高度。在课程开始后,还要经常组织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组建兴趣小组、开展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竞赛。针对某个问题撰写论文,比如计算机在所学专业的应用,计算机在本专业后续课程的作用等。让学生们自己去调研,去体会,使学生自己产生明确的学习目标,并通过目标的驱动作用变学习为主动需求,从而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

2. 改变教学模式,落实以人为本,引导学生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实现课程目标的主渠道。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快适应高职阶段的教学方式,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教学方式,实施因材施教,因需施教。新生开课后,一方面教师要向新生介绍高职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特点,使学生转变中学的学习观念,调整学习策略,主动去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层次水平,学习的不同需求,使教学活动能有的放矢。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按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设计明确的教学基础目标和提高目标。教学中采用起于低起点,面向中间层,兼顾高层次的方式。

3. 强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课程不可能只靠听课就能掌握,必须大力加强动手实验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来巩固、拓展知识,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而这正是高职生最薄弱的环节。转变学生中把理论当成能力的错误思想,要将理论转化成技能。为此,我们强化了实验教学。调整课程结构,增大实验教学课时。我院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教室来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教师可根据内容需要调整理论及实验的教学时间,可以有效地实现“精讲多练”。设计合理的实验内容,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将实验设置为基础验证型实验、综合性实验、探究式实验等三个由低到高的层次。通过不同的辅导方法,引导学生积极的思维,而“思”的结果正是能力提高的成果。

4. 注重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单纯学会知识更重要,知识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才更有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对问题的提出不能只停留在“是什么”,而必须考虑“为什么”及“怎么做”。学习不是死记硬背一些条条框框,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掌握计算机基础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悟出其中的道理,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同时,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本领。

作者单位:胡立源 秦皇岛外国语职业学院

李润红 河北大学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中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2007[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2]刘文,苗胜军,冯拾松 ,李迈强.高职生入学导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