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血压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干预及临床预后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血压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干预及临床预后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梗死急性期早期血压干预临床预后的影响。 方法 将高血压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发病3 d后开始给予拉西地平片口服,对照组发病10 d后开始给予拉西地平片口服,观察两组患者发病2周及4周后血压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结果 治疗组2周及4周的血压控制情况均好于对照组,两组2周及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高血压脑梗死急性期早期应用长效CCB对血压进行干预是安全的。

[关键词] 脑梗死;高血压;拉西地平;预后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a)-0206-02

脑梗死是高血压病常见并发症之一,致残率高,目前对脑梗死急性期血压的管理仍存在不少争议。笔者对高血压脑梗死急性期进行较早期的血压干预,观察其对预后的影响,探讨早期血压干预的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1~8月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脑梗死患者80例。入选标准:(1)脑梗死诊断符合1996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1],经头颅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2)发病24 h内入院;(3)发病前均已确诊高血压,发病后3 d监测血压,收缩压仍≥170 mm Hg。排除标准:(1)静脉溶栓患者;(2)有意识障碍不能口服药物或须经胃管进食患者;(3)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糖尿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4)对二氢吡啶类药物过敏或不能耐受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56~76岁,平均(65.5±7.9)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55~77岁,平均(67.1±8.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血脂、血糖、肾功能、血压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常规给予脱水、改善循环、营养脑细胞、脑保护剂及针灸、理疗等治疗,每天监测血压3次以上。治疗组在入院常规治疗基础上,3 d后收缩压≥170 mm Hg,则开始口服拉西地平片(司乐平,哈药集团三精明水药业有限公司生产)4 mg/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如血压高于200/120 mm Hg则临时静脉给药控制血压,10 d后血压仍高于正常,则开始口服拉西地平片4 mg/d。观察患者发病2周及4周血压情况及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压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发病2周及4周的血压控制情况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发病2周及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 讨论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多伴有血压升高,其机制被认为是脑梗死区域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受损后机体的一种代偿反应。以往认为脑梗死急性期血压的适度升高可保证缺血半暗带脑组织的血液灌注,对脑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故不主张在脑梗死急性期降血压,仅当血压高于200/120 mm Hg时才应用药物控制血压,使血压维持在185/105 mm Hg左右,主要是考虑过低的血压可导致脑血流灌注减少、脑梗死面积进展、神经功能缺损加重。而近年来一些国内外的研究发现,脑梗死的预后与脑梗死急性期血压水平呈U型相关,当急性期收缩压在140 mm Hg左右时预后较好,血压过高或过低都增加病死率,收缩压>180 mm Hg时病死率明显增加,而且脑梗死急性期的血压变异性对预后也有着重要的影响[2-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由于在脑梗死急性期中断口服降压药治疗,血压会持续明显升高,甚至在脑梗死急性期过后,血压亦无明显下降。持续过高的血压可能导致脑水肿加重及继发出血加重神经功能缺损[4],同时也对机体其他靶器官造成重大影响,可加重血管损伤、增加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可能导致急性心衰、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不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甚至增加死亡率。所以,脑梗死急性期血压管理应遵循个体化、平稳控制的原则。

拉西地平属第三代钙离子拮抗剂(CCB),为长效制剂,控制血压起效较缓慢,作用持久,血压波动小,能够24 h平稳有效控制血压[5];同时,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能抑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增加约40%[6]。笔者对脑梗死发病3 d后收缩压仍高于180 mm Hg的患者,早期应用拉西地平进行干预,使急性期血压平稳缓慢下降。观察发现,早期控制血压可有效缓解患者因血压增高引起的紧张情绪,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保护肾功能,并未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造成不利影响,无一例患者出现因血压过低而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加重。本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病患者脑梗死急性期根据个体化原则,较早期地应用长效CCB对血压进行干预,逐渐将血压稳定于适当水平是安全的,也有利于脑梗死急性期后血压更早地控制达标,减少脑卒中再发。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临床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29(6):379-383.

[2] Vemmos KN,Tsivgoulis G,Spengos K,et al.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tality and admission blood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J]. J Intem Med,2004,255:2572-2651.

[3] 魏义兰,邵国富,刘明玲,等.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与预后的相关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28(4):321-323.

[4] Yong M,Diener HC,Kaste M,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pressure profiles as predictors of long-term outcome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J]. Stroke,2005,36(12):2619-2625.

[5] 侯兴旺,王蓉. 拉西地平治疗高血压61例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7):103-104.

[6] Zanchetti A,Bond MG,Hennig M,et al. Absolute and relative changes in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an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during long-term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further results of the European Lacidipine Study on Atherosclerosis(ELSA)[J]. J Hypertens,2004,22(6):1201-1212.

(收稿日期:2012-04-13 本文编辑:陈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