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探索意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探索意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新的理念打造新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放手让学生大胆实践,在“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融入学生的数学情感、学习习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以及生活经验等,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充分展示自己的探索过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进入知识宫殿大门的向导,成才的起点,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呢?

一、导思探索,探求新知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教学中有意识设疑于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中,使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引导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时老师因势利导,使学生的学习处在情绪的最佳状态中。

二、参与操作,获取新知

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安排动手操作活动,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经过手脑协作,把外显的动作过程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可获得真正的理解。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摆、拼、画、量等操作活动,设置让学生参与动手操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给他们操作学具的机会。通过动手摆一摆、拼一拼,体会操作、探索、发现答案的乐趣,在思维的发散过程中萌发创新的灵感。

三、对比分析,理解新知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小学数学中有许多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防止知识的混淆,提高辨别能力,从而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相似或差异的思维过程和逻辑方法,也是引导学生深入探索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学法。如数学中的定律性质和公式等基础知识大都是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概括,弄清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对用好用活用准知识有很大帮助。如,分数、除法与比的异同,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应用对比练习等,使思维水平进一步提高,摆脱思维定式,正确理解其含义。

总之,学校课堂教学是实施探索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应更新观念,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意识的教学情境,重视质疑问难,以趣设疑,积极鼓励学生提问,同时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我们就会培养出具有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的人才。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中,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获取,做到课本让学生阅读,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和疑点让学生讨论,规律让学生寻找,结论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让学生构建。实践证明,这样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使思维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知识与能力相得益彰,同步发展。

(作者单位 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大石乡五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