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拉近新闻报道与人民群众的距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拉近新闻报道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1年8月9号,等五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提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总体部署后,包头电视台立即制定详细的报道方案,通过采取集中采访、集中报道等方式迅速掀起热潮。作为包头电视台的一名记者,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我台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简称“走转改”)活动中的变化,使我对中央的号召也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

第一,只有走进基层,才能更好地上传下达,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沟通、了解的桥梁。

中央政策是对基层实践的深刻总结,基层是落实中央政策的终端,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必须吃透两头。只有找准中央精神和基层实践的结合点,大力宣传中央重视、基层欢迎的惠民举措,宣传体现党和国家进步、反映基层群众风貌的先进典型,才能充分展示中央决策部署给群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更好地推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

此间,包头电视台陆续派出40多名编辑记者,深入厂矿社区、田间地头,蹲点采访,用双脚展开田野调查,用心灵倾听百姓心声,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手法,拉近新闻报道人民群众距离。先后播出了《农网改造工程 照亮牧民生活》《走进蒙古族新村》《白云供电分局党员服务队:草原上的光明使者》《社区主任郭淑华:铺就政府与群众的连心路》《达茂旗马铃薯实现应储尽储》等,以及组织策划了文化方面的主题报道等20多条新闻,为观众奉献紧接基层地气的、带着记者情感体温的新闻报道的同时,也让广大群众了解了中央的精神,把党和政府的声音送进了千家万户。

第二,只有走进基层,新闻工作者才能找到群众语言,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

在群众眼里,新闻工作者是人民的“传话筒”、群众的“代言人”。如果新闻工作者只知道闭门造车,苦思冥想,这样的新闻报道一定索然无味,一定无法增加与群众的亲和力和贴近度,一定无法真正地传话、代言。一个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到群众当中,了解他们的语言,运用他们的语言,才能拉近新闻报道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让人们轻松接受。

对于电视新闻记者来说,哪些电视手段是观众喜闻乐见的,如何做新闻才能生动、有细节、有感情,怎样的表述是观众易于接受的,这些都需要新闻工作者在采访的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总结。同样的新闻事件,同样的新闻人物,表现的方式方法不一样,宣传效果也会不一样。比如前段时间,包头设置了社区便民服务设施,市民只需要拨打一个热线电话,就能足不出户地享受到家政、政务咨询等一系列的服务。对于这样的一条新闻,过去我们通常采用消息的形式,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表述清楚时间、地点等新闻五要素就可以了,编辑记者做起来也非常轻松,至于市民在使用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受,就不得而知了。但在走基层活动开展以后,记者决定尝试用群众听得懂、用得上的报道方式来做这条新闻,效果就不一样了。记者跟踪拍摄了一位市民,和他一起感受从拨打热线电话到真正享受到服务的全过程,既生动又真实,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像这样的例子,在走基层活动开展以来数不胜数,很多观众打来电话说,这样的新闻才好看。

第三,只有走进基层,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更好地实现新闻工作者的价值追求。

开展走基层活动以来,只要能反映主旋律、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不管去的地方有多远,不管现场有多脏,编辑记者们都会用他们的话筒、他们的摄像机传达民意民愿,回应百姓的关切。

包头电视台还着力增加社会新闻的报道力度,把镜头对准基层,把话语权留给群众。这样的新闻编排,一改过去会议多、领导活动多的弊端,让基层群众成为了新闻的主角。比如《今明两天雨夹雪气温下降四度左右》《12月1号起我市各个路口电子眼将全部打开》《免费职业技能培训 助社区居民就业》等,这些鲜活、生动、真实的体验式新闻相继播出,也使得优秀新闻作品不断涌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走”是一个动词,“走”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快走、慢走、正步走、齐步走,用“走”构成的字也很吉利,如超脱的超、优越的越、兴趣的趣等。在平时,我们也常用“走出国门、走向未来”等词句来激励自己,用“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来比喻工作效率高的人。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迈开双腿,走出办公室,让走基层成为新闻宣传的一种理念,更成为新闻宣传的一种常态。

(作者单位:包头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