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英语动物习语汉译时的归化成语现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英语动物习语汉译时的归化成语现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习语是指在一种语言的漫长演变中形成的特有的、固定的表达方式,具备强烈的民族、历史和地域特征。因此,习语的翻译是相当有难度的。本文结合英语动物习语汉译时的归化成语现象旨在探讨以下问题:英语动物习语汉译时归化成语现象的类型;英语动物习语汉译时归化成语现象的成因;英语动物习语汉译时归化成语现象的作用。

关键词: 英语动物习语 汉译 归化成语现象

引言

习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每种语言都包含了十分丰富的习语,它们具备强烈的民族、历史和地域特征。因此,习语的翻译是相当有难度的。本文结合英语动物习语汉译时的归化成语现象,旨在探讨以下问题:英语动物习语汉译时归化成语现象的类型;英语动物习语汉译时归化成语现象的成因;英语动物习语汉译时归化成语现象的作用。

一、习语和成语的概念

习语和成语共享一个英语单词idiom:phrase or sentence whose meaning is not clear from the meaning of its individual words and which must be learnt as a whole unit.(根据其个别单词意思不清、必须把它当作一个整体来学的短语或句子)。两者有着很大的共性,但同时又不完全相同。

1.习语

习语是人们长期以来沿袭使用的形式简洁、意思精辟、定型化的短语或短句,广义的习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生。

2.成语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句子;是人们在劳动、生活、娱乐等文化活动中积累的相传已久、约定俗成、具有完整独特意义的词语,是与文化活动关系密切的最典型的表现。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

二、英语动物习语汉译时的两种基本方法:异化和归化

1813年,德国古典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在《论翻译的方法》中指出:“只有两种翻译方法:要么译者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让读者去接近作者,要么译者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让作者去接近读者。”

1995年,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在他的专著《译者的隐身》一书中将第一种方法称为“异化法”(foreignization),将第二种方法称为“归化法”(domestication),认为,“译者可以选择异化或归化的译法。前者把外国文本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表现出来,把读者送到国外去;后者以民族主义为中心,把外国的价值观归化到译语文化中,把原作者请到国内来”。

概括而言,异化是指以源语文化为归宿,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在翻译方法上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源语表达方式,译文以源语、源语文化或者原文作者为归宿;归化是指在翻译方法上恪守本族语表达方式,译文以译语、译语文化或者译语读者为归宿。

习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特别集中,并带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色。翻译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语言间的转换,但实质上它更是语言间文化信息的传递。因而习语翻译的关键在于能否对其所带有的文化特色做出恰当的处理。

1.异化

异化翻译是指在翻译时尽量保持源语习语的语言形式,包括用词、句子结构、比喻手段等,把原来的内容、形式、精神都输入到译文中,保留形象,努力减少翻译中的损失;表现了一种自主的意识状态,追求文化的多样性,突出源语文本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如:

The leopard can’t change its spots.豹改不了斑纹。(狗改不了吃屎;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2.归化

归化的优点是:译文不留翻译痕迹,读起来让人觉得是地道的本国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和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所以无法保留源语中的比喻形象,而需要转换为译语读者所熟悉的形象进行翻译。尽管归化中形象各异,但喻义相似或对应,也能保持习语固有的那种鲜明性、主动性,达到语义对等的效果。

不同语言的文化差异要求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保持高度的文化意识,因为大凡在译语中难以全面、准确再现源语意义的情形一般都发生在源语与译语中承载丰厚文化内涵的一类词语。如英语习语“an ass in a lion’s skin”,它反映了英语民族对驴与狮子这两种动物特有的民族心理感受及认知,根植于英语民族文化。由于汉民族缺乏对这两种动物的上述心理体验和文化内涵,故汉语就没有关于驴和狮子这种文化内涵对应的词语。若将之译为“驴披着狮子的皮”,汉语读者就会不知所云;反之,汉译时,将其转用民族熟悉的形象“狐假虎威”,读者就很容易理解了。

三、英语动物习语汉译时归化成语现象的类型

归化,是指抓住原文语用意义,从目的语中选取与原文语用意义相同的表达来翻译。在英语习语汉译过程中,往往有两种归化方式。下面举例说明:

1.将英语动物习语归化成不带动物的汉语成语

to stare like a stuck pig目瞪口呆

like a donkey between two bundles of hay优柔寡断

like a duck in a thunder storm惊慌失措

to live like fighting cocks养尊处优

Hungry dog will eat dirty pudding.饥不择食

Honey is not for the ass’s mouth.忠言逆耳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本末倒置

The cat shuts its eyes when stealing cream.掩耳盗铃

2.将英语动物习语归化成含另一动物的汉语成语

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

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箭双雕

as timid as a hare胆小如鼠

to milk the bull缘木求鱼

to wake a sleeping wolf打草惊蛇

He killed the goose that laid the golden eggs.杀鸡取卵

All cats love fish but fear to wet their paws.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like an ass in a lion’s skin狐假虎威

四、英语动物习语汉译时归化成语现象的成因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用同样的方式来表达同样意思的习语或成语不乏其例[1]。但是,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这些文化差异导致了英语习语和汉语成语表达法的不同。

1.地域文化差异对成语的影响

地域文化指的是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表现在不同民族对同一种现象或事物采用不同的言语形式来表达。

中国是个内陆国家,千百年来以农业为主,人与土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产生了许多与农耕有关的成语(谚语、习语),如:任劳任怨(老黄牛)(work like an old cow)等。英国是个岛国,为了生存,不得不与气候恶劣的海洋环境抗争。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马成了英国人早期的生产生活的主要工具,后在生产之余用于赛马等娱乐活动,马象征着勇气、慷慨大方,也暗喻生活的方方面面[2],如work like a horse(像马一样工作)。

2.历史文化差异对成语的影响

历史文化指的是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由于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历史和社会遗产,因而也具有不同的历史文化。龙在古代是汉民族的图腾,是神的化身,中国人喜欢称自己是龙的传人,因此有许多关于龙的成语。如:龙飞凤舞、龙腾虎跃、望子成龙等。而西方人则认为龙是邪恶凶残有鳞的怪兽。公元700年盎格鲁―撒克逊人在关于“奥武尔夫”事迹的叙事诗中,主人公奥武尔夫打败妖怪格化代尔后,与恶龙展开殊死搏斗,最后同归于尽。因此,“龙”和dragon所代表的文化概念在中西方是互相冲突的。

汉:车水马龙(Carriages run like water and horses.)

英:an endless stream of traffic(川流不息)

五、英语动物习语汉译时归化成语现象的作用

文化意象是凝聚在各个民族的智慧和文化中的结晶。英语动物习语汉译时归化成语现象,一方面把中国人不熟悉的英语文化意向成功地归化成了汉语中喜闻乐见的成语,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破坏了原有的民族色彩浓重的文化意向;可谓利弊兼而有之。

1.积极作用:缓和语言文化矛盾

汉语成语多为四字词组,以其精辟、形象、生动等特点,饱含着丰富的汉民族文化色彩,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精华,牢固地确立了它在汉语中的地位。翻译时若能将英语习语处理成汉语中意思相应的成语,可以更传神地反映原作的风姿,为译作增色,读者也能更好地欣赏和体会这些英语习语。从而也能扩大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影响力,真正起到弘扬中华文化、加强对外交流的作用。

就文化角度而言,归化的翻译有效地替代了源语文本中的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使译文对目的语文化的读者来说既通顺又易懂,起到了巩固目的语文化的作用。

归化翻译法侧重目标语读者的可接受性,即,将源语文本纳入到目标语文化体系框架下进行转换,最大限度地打破文本的地域性,使得译文容易为目标语读者所理解和接收。

由此看来,在缓和语言文化矛盾这一方面,归化的翻译起了积极的作用,它有效替代了外国文本中的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来说既通顺又易懂。

2.消极作用:不利于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归化”是将一种文化中的独特成分转化为另一种文化中人们所熟悉的内容,表面上避免了文化冲突,实现了文化的交流,实际上有时会造成对源语文化的损害,从而不利于文化之间的渗透与融合。从宏观上看,整个人类文化有共性;从微观上看,民族的文化更有其个性,而且,这种民族个性是普遍存在的,它贯穿整个民族文化。由于汉语民族和英语民族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使汉英的比喻用语存在更多的不对应(文化所指的不对等性)[3],也就是说,不同文化拥有的共核非常小,即文化间的空缺和不对称(包括相似部分)就占主体地位,所以译者在翻译中就不可避免地经常使用“异化”。

虽然异化翻译法可能会由于文化上的空缺导致暂时的不可理解或难于接受,但是从长久的角度来看,却能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结语

由于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英语习语和汉语成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但是不同的文化信息却能通过归化翻译达到语义对等。所谓归化,是指抓住原文语用意义,从目的语中选取与原文语用意义相同的表达来翻译。虽然用这种方法翻译英语习语,有时不利于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所以异化有时也会用于英语习语翻译,即保留原文的表达结构和表达方法,包括形象,将异国文化的表现法介绍到目的语中),但是却能够缓和语言文化矛盾,扩大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影响力,真正起到弘扬中华文化、加强对外交流的作用。因此,英语动物习语汉译时仍然不乏大量归化成语现象,或将英语动物习语归化成不带动物的汉语成语,或将英语动物习语归化成含另一动物的汉语成语。

参考文献:

[1]常晖.英汉成语跨文化翻译策略[EB/OL].2009.1.12.[2009/3/1].

[2]张敬华.从词汇联想意义看动物文化丛的比喻[EB/OL].2005.1.13.[20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