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经济复苏之时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经济复苏之时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从外需转为内需,而美国要从内需转为外需。布兰查德的判断表明中国出口产生根本性的好转是不太现实的。

无论是从全球的角度观察,包括对于美国这个重要国家宏观经济数据的观察,还是从中国自己的宏观数据观察,都可以看到一些鼓舞人心的发展,这显然表明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处于一个关键的时期,而关键的时期往往都是分歧并存的时期。

2008年9月以后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的布兰查德教授(Olivier Blanchard)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教授是著名宏观经济学家,长期观察和分析美国宏观经济问题,在理论和实证分析方面都有重要的贡献。布兰查德教授是法国人,因此他一直是观察和分析欧洲经济的重要经济学家,这样就决定了他有比较完整的全球性观点。

在布兰查德教授主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全球经济前景分析工作以来,多次下调了原来过于乐观的预测,事后证明这些下调都是基本正确的,这使得该组织继续保持了在这一领域内的声誉。在2009年7月8日该组织发表了更新后的世界经济预测,对于全球经济的预测首次做了上调,结论比以前的报告增加了一些乐观的调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8月18日布兰查德发表了一篇文章表示,尽管全球经济已经“开始走出衰退”,但全球金融危机依然留下深刻伤痕,将使得复苏的进程异常艰难。

该文首先表示,发达国家部分失效的金融系统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重新恢复,而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危机发生以来,资金流入大幅减少,其重新流入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达到以前的水平。该文章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也是对于中国未来发展最有关联的判断是:世界的需求构成出现了变化,一些消费从发达国家转移到新兴市场国家,这可能导致生产结构也要发生变化。

在危机发生以来,美国消费者的储蓄率已经从原来的零左右上升到5%。一些人希望美国消费者的储蓄率逐步下降,消费率逐步上升,这样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未来的出口市场才会逐步恢复。但布兰查德的分析结论正好相反,并成为这篇文章的最与众不同的重要分析结论。他认为,美国消费者的储蓄率可能在未来也维持在现在的水平,因此美国消费支出对于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可能下降5个百分点,由于消费支出占美国GDP的70%左右,因此消费对于GDP的贡献比例可能下降3个百分点。这样美国的总需求要回到危机前的水平就必须有来自其他方面的补偿。

他的结论是,未来潜在经济增长的水平要降低,而且美国需要增加净出口,而其他国家要减少净出口,他将此描述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从外需转为内需,而美国要从内需转为外需。这些判断对于中国有重要的意义,显然在未来一段时期,希望中国的出口产生根本性的好转是不现实的。

该文章的另一个重要的分析集中在这次危机中各国所采用的财政刺激政策的后果上。实际上,在所有的国家,危机的成本都落在财政负担上,这就使得每个国家在未来增加税收是不可避免的。这一判断对于中国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财政刺激政策的逐步推出,中国的财政状态也在发生变化,前几年中国的财政状况一直比较好,这是目前可以不断推出财政刺激政策的基础,但财政资源终究会逐步枯竭,而未来财政负担如何逐步缓解,将是一个巨大的两难问题。一方面刺激经济需要财政政策继续保持积极,这样才能维持目前的经济回升态势;另一方面为了缓解财政负担,需要增加政府的收入,增加税收,而这将会抵消财政刺激政策的效应,这一点往往就是财政刺激政策的效果难以持久的原因。

这样讲并不是要怀疑中国政府和其他国家政府在危机来临的时候采用财政刺激政策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这不需要怀疑。在危机发生之后只有政府的介入和财政刺激政策才能挽狂澜于即倒,在这方面我们不要相信那些市场原教旨主义信奉者的说教。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财政刺激政策的局限性,最主要的局限性就是财政资源的约束。一个政府一方面通过减少税收刺激经济活动,另一方面通过直接投资介入经济活动,这样的状况是难以持续的。财政刺激政策的这一局限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财政刺激政策的效应是一次性的,其次财政刺激政策导致的经济复苏往往会有波动。因此所谓经济复苏采取V型反转的形式是不太可能的,一旦财政收支恶化,经济就存在再次进入低迷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