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有趣的人际交往距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有趣的人际交往距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现象,比如:根据大街上过往行人的表现,我们比较容易判断同行人之间是陌生人,还是同事、朋友或者恋人;在热闹的聚会中,常常可以看到有的人表现得拘谨不安,很少与他人交流,而有些人则显得非常活跃、开心、快乐……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中所说的人际交往距离。人际交往距离指的是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主观上认为的心理安全距离。在此范围之内,个人感觉安全;超出了这个范围,将会引起个体的焦虑和紧张。

社会心理学认为:不同关系的人的人际交往距离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陌生人之间的人际交往距离>熟人之间的人际交往距离>朋友之间的人际交往距离>恋人之间的人际交往距离我们可以把陌生人之间的距离称为公众区(8~100英尺),把熟人之间的距离称为社会区(4.5~8英尺),把朋友之间的距离称为个人区(12~36英寸),把恋人之间的距离称为亲昵区(3~12英寸)。随着社会经验的增长,即使不知道人际交往距离这个理论,我们也可以断定大街上人们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人际交往距离因性格、气质的不同而不同,性格内向的人比性格外向的人的人际交往距离要大一些。性格内向的人倾向于内省和思考,在交往中,如果对方过于接近,他们在心理上就会感到不安,表现为脸红、退缩、紧张、惶恐。这样的人在交往中通常会抱着手,采取防守的姿势或者不停地交换着抖动双腿,讲话也是结结巴巴、颠三倒四的。性格外向的人喜欢热闹,在聚会中显得收放自如、神采飞扬,在交往中表现得思维敏捷、反应迅速,经常会在交往过程中自然而随意地拍拍别人的肩、握一下别人的手等。在他们看来,身体的亲密接触是喜欢、友好的表示,并不代表着侵犯和威胁。

当然,人际交往距离并不是万能的、不变的,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比如说在下班高峰的公共汽车上或者春节回家的火车上,如果你还想保持自己的人际交往距离,不准别人靠得太近、挨着你,这也不太现实。在这种时候,人们之间的人际交往距离发生了改变,人们被迫紧紧地挤在一起,肩靠肩、背靠背,连转身都很困难,这时人们就不会把别人碰触自己的身体看成是一种侵犯。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人群中,了解人际交往距离是必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人际交往中的适度原则,把握好交往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