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滚龙莲厢活态传承保护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滚龙莲厢活态传承保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吴慧(1989.8-),性别女,民族土家族,籍贯湖北省宣恩县,学历硕士研究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史。

摘要:当前,随着社会环境的转变,许多民间舞蹈文化赖以生存的环境也随之变化,正面临着失传的境况。随着文化作为软实力口号的提出,政府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进一步重视,出台了相关政策对民间舞蹈给予保护,而且充分认识到“活态传承”是民间舞蹈传承的有效途径。宣恩县的李家河乡的滚龙莲厢就是活态传承的一个非常好的实例,在传承的过程中虽然因为社会环境的变迁沉静过,但是近几年在政府和民间共同努力下,滚龙莲厢的传承出现了良好的势头。被列入湖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试图描述滚龙莲厢的传承状态、传承过程中的不足和经验更进一步探索有利于其传承的路径。

关键词:滚龙莲厢;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

一、研究起源

李家河乡是恩施州十大特色农业乡镇之一,有着“恩施州水果第一乡”的美誉,是“宣恩早”蜜柑和宣恩“贡水白柚”的原产地和主产区,位于宣恩县最南部,处于两省(湖南、湖北)四县(恩施、咸丰、来凤、湖南龙山)的交界之地,有“一脚踏两省、鸡鸣闻四县”之说。全乡辖40个行政村、352个村民小组、1.24万户,总人口5.0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78万人。该乡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喀斯特地貌,山势雄伟,森林茂密。南部丹霞地貌,奇峰竞秀,溪水纵横,平川河流环绕,物产富饶,以上这些自然生态景观,将为旅游业的打造建设提供了较好的资源优势。

该乡民家舞蹈滚龙莲厢更是声名远播,深受当地各族群众的喜爱。2009年6月,滚龙莲厢成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恩施地区的相关部门对传统的滚龙莲厢进行了改编和提升,将之搬上舞台。滚龙莲厢逐渐成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的象征符号之一。

二、滚龙莲厢的概述

(一)莲厢的来源:1、莲厢是一种民间舞蹈,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被称为“汉族民间舞的又一瑰宝”。莲湘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存在,其称谓叫法不一。有“打连厢”“打钿响”“打花棍”“霸王鞭”“九子鞭”“铜钱棍”“秧歌棒”“浑身响”等十余种说法。专家学者一般认为,它们是古代的一种歌舞戏,一种民间舞蹈或如宋人所说的傀儡杂耍。认为它来源于古傩――沿门逐疫,驱邪、撵鬼、祈福的民间信仰民俗。原与当地庙会逐疫的民俗活动相连,与远古的傩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主要在民间的一种祭祀活动中表演,“老爷出会”时跟在后面,以哨子为口令边走边打,其目的多为驱邪、撵鬼、祭奠神灵、祈求五谷丰登等。①2、莲湘也称“霸王鞭”,也叫“九字鞭”。霸王鞭来源于豫南地区的传说很久以前楚国有位霸王,武艺高超,特别擅长用鞭。所以,老百姓逢年过节,都喜欢模拟霸王舞鞭的英雄形象来展现本人的英武与勇敢。九字鞭是湖北省的一种民间舞蹈。在解放前,要饭的在沿街乞讨时.手握一根适中的棍子。为了能要到吃的,就向主家讨好,使用“莲花闹”“快板”等方式,说唱很多奉承的词语。这种乞讨的方式慢慢流传起来,演变成后来的“九字鞭”。②

(二)宣恩滚龙莲厢的起源

莲厢又名莲香、霸王鞭,是常年流传在鄂西、湘西、黔东北地区的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民间舞蹈,其动作灵活多变,调子轻松明快,唱词通俗易懂,民间艺人周树庭在莲厢的基础上,加工创新的滚龙莲厢更是锦上添花,艺技称绝。

在旧社会,乞讨者在乞讨时,手里总拿着一根不长不短的竹棍。这根竹棍既可以用来拄路,又可以用来驱赶恶狗。乞讨者为了能讨到食物,便向主东讨好,运用“莲花闹”“快板”等形式,说唱一些恭维、奉承的话。情绪激动时就不自觉地把手中的棍子合着唱的节奏在地上敲击,产生了一种自然而协调的声音。以后,他们又把竹棍往自己身上、手上轻轻敲击,以迎合主人的欢心。这种乞讨的方法后来逐渐流传开来。

周树庭,土家族,宣恩县李家河乡塘坪村人,早年参加红军。后因年少无以为生,遂拜流落该地的湖南花垣艺人杨云清为师,学习霸王鞭和莲花落(快板),学成后,即将两艺融合为一,行走于湘鄂边界卖艺求生。据周树庭老人回忆说:“过去卖艺乞讨打连厢时,因石头把我绊倒在地,险些砸掉饭碗,幸灵机一动,顺势就地一滚,方免尴尬,于是萌生出用打滚的动作来打连厢”,周从“欢喜的打滚”这句宣恩俗语中的“打滚”二字诱发出灵感,发展成边打莲厢、边打莲花落,就地一滚的独创性的“滚龙莲厢”舞蹈。1952年周创造性地融合了杂技和南戏中的部分武功,使莲厢、莲花落随舞者的翻滚,将唱、打、跳、滚融为一体,经过数日创作,终于练成形成一种全新的莲厢表演。但是这种表演集合演、唱,表演起来很吃力,后在湖北省歌舞团唐景秀等老师的建议下,取消唱词,改编为滚龙莲厢,使其成为精彩称绝的舞种。至此,滚龙莲厢基本定型,形成特有的肩三棒、纱扒子、黄龙缠腰、雪花盖顶、梭步、仙女摘花、鲤鱼板子、腰膝盖花、燕子含泥、鸳鸯踩莲、古树盘根、美女推车、姜女梳头、单滚球、跑马射箭、萧何月下追韩信等基本动作,以及一步三点头、姜太公钓鱼、夫妻观灯、双龙抱柱、鹤鹰展翅、睡龙翻滚等6个动作。表演时,多为三人同台,一人主打,二人陪衬。表演者一手持“莲厢”,一手持快板,用莲厢有规律、有节奏地拍打身体的各个部位,可蹲着打、跪着打、坐着打、睡着打,时而踩着鸭子步打,时而又卧底翻滚着打,时而前翻滚,时而空心后仰,如蛟龙戏水,故称滚龙莲厢。

三、滚龙莲厢的活态传承几种形式

滚龙莲厢从上世纪50年代由民间艺人周树庭创始以来,历经了半个世纪,以其活态传承的多样性而有效的形式,成了宣恩县乃至恩施州民族民间舞蹈的代表性作品之一,目前其活态传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创始人的第一代学徒传承

周树庭再世时带过很多徒弟,但是学有所成的以侯安星最为突出。侯安星从小热爱文艺,16岁师从周学打莲厢和莲花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有所成,得到周的首肯和推介。当时侯安星只是偶尔在单位联欢或者部门的邀请的时候表演。到退休之后,他才真正展现出打莲厢的才艺,现已成为宣恩县滚龙莲厢传承的领军人物。

(二)通过文艺表演团队开展活动传承

2003年,李家河乡成立了以民间艺人段玉兰为团长的“滚龙莲厢老年艺术团”,目前有团员23人,平均年龄62岁以上并以女同志居多。该团近十年来,怀着对民间艺术和滚龙莲厢的喜爱和钟情,积极主动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演出。成了李家河乡及周边地区乃至省内外小有名气的滚龙莲厢绝艺表演队伍,对滚龙莲厢的活态传承和传播功不可没。

(三)通过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平台传承

宣恩县对滚龙莲厢的传承就是利用和抓住近几年各级展开多形式民族民间文化体育展演比赛等活动平台,创新发展并推出了滚龙莲厢舞蹈节目。为将这一民族民间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宣恩县相继在李家河、沙道沟、高罗中心小学举行民间艺术进校园活动,使近千名小学生学习了滚龙莲湘这一优秀民族民间艺术;进机关辅导干部职工排练莲厢舞蹈节目;下农村为新农村示范点开展演出与辅导相结合活动。这些活动有效的推动了滚龙莲厢的活态传承向学校机关及社会纵深发展,更把传统文化的受众从单一的中老年渐渐普遍化。

四、存在问题

1.传承主体单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指直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沿袭的个人或群体(团体)。①由此可见,传承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或者具有某项特殊技能;二是能够积极开展传承活动。而根据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式的不同,传承人可大致分为社会传承人、家庭(族)传承人、行业传承人以学校教育传承人及等四种主种类型。滚龙莲厢的传承主要靠李家河乡一群老年人,他们掌握着技艺的绝活但是在表演时对难度较大的动作很难驾驭。这些因素都这直接影响着传承的持续性和长期性。

2.传承工具的缺乏。对技艺的传授都还停留在口授的阶段。在传承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是言传身教,还必须要有相关的辅导性教材,为滚龙莲厢的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借助各种媒介比如说书本、网络视频等拓展传承的途径,同时也能开发更多的受众,使更多的人接触认识到滚龙莲厢这种民间技艺。

3.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如表演道具莲厢和莲花落(快板)、音乐伴奏带、活动场所配套音响、电源等基本设备,没有这些条件,其传承普及就很难开展,因而对其活态传承还存在这些局限和压力。

4、旅游业发展缓慢。旅游是文化的消费过程同时也是文化的在创造过程。在宣恩李家河滚龙莲厢的发源地,旅游业还相当薄弱,基本上没有第三产业收入。

滚龙莲厢的传承还存在这些问题,这些方面需要政府、传承者和民众的共同努力。

五、从民族学和社会学来理解滚龙莲厢

(一)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文化再生产”是布迪厄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概念⑤,布迪厄试图用“再生产”这一概念表明社会文化的动态过程,文化通过不断的“再生产”维持自身平衡,使社会得以延续。布迪厄强调文化也是人的产物,是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创造性、适应性改变的结果。近年来民族文化因它的市场价值倍受青睐,走向市场的传,越来越远离其原来的生存背景,被仪式化、舞台化,成为被观赏的对象。把文化再生产观点作为分析问题的方法论,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这种文化的变化发展过程。民众作为民族民间文化的主要主体,民族民族文化的载体。像宣恩的滚龙莲厢,掌握这项技艺的也只有少数人,而且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虽然在他们身边集结了一些热爱这项技艺的年轻人,但数量仍占少数。从传承人的利益出发,一方面他们处于对这门技艺的热爱,希望把它传承下去。但另一面从经济利益上看,虽然有演出,对传承人有相应的补助,但是这都不足以维持他们的生活。

(二)功能主义人类学是继进化论、历史主义之后出现的一种人类学方法论主张。功能主义相信事物的实质、本质或第一原因是不可知晓的,而只有事物的现象和属性才是可以知晓的。功能主义认为每一种活的文化都是功能和整合的一体,就如有机体一样,若不从整体关系上来研究,那么各个部分的文化也不能够获致理解。⑥1、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莲厢最初的形式是乞讨者为了生活而乞讨的一种方式。在后来发展为滚龙莲厢,随着对民间民族文化的重视和挖掘,滚龙莲厢的传承人利用自身的技艺登上舞台进行表演,在逐渐职业化的过程中,能够从中得到比较可观的收入以维持生活。2、增强地区和民族的认同感。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是联系民族感情的纽带。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共同体的文化创造,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孕育了一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滚龙莲厢被搬到舞台,到各地表演,在这个过程中,滚龙莲厢的发源地和传承人都会感受到他们被关注,自我认同意识加强。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和吸引物,而旅游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许多莲厢爱好者慕名到宣恩李家河去观看莲厢表演。这一方面增加了当地的收入同时滚龙莲厢的传承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作者单位:署名湖北民族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学军 丁琴 浅谈我国民间艺术“莲湘舞”的传承与发展[J]江苏省金湖县文化馆 江苏金湖 211600

[2]姬英涛中国汉族民间舞蹈“打莲湘”艺术特色探析[J]河南科技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3]张有平 土家族体育舞蹈“莲厢[J]体育文化导刊 2003.5

[4]黄平罗 当代西方社会学人类学新词典[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