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图文本滩簧《双珠凤》三集展现的文必正形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图文本滩簧《双珠凤》三集展现的文必正形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中国俗文学丛刊》本滩簧《双珠凤》三集讲述了文必正归还霍金定珠凤的故事。该本为图文本戏曲剧本。在该戏曲剧本中,图像凭借其空间性和时间性的张力,以独特的叙事视角展现了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对情节叙述、人物形象起到了有力的支撑。图像同文本共同承担者叙事的职能,形成语图互文的叙事,创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为广大观众耳熟能详。在这种叙事体系中,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更具艺术审美性和感染力,更能使读者倍感兴趣。因此,图像对于戏曲的传播也就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它促进了戏曲的大众传播。

关键词:语图互文 人物形象 戏曲的图像传播

一、遗拾模式下的才子佳人故事

该戏曲的主要故事情节为洛阳秀才文必正奉父命至南阳收债,于问心庵遇霍天荣之女定金,并拾得其遗落之珠凤,遂请倪卖婆作保,改名卖身至霍府为书僮,以当面归坏珠凤一诉衷情。倪卖婆之女倪凤发现文必正之真实身份,因爱其才貌,遂答应保守秘密,但要必正允婚姻。几个月后,必正终于籍送花上绣楼之便,而有了与定金见面的机会。

该剧采用了同众多中国传统戏曲一样的叙事结构。在故事中,珠凤这件道具是贯穿全剧的主线,它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从而以珠凤为中心,展开了以文必正为主角的,以归还珠凤为主要内容的故事。因为全剧的情节都围绕该方面展开,情节的构成也体现出一种由一人一事所贯穿的体系。“戏曲的分场结构,宛似用一条银线穿起来的一串珍珠,场面和环境随着人物行动路线变化而变化,天地万物被人物的舞蹈和歌唱带到了舞台”。①在该剧的每一折中,文必正或在抱头村,或在韩府,或在霍府。尽管场景不断变换,但都围绕着归还珠凤这一主题,脉络分明。正如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所说,正是“‘累累乎端如贯珠’,歌以法之,盖取分明而联络也。曲之章法,所尚亦不外此。”②因此该剧叙事脉络分明,所有的情节都紧紧围绕着文必正欲当霍金定面归还珠凤展开,从而使结构紧凑,戏曲情节单一集中且流畅。在情节的不断深化中,文必正形象这一审美意象也跃然纸上。

二、语图互文叙事艺术下的文必正

中国自古就有着“无图不书”的传统,在古代的各类典籍中,各种插图琳琅满目。在戏曲剧本中,也有着这样一种图文本,它截取戏曲故事的片段绘成图像,用以把戏曲故事形象化,直观化。图像借助空间性和时间性的张力,通过构图等艺术手段以独特的叙事视角展示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弥补了文字无法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对于叙述情节,刻画人物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因而具有独特的审美艺术性。中国古代戏曲图像本叙事,其高超之处在于其是在语图互文中叙事。古代戏曲多为卷首图和折(集)前图,在布局上图在前,文在后。而且这些图像均是文中重要情节、精彩片段或者关键角色的直观反映。读者在阅读戏曲文本之前,往往映入眼帘的是这些图像,那么相对于之后的文本叙事,图像在叙事中便承担了“预叙”的职能。预叙是叙事学中的重要术语,其作用在于提前告知故事的某些情节,从而增加一些趣味性,吸引读者进入一种阅读期待,使阅读的魅力大大增强。

所以,在图文本戏曲剧本中,图像与文字共同承担叙述情节,刻画人物的功能。文字阅读与图像欣赏两种表达互相交汇,互映互释,融为一个整体表达信息,从而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刻画出丰富饱满,令观众过目不忘的艺术形象。

滩簧《双珠凤》三集在每一集前皆附有图像一副,都是截取该故事的一个片段所绘成。这些图像附在文前,承担着故事中预叙的功能。把每一集的最主要的情节和最精彩的片段作出形象直观的交待,读者看后便知戏文的大致情节,而且也会迫不及待的阅读下去,读到与图像对应的情节时,便会仔细把玩,回味具体的人物形象,在语图转换中体味戏曲艺术的魅力。以下我们试具体分析之。

(一)大家风范

初集前所附图像,描绘的正是文必正来到倪卖婆家中托计投靠的故事。画正中有一男子,身着绫罗绸缎,手执折扇,气宇轩昂,气度不凡,其下书“文必正”,因此此人即是主角文必正,在他的身后有一农家小屋,背后是一片青山。在图的右下角有文字“文必正来到倪卖婆中托计卖身投靠。”在这幅图中,绘画者使得文那种不凡的气度跃然于纸上。初集前所附的这幅图像,已经以预叙的方式告知读者此集戏文的大致情节,并直观的展现主人公文必正是一位气度不凡的大家公子。

(二)机智乖巧

在第二幅图中,舞台的背景是在室内。左有一老妇,说明文字为“管房婆子”,右为文必正。文必正身着黑色外衣,一副书僮的打扮。图正中有文字云:“文必正装腔继拜婆子为娘要去堂楼”。这是二本中,文必正拜倪卖婆为姑母的故事的片段。此图不仅预叙了二集的主要内容,也反映了文必正那机智乖巧的面目,这与初集前所附之图那种大家公子的形象有了一定的反差,应该说在形象上得以深入。更重要的是,这里图像展示了其俯视视角叙事,始终站在画面的对面,全景式的展现了文必正成功认亲的场面。在这种状态下,形成了“看”与“被看”的叙事视角,确立了人物的空间位置,强化着人物的空间体验,使画面的叙事更丰富,更有舞台的空间感,文必正机智乖巧的形象更传神。

(三)用情至深

在第三幅图中,文必正在霍府高楼前,手执一篮花,一副书僮的打扮,图左有文字:“相公不做做书僮,送花要到高楼中。”这幅图所描绘的是故事的高潮:文必正送花入绣楼。这里图像除了起到预叙和俯视视角的功能外,还制造了弦外之音。此图虽然仅仅展现了文必正手执花篮,在绣楼下深情仰望的情境,但一往情深的辞情文意却深深的激荡在画面中,文必正用情真挚的形象也就让读者回味无穷。

三、图像对戏曲传播的作用

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来看,图像能大大的帮助我们欣赏戏曲,想象其情其境,从而使我们对该剧神往。它使作品直观化、感性化、形象化、以直观、形象、感性的图式化描摹转译着理性、逻辑的文本描述,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增加阅读兴趣,帮助读者进入语境。在本戏曲中,初集和三集前的图像便起着帮助读者想象故事情节,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的作用。 从图像本身的艺术性来看,戏曲所附的图像一般都选取最富孕育性的场景,使前后的故事情节都能从图像所展示的场景中得到清楚的理解。图像一般都采用俯视的叙事视角,从而对具体情节进行尽可能的展现。又图像可以通过场面铺陈,使得叙事的表现空间拓展,也可把戏曲的意旨暗含在图像中,制造画外之音,让曲情文意绵延激荡。在三集前的图像中,尽管只展现了文必正在绣楼前仰望的情境,但文必正的思念之情却蕴含在图像中,这也是全戏的主旨。 --!>

综上所述,图文本滩簧《双珠凤》三集当为当时的观众所喜爱和接受,此戏曲中的图像应当是为该戏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该戏曲的语图互文叙事艺术也当为文人名士、广大市民所推崇。在继滩簧而起的锡剧、沪剧等地方戏中,《双珠凤》故事已是观众耳熟能详的戏曲。(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注解

① 苏国荣:《中国剧诗美学风格》,台湾丹青图书有限公司,1987年版,第31页。

② 刘熙载:《艺概注稿》,袁津琥点校,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595页。

参考文献:

[1] 苏国荣:《中国剧诗美学风格》,台湾丹青图书有限公司,1987年版。

[2] 周心慧:《中国古代戏曲版画考略》,《中国古代版刻版画史论集》,学苑出版社,1998年版。

[3] 龙迪勇:《图像叙事与文字叙事—— 故事画中的图像与文本》,《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4] 龙迪勇:《图像叙事:空间的时间化》,《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