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改变学习方式 适应新课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最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新课标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也就是说,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因此,本人在课改实践中,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做了如下探索。
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换句话说,“学会”并不重要,“会学”才是重要的。新课程理念也告诉我们,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学生一旦“会学”,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学习。
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
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如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时,明明事实是徐公美于邹忌,客面对邹忌的提问,为什么妻、妾、客异口同声颠倒了事实呢?他们的言辞之间结论相同可是语气之间又有什么差异呢?我让学生划出妻、妾、客回答的句子,然后让学生再次品读它们说的话,学生明白了个中缘由,进而理解了后文邹忌对齐王的劝谏。让学生动嘴读、动手划、动脑想,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传统教学中,教师总以严谨的教学秩序为治学之标准,学生被遏制住兴奋,压抑着学习的冲动和发现,他们只被老师需要时,才一吐为快,老师不点名,就不准开口,如此,学生只能是机械地学习,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受到了制约。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四、变“单一媒体”为“多种媒体”
在语文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化情景,使有些课文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喜欢这门课。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觉得学习语文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生字学习,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大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