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外资银行再谋中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个月之内,汇丰、花旗、星展三家外资银行大中华区高管换血,这是自5年前同时成立法人银行以来,首次密集的人事变动。
7月初,花旗银行首次将消费金融业务部门的全球负责人设立在亚太地区,由亚太区消费金融业务总裁罗中恒接管。此前半个月,汇丰银行委任原汇丰北京分行行长丁国良为汇丰中国副行长。同时原瑞信方正CEO葛甘牛接任星展银行CEO一职。
花旗银行亚太地区首席执行官卓曦文评价称,亚太区是花旗全球实现最快速增长机遇的区域之一,该任命凸显亚太地区对花旗全球的重要性。
当经历了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洗礼后,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正在谋篇布局亚太区的二次增长,中国无疑是重中之重。
由于母公司所在的国家区域不同,各外资银行母公司在危机中遭受的压力不尽相同,使其在中国的发展策略有所分化。
10年慢增长
中国加入WTO已逾10年,当初对外开放金融市场的担心无疾而终。外资银行在中国变狼不成反似羊,主要表现为市场资产份额占比的下降。
据统计,2001年在华外资银行的资产份额占比为1.82%,2007年的占比达到了2.38%,但到2011年下降为1.93%,即在过去10年中国外资银行市场份额仅增长0.11个百分点。
标准普尔金融机构评级服务董事廖强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指出,一个明显的分水岭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外资银行作为一个整体,它的增长速度要高于中资银行的增长,增长率甚至数倍于中资银行的业绩。虽然基数很小,但是增长很快,发展趋势和之前的预期是一致的。”
以花旗银行为例,2007年和2008年,花旗中国分别实现了税前利润增长幅度为99%和95%。
彼时,外资银行对中国市场表现得相当乐观。2007年,普华永道的《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报告中曾指出,全部受访银行均认为未来三年其利润将会超出当时的水平。
“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资产增长和市场份额呈相反的方向发展。”廖强认为,对外资银行来说,中国的发展并未收缩,但是低于市场平均的发展速度,主要是受制于我国资金支援的力度。中资银行正好相反,在四万亿信贷投放的带动下,中资银行快速发展。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中资银行近两年发展较快是抑制外资银行的一个原因,另外,外资银行各个方面的束缚也使得它没能跟上中资银行的步伐,尤其是存贷比和资本充足率的达标压力。
“虽然有一定时间的过渡期,但是过渡期很短。外资银行开设网点的审批速度又低于中资银行,因此吸收存款有限,增长速度自然赶不上中资银行。”曾刚指出。
目前外资银行在中国开展业务的模式可分三种:一种是注册法人银行,享受与中资银行同样的待遇和监管政策;第二种是外资银行直接在中国设立分行;最后一种是在不具备设立分行的条件下,先在中国设立代表处。后两种模式的业务开展受限较多。
出于当初入世的开放承诺,外资银行在中国成立法人银行后,可以开展各种内资银行所开展的业务。但有不少外资银行人士反映,过去几年,他们感觉银监会在限制外资银行的创新,以保证国内银行跟得上。
一位外资银行的高管向记者指出,中国的一些监管限制了外资银行产品组合杠杆能力和全球专业优势,对外资银行能够提供的金融工具类型进行限制减少了他们的有效性。
新布局
目前,欧洲银行仍处在危机漩涡中,但这并不妨碍外资银行看好中国、布局中国的行动。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外资银行开始了一轮增资潮。渣打银行(中国)将注册资本增加20亿元人民币至107.27亿元。汇丰银行(中国)增资28亿元人民币使注册资本增至108亿元,注册资本规模领跑所有外资中国本地法人银行。
对此,廖强分析指出,2011年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业务又重新回到了快速增长的轨道上,整体的增速又比中资银行的平均增速要快了。
东亚银行北京分行的一位高管对记者指出,这两年,外资银行的分支机构布点呈加速状态,许多外资银行的网点基本可覆盖一、二线城市,甚至到了一些西部地区。汇丰和花旗银行已经开设村镇银行。东亚银行尽管没有涉足村镇银行,但已经开设多家异地支行。
星展银行的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指出,星展中国拥有10家分行和16家支行。其个人银行、私人银行、企业银行、财资市场以及全球贸易交易服务部等业务共同构成了在华业务版图,星展中国未来将继续稳步扩张各地分支网络。
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末,已有48个国家和地区的98家银行在中国设立了营业性机构。其中,在华外资银行法人数量达到39家,是10年前的3倍;在华外资银行的营业网点数量达到782家,是10年前的4倍多。
与此同时,在华外资银行的经营范围和地域都在不断扩大,业务范围已经覆盖了外币和人民币业务、零售业务与批发业务,地域方面目前全国仅有4个省区没有外资银行机构。
近期,中国政府一系列深化金融改革的措施给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银监会监管三部副主任张霄岭近日在上海指出,外资银行前景肯定还是光明的,尤其是在利率市场化以后。“因为现在好多业务实际上中资银行做起来并不一定适合,所以我对外资银行的发展还是很乐观的。”
利率市场化破题之后,外资银行对存款利率的调整与中资银行有所不同,长、短期存款利率出现倒挂现象,即期限越长利率越低。
以花旗中国的定期存款利率为例,以存款10万元计算,在花旗银行定存1?3年可得利息分别为3300元、2000元、3300元。即定存2年、3年,反而比1年期的每年少2300元和2200元。
一位外资银行的客户经理对记者指出,在利率市场化之前,外资银行得益于利率管制远不及中资银行,因此息差收入并不是主要盈利来源,因此从负债成本控制的角度来说,没有必要调高长期存款利率。
廖强指出,利率市场化会带来对利率产品的需求,利率产品的衍生品向来都是外资银行的一个优势,因此会带来更多的业务机会。
策略分化
在分享中国金融市场这块大蛋糕时,渣打银行一位高管指出,各家外资银行在中国业务策略还是有所区别的。
东亚银行一位高管向记者指出,比如,汇丰银行更偏向于全球业务,通过多年海外经验为客户提供全球业务服务。而东亚一直倡导香港和大陆的密切联系,推动内地和香港两岸之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发展。
星展银行则强调自己生于亚洲、长于亚洲,更加本土化经营,优势之一在于不断深耕大中华区市场,业务遍布东北亚、东南亚和南亚市场,为客户提供无缝衔接。
眼下影响外资银行在华策略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其母公司深陷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的程度。
廖强向记者分析称,母银行在欧洲的外资银行,虽然他会很重视中国市场的发展机会,但是自身还在修补资产负债表,没有更多的能力拓展新兴市场。“有一个担心是,欧洲银行会不会在新兴市场上撤资。新兴市场会产生一些压力。在中国没有看到这种情况,但是在亚洲其他市场是有这种情况的。”
廖强进一步指出,美国的银行,危机爆发得早,资产负债表已经修复,所以他们相对而言比较从容,但是不再有初进中国时的激进,以稳取胜。
而亚洲区银行情况不太一样,新加坡、日本、香港的银行现在还是处于海外市场快速扩张的阶段。因为他们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本地市场业务增长机会比较有限。亚太区整个贸易流和资本流比较密切,可以创造很多机会,所以要优先发展亚太区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