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市规划的公众性及社会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市规划的公众性及社会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城市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及经济生活的主体。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规划问题开始引起广泛重视,这也是我国现目前进行城市建设过程中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众性与社会性、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TU98 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一、国内外城市规划发展

现代城市规划学是人们对于社会进步导致城市问题增加而亟待解决所作的探索研究,其主要由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规划实践以及城市建设立法三个部分组成。【1】

(一)国外城市规划发展

国外城市规划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城邦时期的“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其在城市选址、环境卫生、公共建设布局等方面已颇具成效。工业革命之后的西方城镇陷入一片混乱肮脏之中,城市化开始向全世界蔓延,人们一面享受着工业革命带来的便利成功,一面不得不依靠牺牲环境来推动社会的前进。直到居住环境的严重恶化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现代城市规划学科就此形成。

(二)我国城市规划发展

中国的城市规划由最先战国的“筑城以卫君”演变成了元朝的“因地制宜”,再到北宋的“街巷制体系”,以及清朝大力经营的园林艺术。城市规划大多由统治者主导,民众没有参与的资格和概念。直到21世纪的当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思想的不断开化和成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到了城市规划,城市化的发展让城市规划逐步形成体系,并趋向于学科完善。

二、城市规划中的引导因素

(一)公众性

公众性是公众对于自身利益的关注与要求利益的综合,往往通过公众集团的“舆论”与“社会运动”的形式来表达。【2】公众性意识的不断成熟表明了作为公民的一份子,大家不再只考虑个人的利益,而是从集体的利益去考虑,并且有了自我权利的意识,希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发展可以和谐相融。现以2012年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专业学生所做的“关于宣城市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性调查”为例说明。本次调查人数为1000人,年龄覆盖面积为22~60岁。

问题1:您认为城市规划与您的生活工作有什么关系?

关系密切- 46.90%;关系一般- 31.30%;关系很少- 21.80%

问题2:您是否了解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

全面了解- 19.30%;部分了解-26.40%;不了解- 54.30%

问题3:您是否参与过城市规划的相关讨论?

参与过-13.50%;未参与-50.60%;没听说-35.90%

问题4:您认为政府在城市规划的时候应该征求民众的意见吗?

应该-65.10%;没必要-13.9%;无所谓-21%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民众大都拥有民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意识,并且认为城市规划与自身生活工作息息相关,但由于获取城市规划信息的渠道较少,导致民众参与不及时。我们应该打破政府内部封闭操控的局面,改善参与形式只停留在形式上的象征性参与现状。

(二)社会性

社会性是公众参与城市化规划的最终形成局面,即将公众参与发展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我国受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干预城市化建设的影响,对于民众作为城市化主导者应享受社会公众利益没有引为重视。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提升,公民形成了自下而上积极参与城市规划决策管理中来,随着公民参加城市规划制度的不断完善,政府也形成了主动、公开、积极、透明的城市规划宣传,让公民更好地参与进来,这就渐渐将公众性参与由法律性质趋向于社会普及。

(三)可持续发展

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上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3】之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世界各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2007年正式出版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国家卷)》提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50年全面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水平。【4】我国将有效的应对人口与发展、资源与发展、环境与发展、城市生态与发展等之间的权衡问题。我国早期城市规划因其急功近利而损害着社会的长远利益,实际上这并未为当代社会积累财富,反而肆无忌惮地消耗着后代子孙的资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城市规划也需要借助生态学、循环经济学、系统工程学等学科的知识来构建良性的适宜于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在此加拿大麦克-努斯兰德的生态城市原则以及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5】中便做了详细的阐述。

三、如何保障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

(一)公众参与的形式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正式且有效形式主要有以下九种形式:群众访谈、热线咨询、问卷调查、展览会、公众听证、媒体报告、座谈会、评审会、专家会议。

(二)提高公众参与程度

想要确保城市化建设平稳实行,进一步为发展城市经济做好铺陈,将公众参与纳入城市规划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我国以后城市化建设必须形成的一个社会普遍性的问题。

1、建立理性的城市规划制度。

建立理性的城市规划制度,增强城市规划社会绩效的基本途径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技术层面:规划应在辨析城市各种空间环境的社会促进,或社会受损害作用的基础之上,也就是需要在城市空间环境建设的各主要领域制定并且实施相应的技术性调控政策。

制度层面:针对社会发展转型中普遍存在的制度短缺和制度漏洞、制度设计不合理等不足之处,城市规划应该根据当代社会整体制度的变化趋势来进行,建立起能体现规划核心内容核心价值的制度框架,有助于社会发展目标的达成,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应该加强规划,进行环境制度的塑造。【6】

2、培养公众的民主意识。

实现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就必须在全社会营造广泛的民主意识,让强烈的民主责任感、法制精神以及平等观念支配着公众履行自身的权利。一方面,我们国家的教育应该进一步普及,让国人走出“民主原则和民主手段无所不包、无所不能、无时无处不可适用”以及“少数服从多数”的畸形民主意识误区;另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扩大民主范围,提高民主层次,努力落实贯彻推行我国民主化进程。

3、政府应公开透明城市规划方案,主动让民众参与进来。

政府在建立城市规划前应该做到事前公布、事后公布、调整公布制度,在城市的区域规划、总体规划以及近期规划远期规划编制期间应该组织相关部门适时向公众公示规划蓝图,广泛征求公众的建议,保证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以及参与权、表达权。另外,相关部门还可以通过政府网络平台、新闻媒体等媒介传播,在公示场合运用广告牌进行社会公示,让广大市民及时获得城市规划信息,鼓励市民们积极参与进来。

4、环境决策民主化。

推动世界环保事业的最初力量来源于民众,但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环境保护是由政府来推动的。政府在做到城市规划信息透明化的同时,也应该为公众参与影响重大项目决策而制定明确的程序与权利,要将公众日益增长的环境权益要求纳入正常的有序的规范的制度管理中来。

四、结语

在城市规划中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推动民主化进程,实现民众与政府共同决策,在一定时期内会取得一定成绩,但也会出现规划过程中利益协调与妥协的问题,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制度的相关权利能否得到保障,公众参与过程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应该如何平衡,这都需要我们在完善公众参与制度的同时不断去摸索探究。规划编制、规划实施、规划审批、制定和施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公众参与制度,保证城市规划的公开、公正和公平,让公众参与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让公众参与向共同决策转变。

参考文献:

【1】程道平,《现代城市规划》,科学出版社,2012年1月

【2】Proto, Francesco,《建筑学公众性》,John Wiley&Sons Inc,04,2006

【3】Our Common Future Or Brundtland Report,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04,1987

【4】《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国家卷)》,2007年2月

【5】(美)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6】黄亚平,《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发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