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略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略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数学自学能力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这体现了我国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用教”的教学理念。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

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便能敲开学习成功的大门。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应利用上课时间和学生一起自学,营造良好的自学氛围,培养学生主动自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理解自学的重要性。可以先让学生试着自学书中的例题,完成题后的练习,养成在疑难处做上记号的习惯,以便与同学或老师交流。在自学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再慢慢由课堂自学迁移到课前自学、课后自学。

二、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好的学习方法是一把打开科学宝藏的“金钥匙”,是一盏黑夜中指路的明灯。学生掌握了好的自学方法,将会受益终身。

第一,“三动”的自学方法,即动眼(减少干扰)、动脑、动手的学习方法,做到读想结合,手脑并用。

例如,教学“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时,我教学生边读边想边动手,用“ ”和“ ”来表示相比较的两个数,用“”来表示问题的关键所在。这样,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此类题的结构,明确了解题思路,并能很好地运用到以后的自学中去。

第二,举一反三的自学方法,即通过某一类知识的学习,能很好地延伸到相关知识的学习上去。

例如,在教学《2、5、3的倍数的特征》时,我先直接教学“2的倍数的特征”,并板书如下:2的倍数有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

再让学生观察比较出它们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就是2的倍数。而5的倍数、3的倍数的特征呢?则让学生按照教师教给的方法自行解决。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时,也可用这种方法,可以先教给学生“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方法,再让学生动手拼凑、割补三角形、梯形的学具,让他们自行推导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掌握了这种自学的方法,学生会深切地体会到知识是紧密联系的,大大提高自学效率。

第三,“质疑问难”的自学方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难。”质疑是打开思维的大门,是开启智慧的火花。在数学教学中,“质疑问难”更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活动形式可以学生自问自答,也可与合作伙伴互问互答,主要有“换位质疑法”和“扩展质疑法”。

“换位质疑法”中有“顺与逆的换法”。例如,教学判断“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后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吗?”教学完“大于1的分数都可以化成整数吗”后进行逆向思考:“整数都可以化成大于1的分数吗?”

“换位质疑”中还有“条件与问题的换位”。例如,“化工厂今年节约用电1600度,比去年节约用电的3倍还多1000度,去年节约用电多少度?”一题,把条件“化工厂今年节约用电1600度”和问题“去年节约用电多少度”进行换位,就变成了一道新的应用题,要使用不同的解法。经过反复训练,学生的思维必然会开阔起来。

“扩展质疑法”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建立开放性思维体系的自学方法。主要有一题多问的扩展,一题多义的扩展,一题多解的扩展。让学生在自学中自编题型、自设障碍,以发散思维。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受益的是师生双方,学生达到了减负要求,老师也实施了素质教育。学得愉快,教得轻松,我们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