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重视语文课的结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重视语文课的结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好文章,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同样,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如同一本精彩的小说,不仅开头要新颖独特,正文引人入胜,而且收尾也要别具匠心。我认为好的语文课结尾应遵循一定的原则,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结尾方式。

一、遵循的原则

1.自然性原则。在教学中力求避免以下两种情形:一是教学节奏太快,结课时留下的时间太多,学生无事可做,教师临时性地敷衍了事;二是讲授的内容过多,超出了课堂时间,只好生硬结尾。为此教师要精心备课,设计好教学导入、授课、小结这几个重要的环节,从而使整个教学做到水到渠成。

2.简约性原则。课堂收尾并不是对教学主要内容的再次讲授,因此要切中要点,突破难点,要精练、概括,做到要言不烦,最终形成知识的理性升华。

3.灵活性原则。收尾形式是多样的,应根据不同的课堂内容设计出不同的“收尾”,以体现出生动、有趣、活泼的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设计出合理的收尾方式和内容。

4.拓展性原则。这是现代教学理论对课堂收尾最根本的要求。传统教学理论侧重于课堂收尾的巩固性,而现代教学理论侧重于课堂收尾的拓展性,特别是侧重于学生知识的深化和拓展。

二、结尾的方式

1.辐射式。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充分熟悉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一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积极思考,从而避免了“填鸭式”教学方法,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如上完舒婷的《致橡树》,笔者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描绘他们理想中的爱情是怎样的?他们认为爱是“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期盼;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惆怅,是“剪不断,理还乱”的迷惘;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苦涩;是“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缠绵;是“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的忠贞,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约定。再和舒婷诗中新型现代爱情价值观念相比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2.寻味式。教师借助同课文内容紧密联系的文艺作品等,在课堂原有气氛的基础上巧妙引入,使课尾再起波澜,拨响听者的情感之弦,使之产生强烈的共鸣。如学习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播放黄磊演唱的歌曲《再别康桥》,由于这首诗本身就极具音乐美,播一首由《再别康桥》改成的歌曲,可以让学生从另一个艺术层面去感受诗的意境,给人以“课有尽而意无穷”之感。

3.争鸣式。课文中,常常出现一些容易引起歧义的问题,如果单凭老师讲解,学生并不能透彻理解;不妨将问题下放给学生,让他们讨论、争辩,老师巧点妙拨,寻出一致的答案,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如《雷雨》中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十分复杂,于是,一老师设问:“周朴园真心爱鲁侍萍吗?”一时激起千层浪,学生围绕周、鲁爱情展开讨论,剖析周朴园复杂的个性特征。在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当然,在这样的“争鸣”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千万不可忽视,以防学生钻进“牛角尖”。

4.点睛式。许多记叙文形象生动,内容具体,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教师以精练含蓄、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课尾点睛,将更有利于引导学生体会文旨,达到领悟道理、陶冶情趣之目的。于漪老师在教杨朔散文《荔枝蜜》时,抓住文眼“蜜”在课文结尾深发开去,点出:蜂蜜辛勤酿造百花蜜,留得芬芳在人间;劳动人民辛勤的创造生活蜜,奉献芬芳飘人间。作者生前用他的笔,尽情讴歌新生活,如蜂蜜一样酿造精神蜜。尽管他被“”迫害致死,可他酿造的蜜永留人间,滋润人民的心灵。我们品尝蜜时,要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这一“点拨”,促进了学生对文章主题、作者意图及作者其人和千千万万“酿蜜”的劳动者的真正理解。

总之,结尾无定法,好在巧用中。精彩的教学结尾会给一节课带来一个完美的结局。它不仅可以归纳全篇,深化主题,而且可以把教学的内容提炼、升华,将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入更深、更广阔的领域,将教学推向高潮。

(作者单位:江西省樟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