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精细油层解剖技术在C6区块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精细油层解剖技术在C6区块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以C5区块水驱调整指导思想为参照,阐述了如何对C6区块进行油层解剖,并据此分析了以往措施效果好坏原因,细化了措施选井标准,指导区块开发调整。

【关键词】精细解剖 动态调整

1 引言

C6区块位于C油田构造翼部,属三类区块。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层间平面等开发矛盾加剧,措施调整效果变差,区块长期处于低效开发状态,为进一步明确注采对应关系,提高注采对应分析调整效果,有必要开展精细油层解剖工作。

2 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该区块砂体发育零散而且孔隙度、渗透率低,区块整体开发效果差。水井注水压力高,吸水差且地层压力分布不均衡。由于油水井间距大,无法建立有效驱动体系,导致水井侧高压,注采压差大。

3 精细油层解剖,细化连通关系

根据C6区块“砂体发育零散而薄,甚至不发育砂体”的地质特点,对区块进行精细油层解剖,细化连通关系。

3.1 纵向上砂体发育厚度小,特殊井区细分沉积单元

3.1.1 细分标准

该区块主要发育4个沉积单元,主力单元多数发育一个旋回,其余沉积单元砂体发育厚度小且零散,因此该区块不适合全面的纵向上的地层细分。但某些井区的个别沉积单元发育两个次级旋回,具有可分性,因此以“精确到井区,精细到单井,精准到单层”为目标,根据砂体横向上发育规模大小,纵向上发育连续性及砂体旋回的可分性确定了细分标准。

(1)确定统层标准。以正旋回统层,即统层时尽量让砂体呈现正韵律。

(2)确定井区规模。井数在20口以上(包括20口),发育某个单元砂体的井超过70%,并且砂岩厚度不小于2m或者有效厚度不小于1m的井区。

(3)确定可细分的单元。发育该单元砂体的井超过85%发育两个次级小旋回。

3.1.2 地层细分情况

根据细分标准,C6区块两个井区各有一个沉积单元可以细分。一是Cm井区的A单元。该井区发育A单元的井数多,且均发育两个次级旋回,因此,进一步细分为A1、A2。二是Cn井区的B单元。该井区B单元呈条带状发育,较多井发育两个次级旋回,因此,进一步细分为B1、B2。

细分之后,单个沉积单元砂体规模明显减小,连通方向减少,且原来认为在同一个沉积单元的砂体,有的在细分后归为不同的沉积单元,变为不连通,井间砂体的连通率下降。井间砂体注采对应关系更加明确,为认识油层动用差异提供了地质基础,更利于水驱调整。

3.2 横向上砂体发育差异大,细分河道微相、划分单一河道边界3.2.1 沉积微相细分

C6区块F油层属于河流相沉积,根据河流沉积微相的特征,统层对比之后,发现河道砂微相比例大,可达到75.7%,为了认清单一河道内部的平面非均质性,降低其影响,将河道砂微相细分为主体河道砂微相和非主体河道砂微相。划分标准如下:

(1)砂岩厚度不小于3.0m或有效厚度不小于2.0m、电性幅差不小于1.5Ωm的砂体归为主体河道砂微相;

(2)砂岩厚度在3.0m-2.0m或有效厚度在2.0m-1.0m、电性幅差在1.0Ωm-1.5Ωm的砂体归为主体河道砂微相;

(3)其余的砂岩根据河流沉积特征判为河间或者废弃河道。

按照以上标准细分之后,原75.7%的河道砂划分为56.6%的主体河道砂及19.1%的非主体河道砂。

3.2.2 单一河道边界确定

应用沉积相带图及其他原则,结合本区块各沉积单元砂体层位对应关系、河间及废弃河道的位置、测井曲线形态,识别出单一期次河道的边界并绘制到相带图上。共确定了四条单一河道边界,划分出了七条河道。该区块单一河道宽度一般在300-400m,最宽河道可达700m,最窄不足200m。

3.3 细化连通关系

对C6区块进行地层对比,判别沉积相后,在细分沉积微相和划分单一河道边界基础上,充分考虑砂体微相类型、是否同一河道、物性差异及不同河道切叠方向,进一步细分了砂体之间的连通关系,确定砂体连通关系为9种类型,为有效指导注水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4 成果的检验

该区块曾经上过多次措施或者调整,效果好坏不一,但是以往的资料并不能很好的说明原因,现应用精细油层解剖的成果,结合测井曲线以及区块开发动态,分析以往油井压裂,水井周期注水效果,深化措施调整选井标准,指导新的措施调整。

4.1 成果的检验

区块自1990年开始投产,后转入注水开发,之后陆续应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措施调整,起到了较好的稳油控水效果,但是仍存在一部分井措施调整效果不理想,应用以前的动静态资料不能很好的说明原因。精细油层解剖之后,我们应用该成果对以往措施调整效果进行了分析,以此检验精细油层解剖成果的效应。

4.1.1 油井压裂

自投产后,区块先后共有17井次的油井压裂,统计表明砂体发育厚度大,净毛比高,连通水井吸水好,微电极系测井幅度差大,原始含油饱和度大的油井压裂效果比较好,根据这个统计结果,结合精细油层解剖成果,我们制定了c6区块油井压裂的选井标准:

(1)平均单层有效厚度不小于1.5m,净毛比不小于0.6;

(2)连通水井不少于2口,而且都能够完成配注;(3)微电极幅度差不小于2.0Ωm;(4)原始含油饱和度不小于45%。

4.1.2 水井周期注水

2003年,区块的部分油井开始含水上升,为了稳油控水,延长低含水采收期,对含水上升油井的连通水井进行周期注水。

今年,应用精细油层解剖成果对以往周期注水进行了分析,优化了周期注水技术参数标准,进一步提高周期注水效果。

一是结合区块地层压力、油井含水状况,应用精细油层解剖成果分析,若地层压力在原始地层压力80%以下,而油井含水突升,个别储层砂体发育好,单层水驱效果明显,出现单层突进,应采取层段间注;若地层压力在原始地层压力80%以上,油井含水上升,多数储层砂体发育好,则说明整体水驱效果好,应采取全井间注。

二是结合区块油水井布局,发现区块的水井分布比较零散,未形成线性注水,采取单井零散间注、单井阶段间注和井间轮换间注结合的方式效果好。

区块属于三类区块,物性较差,注水受效慢,间注周期应比其他一二类区块适当延长。另外对于砂体发育好,出现主河道突进的井区,应跟踪目标井含水状况调整间注周期。

5 几点认识

(1)精细油层解剖可以重新认识砂体物性,明确砂体连通关系,解释以往措施存在的问题,指导新的措施调整。

(2)由于各类区块的砂体发育规模不同,厚度大小不一样,而且物性差异大,因此,在进行精细油层解剖时,需坚持“具体井区具体分析,精确目标井目标层”的个性化精细解剖原则。只有这样,解剖成果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开发实践。

(3)制定措施调整方案时,要充分利用区块精细油层解剖等技术新成果,并紧密结合区块开发历史、地层压力以及单井动态变化等,措施调整后,一定要加强动态跟踪,及时做好相应调整,以保证措施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君,戴鸿鸣,等.开发中后期的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M].西部探矿工程,2006.7

[2] 马继元.油田油藏描述技术[M].工程技术,19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