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实施“三培育”工程提升柘荣县农业经济效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实施“三培育”工程提升柘荣县农业经济效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业发展事关全局,柘荣县拥有耕地13.4481万亩,农业人口7.3713万人,占总人口的73.3%,是一个典型农业大县。如何进一步加快培育实施“三培育工程(即:培育龙头企业、培育新型农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提高柘荣县农业经济效益,是当前农业发展需要深入研究探讨的课题。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做出了科学的概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充分体现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全面发展的要求。柘荣县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兴“三农”,不断创新发展举措,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使经济发展保持平稳、协调的良好态势。2008年柘荣县农村经济的预期目标是:农业总产值5.37亿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4300元,比增5%;粮播面积13万亩,总产3.3万吨。而这些目标和任务的实现,迫切需要我们抓住机遇对抉择的呼唤,突破困难对决策的困挠,推动农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一、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变

一是发展农业企业有利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兴办农业企业,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让土地流向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户和能人手中,促使和加快农村劳动力良性聚集和转移,使其一部分流向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从事二、三产业;一部分直接进入当地的农业企业务工,成了拿工资的农民,更多地解放了农村富余劳动力。

二是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企业大多是外联市场、内连农户和基地。遵循市场规律,走市场化道路,大力培育农业企业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好农业龙头企业的外连内带作用,通过众多农业龙头企业把单个农户与市场对接起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实行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使市场信息能够迅速反馈给农户,使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及时走向市场,实现企业农户互利双赢,能更大程度上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是发展农业企业有利于全县的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立足本县农业资源优势,发展农业企业,推进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充分发挥产业联动效应,符合全县经济结构调整大万向。特别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生态观光农业企业,不仅能提高农产品的市场连结度,而且能通过农产品的深加工和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提升农业资源和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农业和农产品竞争力,强化农业作为基础产业的地位。“围绕农业上工业。让农业长出工业”,发挥柘荣县农业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优势,加快发展农业加工企业,是加快实现城乡统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之一,既合乎“工业立县”的战略要求,也是加快推进柘荣县“闽东药城”建设的现实需要。

二、当前农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培育新型农民

第一个标准就是需要有新文化知识的新型农民。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抓好教育和培训,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当前农业发展的需要。还要注意引进知识,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增加新农村建设骨干,补充新鲜血液,壮大知识型农民力量。

第二个标准就是需要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新型农民。当前农业的发展只有标准,没有模式,而且农村实际的情况也千差万别,这就需要广大农民开动新脑筋,寻求新突破,采取新思路,选择新方法,实现新目标。

第三个标准就是需要具有较强民主法制和现代文明意识的新型农民。新型农民应当是具有民主法制意识和现代思想观念的农民,积极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文明健康的乡风民俗,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三、围绕“环三新作为”,打造柘荣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发挥政府部门推动、公司(企业)带动、中介组织联动作用,建设规模示范基地,培植生产经营大户,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一是继续培育壮大扶持天仁药业、闽东张一元、森荣、东艺等一批与种养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具有特色优势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二是继续实施好农业333工程,重点帮助新建、扩建10个农业规模基地,其中新建5个百亩以上规模基地,扩建5个规模种养基地。三是积极支持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帮助其健全制度、规范运行,发挥好带动作用。

健全农业发展的人才支撑体系。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鼓励农业企业培养、引进和聘请经营、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高级人才;把农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作为柘荣企业家培训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其在农业产业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以文化建设为抓手,加大对广大农民的教育力度,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文明修养和职业技能的新型农民,进一步提高柘荣县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水平。

努力打造柘荣县“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太子参是柘荣县传统种植产业,在民间广为种植,群众对传统种植技术了如指掌,已成为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构筑“闽东药城”的主导特色药业农产品。2006年10月16日,“柘荣太子参”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随着太子参种植规模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也不断完善。2008年柘荣县在东源乡西源村建立了“一村一品”柘荣太子参种植示范片,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柘荣县资源优势,带动群众向标准化、专业化方面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增强服务功能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进一步培育柘荣县农业特色农产品,挖掘市场潜力,拓宽发展空间,为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企业总体规模还不大。柘荣县农业龙头企业中真正上规模、上档次的较少。大多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的也只是中低端产品,产品档次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实现工厂化、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屈指可数。

二是贷款融资相对困难,龙头企业发展缓慢。现行的投融资体制制约了农业企业扩大生产的资金来源。民营农业龙头企业一般规模不大,农产品多为一次性收购,全年加工,资金占用量大;而农产品生产销售周期长,资金周转慢,农业生产风险相对较大,回报率较低。许多企业为了减少成本投入,缓解资金压力,大多采取租赁土地和厂房的形式经营。在企业申请贷款时,银行需要实物抵押,而“农作物活口”又不能抵押,使得企业特别是种养类农业企业很难实现规模扩大和技术改进。

三是目前与新农村建设要求相比,农民存在的问题。一是缺乏人才,二是缺乏知识,三是思想落后。

四是农业基础设施陈旧老化,野猪破坏严重。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柘荣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跟不上日益提高的高水平农业生产的要求。另外,柘荣县野猪猖獗,特别是边远乡村田块破坏严重,造成有种无收、农田荒芜。

(二)当前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激发农民兄弟创业热情。“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全县在加快实施“闽东药城”战略的同时。要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特别是乡镇一级更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展农业企业的战略意义,在狠抓工业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大衣业的发展。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对农民兄弟要加强激励和引导,做好“活”字文章。要利用各种载体,通过培训、讲座和组织外出参观考察等多种方式,帮助有创业基础的农业经营者“活起来”,进一步开拓视野、开阔思路、更新观念,激发创业热情,兴办农业企业。

二是做大产业基地,夯实农业企业发展基础。通过对三明市清流县淡水养殖经验的考察,我们深深感受到,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农业资源规模化。该县2006年10月引进的台资项目,利用龙津河高坑库湾、沙芜九龙湖库区5万亩大水面资源,3年内网箱养殖发展到5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基础。柘荣县要立足县情,突出区域农业资源特点,继续加大农业333工程建设力度,用足用好已经出台的各种扶持政策,引导规模经营,务求发展实效,强化政策兑现,把太子参、茶叶、药材等特色农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基地做大,为发展农业企业打好资源基础,并立足于区域资源优势和主导优势产业的层面上,大力引导现有的规模大户、农业企业通过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主动前伸后延产业链,做大企业规模,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三是加大扶持力度,解决农业企业贷款困难。首先政府应加大财政支农投资力度,财政部门应把分散在各有关部门的支农资金捆在一起,统筹安排。应集中一定财力对农业企业以资金扶持,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积极引导乡村集体资金和农民自筹资金及银行信贷资金投向农业企业。其次要建立农业企业信用制度,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农业产业化融投资担保体系,可以尝试建立和运作农业融投资担保公司或机构,选择一批信誉好、效益高的龙头企业,给予重点培育扶持。

四是培育新型农民,推进柘荣县农业的发展。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根据各乡镇主导产业发展实际和农民培训需求,围绕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技术服务相结合,原则上集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5天,每天集中授课不少于3个小时,现场指导不少于15次。通过培训项目实施,在培训示范村培养不少于40名从事主导产业的专业农民,并重点培养2~3名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农业实用人才,使其掌握从事主导产业的生产技术要领,收入水平有明显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比重逐步增加,主导产业的产品质量和档次进一步提高;“一村一品”不断发展,专业化、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