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怎样求合力”教学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怎样求合力”教学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合力与分力。(2)理解力的合成。(3)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拟“斜拉桥”情景,用一个力等效地替代两个力,在建立合力与分力、力的合成等概念的过程中,感受等效替代这一物理方法。

(2)通过生活举例,猜想互成角度二力合成的规律,再利用学生实验探索研究,最终获得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过程,认识探究物理规律的基本环节:猜想实验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斜拉桥”活动,提高兴趣,感悟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激发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

(2)通过小组协作完成实验探究和实验结果的分析,通过对平行四边形的理解,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激发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团结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探究并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难点:猜想合力和分力的关系。

【学习资源】

学生实验器材(每两人一套,共32套)。

画图板、橡皮筋、弹簧秤(2个)、三角尺、白纸、绳套、铅笔。(装置参考右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借境激疑

教师活动:

[引入] 用PPT幻灯片显示上海杨浦大桥图片

[情景建立] 模拟“斜拉桥”情景

具体操作:在中间站一个同学,将塔柱用手托起。两边由两个同学用手拉斜拉桥的钢索。

(过渡) 观察了“斜拉桥”的过程,同学们知道了合力与分力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关系。

板书:强调合力和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等效替代,若作用效果不一样,不能盲目替代。

[练习] 比较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性。

(1)两个女同学相互合作提起一桶水,老师单独提起同样一桶水。

(2)两个同样的弹簧,先用两个力拉它,使其发生一定的形变,再用一个力去拉它,使其发生的形变不一样,比较两种情况下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活动:学生做好笔记、观察,比较两个例子中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关系

教学反思:让学生在模拟“斜拉桥”的游戏中提出问题,感悟等效思想,同时知道“共点力”“合力和分力”“力的合成”的概念。使学生理解、感知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及关系,进一步深入理解等效替代的思想。

二、实验探究,寻求规律

教师活动:(过渡)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等效替代关系,比如一张100元的钞票等于两张50元钞票的和,但这只是标量替代的关系,而力是矢量,它们之间是否还遵循这种相加的关系呢?

[板书]探究分力、合力的关系

[提出问题]

合力与分力有什么关系?

[猜想]

F=F1+F2;F>F1+F2;F

[设计实验,并思考]

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2.两个分力的作用点在哪里?

3.两个分力的大小可以由弹簧测力计确定,它们的方向如何确定?

4.两个分力与合力的作用效果怎样展现?

[实验过程]

步骤一:组装仪器

步骤二:用两个力拉橡皮筋,并做好两个力的图示。

步骤三:用一个力拉橡皮筋,并做好这个力的图示。

[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1.线连接好三个力的末端,观察图形。

2.严格以两个分力为邻边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并画出对角线。

[归纳]联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合力大小与以分力为邻边所做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板书]平行四边形定则

如果用表示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那么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F1,F2所夹的对角线来表示。

学生活动: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猜想。老师和学生共同思考展示探究力的过程。学生可以两人配合在画图板上用弹簧秤拉橡皮筋,观察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之后学生画图,并上台展示,师生共同归纳实验结论。

教学反思:通过PPT实验演示,为学生进一步探究搭建一个台阶,再引导。在学生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两个共点的分力与合力的关系。

三、运用规律,巩固升华

[单页练习]

30 N、40 N的两个分力在90°,120°,30°三种不同角度下的合力。

[启示]合力原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加法。

[作业布置]

F1=600 N,F2=500 N,夹角60°,试用作图法结合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F1和F2的合力。

学生活动:学生画图并上台展示。

教学目的: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定则,巩固知识。

(作者单位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