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人为本”体现的自然辩证法思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人为本”体现的自然辩证法思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和本质内容。它的提出,体现了党在发展问题上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与人类中心主义是根本不同的。本文从哲学的角度阐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内涵;"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生态思维的价值目标,体现了自然辩证法思想

关键词:以人为本;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生态思维

以人为本,是我们党针对以往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见物不见人,忽视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问题日益凸显而提出的一个发展理念,它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和本质内容。"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更加注重人文关怀。

一、以人为本的哲学内涵

中国文献上最早出现"以人为本"可能是在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子一书中。在《管子・霸权》中管子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则国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以人为本",在价值观上不同于我国古代传统的"以人为本"观,在内容上也区别于西方"人本主义",有着自己独特而丰富的内涵。它具有以下几层含义:

首先,在价值观层面上,以人为本,即是以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为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5.12"大灾难中所表现出的洪水般的大仁大爱不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涌动的这种"尊重生命,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吗?

其次,在方法论层面上,以人为本,是指充分尊重人,把人的能力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放在第一位,通过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来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进步。

再次,在认识论层面上,以人为本,是指以人的生活条件来分析和解决与人相关的一切问题。马克思曾明确说过,"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他认为,人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现实的物质生活条件相联系的,处在社会中的人。要解决人与经济,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人与环境等诸多问题,最终还是从具体的人群所处的社会现实和具体生活条件为考察点。

二、承认以自然为中心,不能忽略以人为本

与人类中心主义观点相反的是生态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认为并非只有人类才具有内在价值,动物、植物、物种,甚至河流、岩石、生态系统及自然本身都具有内在价值,它们也是道德共同体的组成部分和成员,是否具有理性和具有某些生物学特征并不能成为"有资格获得道德关怀"的必要条件。他们主张把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也纳入伦理调整的范围,人类的伦理规范应扩展到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即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视为一种由伦理原则来调节和制约的关系,把道德关怀的对象扩展至所有存在物,人类由自然的主人变为自然的普通成员和普通公民。

生态中心主义在处理现实世界中两大重要关系时,只注意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而忽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实际上,这两大关系是相互联系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影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更深层次的因素,虽然其影响是间接的,但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生态中心主义看到了人与生物、物种、自然之间的不平等,却未深入思考隐藏在这一不平等背后的恰恰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因此,承认以自然为中心,不能忽略以人为本。因为,自然界为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所有物种提供了竞争发展的舞台,每一种生物都要为自己在自然界的生存而抗争。任何一种生物,如果他不是考虑自身的生存,而首先是为了其他物种的生存的话,那么它就无疑会被自然界淘汰。所以,尽管我们人类的智慧已经使我们大大的超越了其他任何生物,为了人类更好地、更长久地生存发展,我们必须在很多场合自觉地约束人类自身的行为,善待自然界的其他物种。然而,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人类首先还是生命体,还是必须首先考虑自身的生存问题。当我们把维持生命是第一需要的范围,从个体扩大到整个人类的时候就是以人为本。这与人类中心论、征服自然论、经济体系是母系统、自然是原料输入和废物输出的子系统等陈旧思维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三、"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生态思维的价值目标

人的存在具有二重性,即人既是自然性的存在,又是社会性的存在。作为自然的人,人要符合自然规律,要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作为社会的人,人又要与社会的发展规律相一致。在生态哲学中,长期以来,"生态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两种观点争论不休,其实,两者都有偏颇。"人类中心主义"对立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主导、支配作用,把自然生态系统作为为人类提供物质的源泉,离开了人一切自然物就无"价值"可言,从而导致了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对环境的肆意破坏。"自然中心主义"毫无区别地将人与自然等同,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强调自然的地位和权利,认为人类只能顺应自然,这势必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因此,可以认为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新型的、以人为本的环境伦理观。这一点也符合我们一贯提倡的唯物辩证法: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对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并不是人们的觉悟提高了不想征服自然了,而是人们终于清醒地认识到了,人根本不可能征服自然,人类的明智选择就是和自然和睦相处,与自然和谐发展。然而,这种和谐不是被动的不作为,自然界并不会因为人类的意愿就处处表现出与人类的和谐。因此人类为了创造和谐,必须按照自己的意愿对自然进行能动的改造。人类改造自然的目的不是为了征服自然,而是为了更好地在自然界中生存、发展。这种意思的概括表示就叫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

参考文献:

[1] 孟子. 孟子--中国家庭基本藏书・诸子百家卷[M]. 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

[2] 黄楠森. 关于人的若干理论问题,北京大学哲学系. 马克思主义与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3] 韩庆祥."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实践[J]. 河北学刊,2004,(3).

[4] 金炳华等.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5] 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M].商务印书馆,1984.

作者简介:吴怡兵, 防空兵学院 政治工作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