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中药产业国际化经营的SWOT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中药产业国际化经营的SWOT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我国中药产品出口状况分析

我国是中药的发源地,也是中药的资源大国,比较优势十分明显。然而,我们非常遗憾地发现,多年来,我国中药产品的出口额远远落后于日本、韩国,中药产品出口屡次受挫,国际竞争力水平一直徘徊不前,其主要表现是:

(一)中药产品出口规模结束了下滑走势,却量增价减

从总量上看,我国中药的出口额在1995年达到7.7亿美元以后连年大幅度滑坡,明显落后于我国外贸出口增长速度。2002年之后这种势头有所逆转,出口额开始回升,2003-2004年稳步增长,8年后再次达到7亿美元大关,2005年更是达到了8.3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点。然而中药材出口的平均价格下降,2005年平均每吨售价为1436美元,同比下降6.45%,每吨减少99美元。(见表1)。

(二)中药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明显偏低

世界银行的报告认为,2000年世界天然药物产业约800亿美元,到2008年则达2000亿美元;初步统计,

目前全球每年天然植物药的市场年销售额近300亿美元,其中中草药销售额近150亿美元;国际市场对中草药的需求正以每年10%到15%的速度递增。我国拥有4000多中药制剂品种,根据2004年数据统计,我国中药出口量仅占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的3%,我国中药销售额的90%都是在国内实现的,这与我国作为中药发源地的历史地位极不相称。

(三)中药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

中药类出口商品主要包括:中成药、中药提取物以及中药材,低附加值的中药材仍是我国中药出口的主要品种。我国中药类商品的出口额随产品附加值的增大而减少,附加值较高的中成药出口额所占的比例最低,主要是以初级加工、低附加值的中药材为主,该类产品占中药产品总出口额的比重一直保持在50%左右(见表2)。

(四)中药产品出口市场的分布相对单一

目前,许多国家针对中医药的管理政策都进行了调整,中药出口已遍及世界上164个国家和地区,但从出口市场的国家和地区分布结构看,我国中药出口最明显的特点为:市场多以周边国家、地区和其他国家的华裔社区为主,向新的地区市场的拓展较慢。亚洲市场是中药的主导国际市场,对亚洲国家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60~70%,对北美和欧洲等国的出口额不足30%。我国中药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中药消费群体相对单一。(见表3)。

二、我国中药产业国际化经营的swot分析

(一)中药产业国际化经营优势分析(Strengths)

1. 中药资源非常丰富。我国是中药材王国,有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据20世纪80年代全国最大的一次中药资源调查表明,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种类已达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l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仅对320种常用植物类药材的统计,总蕴藏量就达850万吨左右。全国药材种植面积超过580万亩,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常年栽培的药材达200余种。野生变家种取得了积极成果,许多已成为主流商品,这为我国中成药的研究和生产提供了丰富的药源。

2. 悠久的历史和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中医药理论在我国经历了几千年的不断发展演化,融合了我国古代天文、哲学等文化精髓,受到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科学理论体系。 《本草经》 世代相传,几乎每味中药都是我们祖先长期实践应用的产物,功效、性味、归经等都有相应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3. 低成本和确切疗效。中药开发有西药无法比拟的优势:欧美药厂一般要花7~10年、0.8亿~3.5亿美元的投资来合成4000~5000个化合物,方可筛选出一个被批准药物,且西药的耐药性和毒副反应一直难以解决。而中药开发新药有规律可循,成功率高,花费少,周期短。此外,中药对一些疑难病症、慢性疾病的治疗,有较好疗效,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病毒性疾病、老年性疾病等。正是具有价廉物美的特性,中药才具有了无可比拟的优势。

(二) 中药产业国际化经营劣势分析(Weaknesses)

1. 中药研发投资不足,生产技术落后。长期以来,中药的应用基础研究投入不足,方法滞后,内容重复,导致中成药的科技含量过低,产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缺乏规范的可靠的科学数据证明,从原材料到产品缺少可控的质量标准,在中药的作用机理、物质基础、应用理论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等方面研究都不够深入。目前,我国的中药制药设备仅相当于发达国家上世纪70年代的水平。许多丹、丸、散、片都存在标准不一,质量不稳等问题。

2. 中药标准缺失,质量监管不力。现在我国中药的标准化工作刚刚起步,从中药的源头来看,中药材种植管理规范(GAP)于2002年年初颁布,还在试行中;在中草药的炮制和提取上,国家仅完成70余种中药饮片炮制标准;在中药的生产管理上,2004年6月,所有中药企业按要求必须通过GMP审核,很多企业为通过审核,硬件上完成了更新改造,但软件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因素都制约着我国中药产品质量稳定性的提高。

3. 对中药的市场前景认识不清,市场营销力度不够。长期以来,我国中药主要满足于国内市场需求,在医药市场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中药生产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已是大势所趋。但我国医药生产企业对此还准备不足,缺乏相应的对策,导致出口秩序混乱,也影响了我国中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对新兴的0TC市场缺乏认识,在传统的营养保健产品市场上又因产品的质量、包装等问题而缺乏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对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保护观念淡薄,未能有效维护自身的技术权益。

(三) 中药产业国际化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ies)

1. 中药的国际认可度不断提高。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整体人口的老化,以营养不良和细菌感染为主的疾病逐渐被诸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功能失调、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等现代文明病所取代。对于这些现代文明病,西药有时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患者转而求助中医药。据报道,70%的美国人在接受西药治疗的同时,还采用替代疗法。美国一些医院已开设了替代诊疗室来弥补西医西药的不足。不少外国医药界人士和消费者逐渐摈弃对中医药的成见,欧美一些国家也纷纷开设了中医药学位课程和研究机构。

2.欧美放宽限制。近年来,随着中医中药热的兴起,各国医药界都对中医药的独特疗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加以研究,迫使官方也放松了有关对中药使用的法律限制。如德国和法国,政府和医药界承认草药可作为化学合成药的替代品,草药已有许可证,并可在药店以药物或0TC药物销售。美国的食品药物法可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严格的,也正因为如此,认真执行该法规的美国FDA(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威望。一种药品或食品如获得FDA批准或认可,就等于取得了在世界各国的通行证。美国1994年颁布了“饮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虽将草药划归食品类,但实际上为之在食品与药品之间留下了一块生存空间,并使人们看到了草药产品最终将会按不同于合成药物标准的特殊标准被批准为药品的一线曙光。

3. 加入WT0为中药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良机。加入WT0,国际市场将进一步对我国开放,有利于我国原料药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和经过现代化改造的中成药的出口。我国在中成药领域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只要我们能够尽快对其进行现代化改造,使其符合国际医药标准,具有国际竞争力,就能在这一领域大有作为。同时加入WT0还有助于加快我国中药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四) 中药产业国际化面临的威胁 (Threats)

1.国内外医药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目前,由于我国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水平较低,制约了中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在国际中草药市场近300亿美元的份额中,中国仅占其中的3%~5%,在国际市场上,中药大部分为原料药、保健品。相反,日本的汉方制剂来源于中国,其原料亦大部分源于中国,但因其重视技术研究与开发,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却超过了中国。这无疑对我国中药产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有人预测未来十几年中有可能出现由50家跨国制药集团控制全球80%~90%的医药市场份额的局面。值得注意的是,世界上某些国家,如德国、法国、日本等,他们在有或无传统经验和理论的前提下,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理论,在发展天然药物并占领国际市场方面均走出了各自情况不同的产业化的成功之路。他们低价从我国购进中药原料或粗制品,通过先进的工艺,较高的技术含量,开发出质量稳定可控,剂型适宜的产品,不但占据 了国际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并大举向我国市场推进,让中国人越来越多的开始吃“洋中药”,这种挑战与压力是令人深思的。

2.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一些国际医药跨国公司己把目光移向资源大国如中国、印度、巴西等的植 物资源。一些大型制药企业凭借其技术优势与巨大的财力,纷纷用越来越低的价格向我国购买优等药材和提取物或粗制品,其中有相当部分高附加值的植物药又经加工后高价返销我国。如我国拥有世界70%的银杏资源,德国、法国等在我国建有银杏种植和粗加工基地。银杏原料国际市场价格1000美元/吨,制成中间体(银杏黄酮和内酯)每吨3万美元,制成药品其价格会更高。虽然我国中药资源十分丰富,但是,随着产业化的发展和国外企业的低价购买,中药材需求量将进一步激增。近段时期,因过度采集已使中药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甚至濒临枯竭;另因生态环境的恶化,相当数量的品种种质资源正在迅速减少或消失,优良种质在退化,品种和蕴藏量在下降。野生中药资源的紧缺和枯竭的危险信号已经发出,给中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3.中药知识产权面临威胁。不容置疑,中药的知识产权属于中国。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对中药的知识产权重视不够,使我国许多的中药知识财富流失。据了解,国外公司为了抢滩中国市场,在中国抢先申请的中草药专利已有1000件;更令人担心的是有相当数量的国外公司正通过抢注专利,反客为主。他们一方面以合作开发等名义争夺我国的中药知识产权,另一方面又以知识产权为武器,企图独占被其争夺的一些中药知识产权财富。例如,吉林生产的人参蜂皇浆在美国被他人抢先申请了专利,中国的人参蜂皇浆在美国市场上销售变成了侵犯了他人专利权的行为。

三、我国中药产业国际化经营提升的主要对策

中药作为我国的一个极具比较优势的产业,在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也有其机遇和挑战。因此,要想使中药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积极地推进和提升我国中药产业的国际化经营,成为了当务之急。笔者认为中药产业应着手做好以下几条:

(一)加大中药研发力度,开发高附加值新药

据有关报道称,在我国的中药市场上,“洋中药”份额已经超过1/4,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开始热衷将传统中药重新设计包装,从而以“洋中药”的名义抢占国内市场。显然,我国中医药产业如果不加大研发投入,则有可能将导致全行业的发展危机。然而,由于中药的复杂性等多种原因,中药生物转化研究难以在短期内取得重大突破。因此必须要做长期开发规划,加大投入研究如何建立快速、高效、廉价的药物筛选模型,简便、快速地从转化基质中分离并转化形成的新药用化合物,从而有效地提炼关键要素,形成新的高附加值产品。

(二)强化质量管理规范,保证药品安全有效

标准是质量的基础,只有执行符合要求的标准才能提高我国中药产品的质量,才能使我国的中药畅通无阻地进入国际市场。目前我国中药管理已基本形成了涵盖中药材(GAP)、实验(GLP)、生产(GMP)、临床(GCP)和销售(GSP)各环节的技术标准化规范,特别对于中药企业来说,必须大力推进GMP,提高中药的生产管理水平,达到GMP标准。如果产品质量无法获得国际市场认同,这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中成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推行和实施GMP是我国中药企业现代化必由之路,也是中药打入欧美市场的通行证。

(三)推进市场多元化以拓宽出口市场

世界很多国家有使用植物药的传统,对中药并不排斥,因此中药出口应放宽视野。据了解,亚洲地区对传统医药接受程度较高,例如日本达49%,新加坡达45%。目前全世界70多个国家制订了草药法规,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有各种类型的传统医药机构。

业内人士称,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有较发达的中药产业,是中国的竞争对手,但这些国家消费者对中药认知度高,国内购买力强,市场开发潜力大,应该成为重点培育的出口市场。目前我国对日、韩的中药出口结构不合理,初级产品中药材占总值的一半以上,附加值低。当务之急是优化出口结构鼓励名、优、特、新中药产品进军这些市场。

非洲和拉美国家也有源远流长的植物药传统。据尼日利亚科技部官员介绍,该国有85%的居民使用传统医药,一些医生使用各种植物药治病。过去在西医观念影响下,传统医疗方式受到谴责,但现在传统医药已被国家法律承认,被纳入国家卫生系统。

欧洲市场也不是铁板一块,有些国家有使用草药的传统,可成为市场突破口。据了解,欧洲多数国家只允许中药以保健品名义进入,但在德国植物药可作为药品登记,一些地方针灸还被纳入了医疗保险。德国有3.5万医生使用植物药,传统植物药销售额居欧洲第一位,是中药进入欧洲的市场首选。

至于美国市场,在现阶段我国中药企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情况下,针对其医药市场准入有一套以西药为标准的严格的审批程序,目前以非药品名义绕过药品“门槛”,低成本进入美国市场,也不失为可行的良策。

(四) 合理引入外资,提高中药行业整体水平

随着中国的入世,中国潜在的医药市场、中药低廉的研究与申报费用、优秀的中医药科技人才及廉价的劳动力均对国外医药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我们以合资或外商独资的方式合理地引入外资,应用国外先进的仪器设备,现代的研究方法及科学的管理技术进行开发研究与生产实践,将给我国中药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提高我国中药行业的整体水平。

(五) 完善专利技术保护体系,规范市场竞争行为

技术法规往往表面上是技术限定,背后是专利支撑。目前,中药产业一方面不断研发出一些具有特色的新药,继续支撑着这个行业向前发展;但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缺乏有效规制,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极弱,仿制药盛行,产品同质化现象相当严重。更加令人担忧的是,有不少传统中药专利正不断地被国外企业抢注。例如,韩国人在中国申请了牛黄清心丸的专利,这个专利批准后,意味着在中国国内,许多知名的中药企业不能生产、销售传统中成药----牛黄清心丸口服液和一些改进剂型的产品。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中药产品生产、销售的法律法规,做好专利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保护,规范国内医药销售市场,以改变我国不健康的医药销售现状,从而促使中药企业不断开拓,提高全行业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