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市场需求的应用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专业教育蓬勃发展,尤其是从1999 年起,我国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会计专业作为热门专业,在财经类院校一直是学生踊跃报考的专业之一,会计学专业的在校生急剧增长。尽管财会岗位供给在增加,但大量专科生和本科毕业生还是存在着找工作难的现象,人才供给数量远远大于岗位供给数量。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结构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一方面,一般会计人才已经饱和,并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另一方面,中高级会计人才还存在较大的缺口,供不应求。面对日益严峻的办学环境和空前突出的会计人才供求矛盾,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逐渐成为会计教育界普遍的共识。
一、研究背景、意义及方法
(一)研究背景 首先,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政府重视,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高职教育的发展。自从2002年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为了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领导和支持,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逐步成为社会共识。2004年4月,教育了《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意见;2005年11月,总理发表了《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的讲话,提出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努力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 2006年12月,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政府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同时也逐步改变了社会上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偏见。其次,目前人才市场中对于高职层次的会计人才出现了供需两难的现象。最近几年来,会计人才市场上出现了奇怪的“两缺”现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岗位,而用人单位又招不到合适的会计人员。从会计人才供给的角度来看,会计专业近几年大规模扩大招生表面上满足了社会需求,但招聘企业仍然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这是因为很多企业招聘时一般都要求能直接上岗,不需要进行特别的培训或者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上岗的毕业生,或者直接注明要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这个要求在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下很难达到。再次,高等职业会计教育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高等职业会计教育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但也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完善,培养目标不明确,重理论轻实践,产学研合作教育流于形式等问题。另外,学生脱离实践的学习相当困难,而实践工作中又没有与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因此,通过具体了解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从而培养出适合需求的会计人才,成为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研究意义 第一,提高对高职会计教育改革必要性的认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同时对高职毕业生的偏见也逐步改变,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认可程度不断提高。但作为一种传统的专业,会计专业在新兴的高职教育模式下,无论教学方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以及教育理论方法和手段都比较落后,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改革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第二,笔者从高职会计教育的应用性着手,对指导实际的会计教育工作很有帮助。研究内容产生于多年的教学及管理实际工作,并针对目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的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努力构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第三,有利于推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是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使毕业生不用培训或者接受较少培训就可以上岗工作,这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很有帮助。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 笔者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主要通过问卷形式对山东省的部分企业(中小企业为主)进行调查,通过了解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完善目前教学体系,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文献研究法主要通过阅读文献及从政府网站搜集人才市场的供需资料,从总体上了解我国及山东省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目前研究者基于实地调查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分析很多,但鲜见对山东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的实地调查与分析。笔者立足山东,从山东省的地域视角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通过实证研究,紧密跟踪市场对会计人才需求的现实,为确定合适的会计人才培养方向、合理定位会计人才培养层次、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和课程体系、优化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从而实现会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接轨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
二、以需求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理论基础
(一)高职教育发展动因 可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分析:
(1)社会人才需求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是高职教育产生的基本动因。社会由不同层次的人组成,因此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社会正常运行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来支撑,这些不同层次的人就是社会的人才结构,人才结构的合理性是社会正常运行的保证,这种合理性又取决于教育结构的合理性。正是人才需求的层次性和多样性产生了高职教育。
(2)社会对高级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加快了高职教育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使得社会岗位的总体结构发生了变动。无论是随着第三产业兴起而产生的新岗位,还是伴随科学发展所增加的岗位,其技术含量和所需要的知识水平都比较高。中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已经远远达不到要求,这必然会带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机遇。正是由于岗位要求的改变,使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不了适合的人才,从而产生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此来培养高级技术人才。
(3)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可以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就要使更多的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这仅仅依靠普通高等院校是做不到的,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也是一个重要途径。因此,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应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
(二)高职教育办学特色 高职教育办学特色有两个非常鲜明的本质特性,一是应用性,二是开放性。高职教育办学就应从这两个特性入手,这是高职教育的灵魂。
(1)应用性。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的高等技术专业人才。因此学生除了掌握基础的理论和专业知识之外,还要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实践工作的能力和基本技能,并且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不同于以培养学术性人才为主的传统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的特色在于培养学生突出的实践能力。在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培养方案时,要求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在构建具体课程和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应用性”这一特征;在教学上更要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因为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服务于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办学特色的应用性是由培养目标的应用性决定的。因此,应以适合岗位要求为目标,采用倒推的方法来确定和安排理论知识的讲授,理论知识也应以应用为目的,要“必需、够用”,但不苛求理论自身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教学内容必须是从实际岗位出发,围绕岗位准备实用的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成熟的技术和规范。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的应用性主要表现在专业设置和教学目的两方面。专业设置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学校应做好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调查,根据需求开设新专业,更新老专业,撤销过时的专业,专业设置要适合本地区以及本行业经济结构调整与社会发展,这样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教学目的要突出职业性。为了使学生毕业后就能顶岗工作,因此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某一岗位的要求为目标,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试考核等各方面进行设计,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竞争力。
(2)开放性。开放性是指高职院校在办学职能、服务对象、培养过程以及学校管理等方面形成的,多方向、多层次,面向社会全方位开放,与社会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的开放式的管理方法和办学理念。开放性作为高职教育办学的特点,是由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社会需求的特点以及培养过程中外部环境的作用决定的。高职教育的性质是指高等性和职业性,要提供符合职业岗位的人才,应相互开放。从培养目标上来看,高职学生要能够从事生产、建设和管理的第一线工作,就得借鉴第一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样才能保证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专业设置要求必须面向市场,因此要走出学校,认真做好人才市场调查,根据目前市场以及未来市场的需求,结合学校自身的条件,设置相关的专业。作为地方性的大学,高职院校还应调查本地域的实际情况,结合地域特点与市场需求,培养符合要求的人才。
三、基于问卷调查的会计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一)调查概况 笔者于2010年6月至12月,通过问卷形式对山东省的部分企业(中小企业为主)进行了调查,以期了解企业对财会人才的需求情况。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62份,回收率为90.5%,有效问卷352份,回收问卷有效率为97%。
(二)用人单位对知识结构的要求 用人单位认为在会计人员应掌握的知识结构中(表1),第一位的是会计业务知识(有96.6%的企业选择了此项),然后是计算机知识(81.1%)、财务管理知识(70.5%)。会计业务的专业性强、会计人员的可替代性差,因此具备相应的会计业务知识应是会计从业者的基本要求,同时,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也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计算机知识。有54.5%的企业认为会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统计知识,以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 48.9%认为会计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知识和法律知识,以掌握宏观形势、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只有约1/3的企业认为会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市场营销、保险、证券和英语等方面的知识。
(三)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人才能力结构的要求 在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中(表2),企业认为最重要的几项能力依次是财务管理能力(80.7%)、会计手工核算处理能力(69.3%)、税务业务处理能力(62.5%)和财务软件应用能力(55.7%);其次是审计能力、社会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对于会计人员来讲,是否具有创业能力并不是很重要。
目前在岗会计人员比较欠缺的能力中(表3),企业认为比较突出的是社会协调能力和税务业务处理能力,有44.9%的企业选择了社会协调能力,28.8%的企业选择了税务业务处理能力,另外,经营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审计能力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会计人员擅长于处理会计基础业务,但缺乏创新能力。
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英语能力的要求并不是太高(图1),48%的企业认为应达到四级水平,41%认为一般了解即可。
企业要求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图2),认为计算机水平应达到国家二级的占41%,认为只要会实际操作就行的占34%,需要达到国家三级水平的占17%,需要达到一级水平的占8%。目前已经有80%以上的企业采用会计软件进行核算并进行电子报税,因此,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对会计人员来讲是很必要的。
(四)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 对于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调查表明(表4),企业比较看重的是职业道德与忠诚度、责任心、专业知识消化吸收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四个方面,而最看重的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忠诚度及责任心。
(五)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信息 有58%的被调查企业表明仍然需要增加会计人员数量,说明财会人员的需求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对应聘财会人员的年龄要求(图3),有16.5%的企业希望招聘的会计人员年龄在25岁以下,在26~30岁之间的有49.6%,31~35之间的有20.7%,36~40之间的占4.1%,40岁以上的占0.8%,对年龄无所谓的占8.3%。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市场还是较青睐于35岁以下的年轻求职者,这与人才市场上的统计结果是一致的。
对应聘人员的学历方面,47.9%的企业要求财会人员具有本科学历,30.6%的企业要求具有大专学历,说明企业希望所招聘的财会人员具有系统的会计知识教育背景,对本科和高职会计人才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对应聘财会人员的学历要求构成见图4。
对应聘人员的学历和工作经验之间比较,企业更注重工作经验,希望会计人员有工作经验的占到89.7%。根据另外一项调查的资料,要求财会人员有一年或一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占39.4%,要求有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占34.7%,要求财会人员有五年以上相关经验的占8.9%。在一系列人才招聘会上,相当多的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要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差,为人处事不妥当,招聘进来后企业还要花相当大的精力进行培训。因此,一般更愿意招聘具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大学生。
四、会计教学改进建议
(一)转变教育观念,明确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适应未来市场变化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会计专业学生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提高记账、算账、报账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从事财会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看,用人单位招聘高职学生并不是让他们从事学术研究或新产品开发,而是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工作。因此,用人单位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看专业技术水平能否适应各种岗位的需要。从培养目标来看,高职的培养重点在于突出的实践能力,这不同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目标的普通高等教育。因此要求在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培养方案时要以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要以“应用”为宗旨,最终目标是培养服务一线的专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既然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中小企业工作,就应围绕中小企业的业务特点展开各种教学活动。
(二)完善课程设置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尽合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知识面狭窄,数学、计算机、英语和国际商务知识不足,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不强,人文知识欠缺,企业文化意识淡薄,职业道德和法律知识缺乏,综合应对能力及操作能力差等问题。会计专业的相关学科课程太少甚至空缺,导致会计专业学生知识面狭窄,只能拘泥于会计理解会计,不能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审视和理解会计。因此,高职院校应多开设与会计学相关的其他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课程,构筑多元化知识结构。增设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法律教育课程, 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对会计法律法规有较全面的认识,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摆脱会计人员被动实施法律法规的状况,同时对会计职业道德必须加以具体的引导和启发,进行持久的宣传和教育。
(三)提升会计专业教师素质,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 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大部分来自普通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双师型”的会计专业教师少之又少。高校一刀切的教师职务晋升条件,注重学历和学术水平,轻视实践能力,明显不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各院校在职会计教师实践经验普遍欠缺,知识更新的培训也比较缺乏,这些都无法适应高职教育的需求。一方面,教师应是熟知专业知识的专家;另一方面,教师更应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将其熟练运用于教学实践中的能手。
(四)强化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会计学科与实践联系紧密,要想在短期内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就必须经过系统的实习。实习是会计理论知识走向实践的最好方法,因此,在整个会计教学安排中必须加强会计实践课程的比重,为学生创造实习的机会。会计专业不可能进行大面积的顶岗实习,但可以模拟企业会计岗位核算环境,通过仿真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实际工作的情景,将书本上的知识变成实际业务,全面体验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同时,改革成绩评定方式,除了理论成绩之外,应加上一定比重的实践成绩。
(五)将高职会计教育发展成终身教育 为了保持学生的会计知识与时俱进,高等职业会计教育应建立终身教育的制度。在高职教育中,要使学生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又具有良好的可持续竞争能力,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要使学生认识到高职教育不是接受教育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促使其产生终生学习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具有职业能力。为了了解学生毕业后的情况以及方便学生和学校之间的交流,高等职业院校可以开设相关的网站,一方面可以通过毕业生反馈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进行后续教育,提高毕业生的可持续竞争力。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厅教改课题“山东省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调查研究”(课题编号:2009598)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静:《高职会计教育相关问题的研究》,厦门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2]王韶婧:《注重实践完善高职会计教学内容》,《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第7期。
[3]吕鑫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动因》,《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