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专家解读朝鲜卫星发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2年12月12日,朝鲜“光明星3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在国际上引发了强烈反响。美日韩等国认为朝鲜是借机测试弹道导弹技术。那么透过朝鲜这次的卫星发射,我们能得出什么样的信息呢?为此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两位航天专家,请他们对此次朝鲜卫星发射的各方面情况进行详细解读。
潘厚任
曾任“东方红一号”卫星總体设计组组员、副组长;“空间光辐射”、“电系统”研究室负责人;中科院空间办常务副主任;“中国大恒公司”總工程师、乱總经理;国家科委空间专家组专家,参加中美、中德、中葡太空科技的合作交流;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總体部副主任兼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乱總指挥…等职。在国内、外发表了91篇论文、报告及专著、译著等作品;科普文章22篇,获七项国家和中科院科技成果奖;国家和中科院“载人航天”等突出贡献奖3项;1999年全国科普先进个人等各级个人奖9项。现为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常务理事。
王文超
195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后一直在航天部门从事科技工作,先后担任过航天科工集团二院副院长、院科技委副主任、某潜地型号导弹總指挥、某地地型号导弹總设计师等职。
此次发射卫星的目的在于验证运载火箭的技术
问:朝鲜这次发射的“光明星3号“卫星主要是做什么用途的?
答:朝鲜方面的说法是“光明星3号”卫星将会用作遥感卫星,用来测定朝鲜的山林资源分布及自然灾害情况、进行粮食估产以及搜集天气和资源勘探等方面信息。但实际上到底是怎么回事,谁也不知道。因为它的卫星重量只有100千克,太轻了,我们国家在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都有173千克,现在世界上一般的遥感卫星重量都有几吨重,100千克的重量根本搭载不了先进的观测设备。卫星技术本身是相当落后的。
问:“光明星3号”卫星发射升空后,从美国跟踪来看,没有探测出任何的信号,这是怎么回事?
答:目前还不清楚,不知道是本身的问题还是探测的问题。朝鲜这次发射的有可能是不是真正的卫星,只是模拟星(不是真正的卫星,只是个配重头)。但不管怎么说,它至少把有效载荷送入轨道了,这就是最大的意义。
问:有报道称卫星上天后姿态不稳定,这说明什么问题?
答:主要是控制有问题。
问:卫星入轨之后是如何控制的?
答:有的是程序控制,有的是靠地面发射指令。地面控制的话,卫星必须要飞到地面站的上空。朝鲜这样的国家本身领土很小,卫星飞过朝鲜上空时间很短,在海外又没有基地,也没有跟踪站,没办法靠地面控制,主要是靠程序控制,
问:也就是说这次卫星发射主要是验证运载火箭的技术?
答:对,这次试验验证了它的运载火箭技术是成功的。因为联合国禁止它发展远程洲际弹道导弹,那就借着和平利用太空的旗号发展运载火箭,进行卫星发射。这样可以减小政治上的风险。而且,从历史上来看,要想发展洲际弹道导弹的话,很多国家都会发展大推力火箭,两者的技术是相通的。运载火箭的技术解决了,那么弹道导弹在火箭发动机方面的许多技术问题,比如发射技术、推进技术、制导技术等,也都得到解决了。
而且利用发射卫星发展洲际弹道导弹,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发射卫星对火箭的精度控制是最好的办法。控制精度差一点,无非是卫星的轨道圆不圆、高一点低一点、或者方向偏一点,这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在地面上洲际导弹全程打靶的话,风险太大了,中间万一控制不住,落到哪个国家的领土领海就出现问题了,会造成很大的国际影响。
打捞推进剂箱可以获得大量有用的情报
问:韩国通过打捞朝鲜“银河3号”火箭氧化剂燃料箱,能得出什么有用的信息?
答:通过分析打捞上来的推进剂箱,就可以分析朝鲜火箭使用什么样的氧化剂,使用什么样的推进剂,推进剂的种类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另外,通过燃料箱的尺寸大小,估算出燃料的重量,还有就是再分析火箭喷管的外形和尺寸。有了这些数据,就可以判断火箭的比冲,也就是单位重量的推进剂为火箭提供的冲量。再知道弹头重量的话,就可以初步估算出朝鲜火箭的射程。但这只是大概的估计,很粗略,因为火箭的一些关键情报,像结构重量还不知道,所以无法得到精确的数据。当然,也不排除韩国可能通过其他办法掌握了相当多的情报,所以能够对朝鲜火箭的射程做出比较准的分析。
问:有报道说,借这次被打捞起的燃料桶,韩国可以从中问得到相关的技术,比如朝鲜火箭外壳使用的高强度铝合金的技术?
答:我个人认为主要还是情报方面的作用,通过打捞分析,能够得到朝鲜火箭的性能参数,这对于韩国是很有价值的情报,技术方面对韩国没有多大帮助。因为韩国的原材料技术方面要比朝鲜高,它的工业基础非常好,而且可以在别的国家进口,铝合金到处都能买到。而朝鲜有美国在封锁,别的国家不敢给他战略物资,到处都受到限制。材料技术上可能还不如韩国。
问:远程火箭的大型残骸被完整打捞在世界上是极其罕见的,难道以前就没有出现过?
答:现在一般都不打捞了。大国发射火箭的话,残骸掉落在本土上可以派人去找,可以找到的。掉到海里就不打捞了,很难找。像朝鲜这样的小国,国土面积狭小,发射出去就掉在别的国家的海域里面,它有没有远洋船只,自己肯定没法打捞,只能让韩国人打捞了。
问:打捞残骸很困难吗?朝鲜在发射前不是曾经预告过残骸可能掉落的海域范围?
答:一般公布的溅落残骸的范围在±20千米之间,也就是160平方千米的区域,这么大一片海域要找火箭残骸就像大海捞针一样。韩国这次能这么快找到,主要是跟朝鲜离得近,雷达反射面比较大,火箭发射后跟踪得比较好。
问:有人说朝鲜的火箭技术得到伊朗的技术援助,对燃料箱残骸分析后能不能得出信息?
答:可以通过推进剂的类型进行分析,如果是伊朗提供的技术,那它的推进剂肯定就跟伊朗是一样的。
发射洲际弹道导弹比发射卫星难得多
问:这次发射成功是否就意味着朝鲜具备了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的能力?
答:不能这样说,虽然说运载火箭技术和弹道导弹很多技术是相通的,但两者毕竟不是一个东西,还有着很多区别,简单地说:“运载火箭是往天上打的的,弹道导弹是往地上打的。要发展弹道导弹,还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个是要解决弹头设计问题,另一个是要解决弹头再入大气层问题。”
朝鲜目前已经进行了两次核试验,但是它的核弹头目前还处于非常原始的状态,小型化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核弹头的小型化是很不容易解决的,要进行大量的实验。现在朝鲜受到国际社会的制裁,暂时不敢再做核试验了。当然现在可以用计算机模拟核试爆,但是对计算机的水平要求相当高,朝鲜目前具不具备计算机模拟核试爆的水平还不清楚。而且虽然仿真实验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的,但最后还是要进行真实试验的。从朝鲜现在的情况来看,不进行核试验的话,核弹头小型化的问题短时间内就无法得到解决。
另一个困难就是解决弹头再入大气层的问题。弹道导弹弹头在再入大气层时,速度通常达到4.3-7.3千米/秒,由于受到气动力和气动加热作用,其表面温度达数千开氏度,驻点处可达8000~10000开而形成“热障”。这么高的温度,不要说用普通的金属材料制成的弹头壳体难以承受,即使弹头壳体上再敷上一层耐高温烧蚀的保护层,也难免被熔化。并且在弹头再入时,还会遇到横向过载、滚动共振及粒子云侵蚀等问题,其轻则使弹头偏离轨道,重则使弹头解体。也正因为这个原因,美国“大力神”导弹弹头的头几次飞行试验都失败了,“民兵III”导弹采用的MK-12弹头在前两次再入飞行试验穿越大气层时都被烧毁。很显然,导弹射程越远,再入速度越大,需要解决的再入技术问题也就越多、越复杂。
要解决这些问题也很不容易,只有通过大量的试验。国外很多试验都是通过高温高速风洞进行的,风洞小了还不行,必须建大尺寸的。俄罗斯有专门用于弹道导弹弹头再入段试验的1:1大型风洞,试验的时候最高速度能达到10马赫,温度能达到几千摄氏度。这个风洞一旦开始工作,需要全市停电才能供应它的耗电量。这种风洞全世界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才有,朝鲜目前肯定不具备建造这种风洞的能力。那怎么办?只能通过试验,但它国土狭小,要进行弹道导弹发射试验,很容易出问题。總之,这需要一个漫长的实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