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名医”与“明医”之辨/三四五六 修身养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名医”与“明医”之辨/三四五六 修身养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名医”与“明医”之辨

文/李泉

“明医”与“名医”音同义不同,虽都能获得社会上的尊重,但对二者却不能完全等同看待。到底什么才是“明医”?“名医”与“明医”有什么差异呢?

名医与明医一字之差,同音而意义迥异。人们易于认可名医,因为越有名的医生通常医术越高,如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叶天士,他们救人无数、名震一方,自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名医。而明医是指明白的医生,明智的医生。因为是明医,他们必明明白白做人,堂堂正正行医,踏踏实实地研国学、读经典、重师承、勤临证、创新说、探新路,尽心尽力为患者服务。

明医非神医也,虽有专长而非万能,但“医乃明医,儒乃达儒”,一个明医必定品性高洁,资质超群,一肩明月,两袖清风,仁心仁术,绝非浪得虚名者可比。名医大多为明医,但也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者,甚至不惜凭借其他手段,以坑蒙拐骗为能事,自诩为权威,沽名钓誉、混迹名医之列。

《荀子・不苟》篇说:“公生明,偏生暗。”明者,聪慧、明晰也。《礼记・中庸》谓:“明则著。”医术高明而不追名逐利,终将实至名归、水到渠成而为真正的名医。《老子・三十三章》曰:“自知者明”,唯勤求古训,纵观明察,教学相长,融会新知,方能博极医源、彻悟真谛、自出机杼、与时俱进。汉代司马相如《谏猎书》谓:“明者,远见于未萌。”病势发展了然于心,富有远见卓识、善治未病者,方为上工。

《黄帝内经》记载:“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之曰:子知医之道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子务明之,可以十全。”明医的标准实际上很高,必持之以恒、学养丰厚、安贫乐道、上下求索、虚心抗志、宁静致远,才能成为德艺双馨、学验俱丰之“明医”。

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严器之序这样说:“余尝思历代明医,回骸起死,祛邪愈疾”。佛家经典《华严经》另有妙解:“善男子,汝应于自己作病人想,于法作妙药想,于善知识作明医想,于精进修持作医病想。”明于医道、至精至诚者,方可谓明医。明志明理、明德明术者,乃无愧为明医。

当然,名医一般都是明医,但明医不一定是名医。无论名医也好,明医也罢,他们都是实实在在地为人民服务,比庸医要强上百倍了。但是,对求医者来说,当需要求医治病的时候,明确您的所需和所求目标,了解“名”与“明”这音同字不同的真实含义,也许会使读者在医疗市场“选购”中,更有明确目标。

三四五六 修身养性

文/蒋晓梅

古人将修身养性相提并论,融为一体,有许多观点值得我们借鉴。其中,较有借鉴意义的是“三四五六”。

三:即“三戒”论。孔子曰:“少年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其中“老而戒得”的观点尤其值得老年人深思。“得”者,“获取、占有”之意也。老年人历经沧桑,深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生只是一个过程”的道理,更应珍惜健康。

四:即中医学的“四损”说,即“肝劳神损、脾劳食损、肺劳气损、肾劳精损”。“四损”说告诫人们在工作生活中要讲“和谐”,要有规律和节奏。同时,饮食结构要科学合理,注意劳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修身养性、延年益寿之目的。

五:嵇康,字叔夜,三国时魏国的名士,玄学家,著有《嵇康集》,其中《答难养生论》篇论及不少养生问题。“养生五难”指五种妨碍养生的有害行为:“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虑转发,此五难也。”分别指追逐名利、狂欢暴怒、贪恋声色、嗜食肥甘、情志不稳等行为。

六:老子在《太上老君养生真决》中指出,“若能摄生者,当先除六害,然后可以延驻。何名除六害?一曰薄名利,二曰禁声色,三曰廉货财,四曰损滋味(节制饮食口味),五曰屏虚妄(除却痴心妄想),六曰除沮妒(戒除败坏、妒忌他人)。六者若存,则养生之道徒设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