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广州市2006—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广州市2006—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2006—2012年间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2年广州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61起,发病17996例,平均罹患率为2.92%,以水痘、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类事件(83.51%)为主。3,4,6,9,12月是高发月份(62.91%);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小学、托幼机构和中学)突发事件多发(91.32%),但普通高校的年平均事件发生率最高(4.90%);越秀区、天河区、黄埔区多发(47.07%),黄埔区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年平均事件发生率最高(10.35%)。结论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应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和重点传染病的防控。

【关键词】 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81.37 R 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3)10-1224-03

由于学生群体聚集性强,相互之间接触频繁,学校极易成为传染病等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突发事件)的高发场所。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不仅直接影响师生身心健康和学校教学秩序,还会间接影响到学生家庭,及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本文对广州市2006—2012年学校突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以进一步掌握广州市学校突发事件发生特点和流行规律,为制定和调整学校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事件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学校数量资料来自广州市统计年鉴和广州市教育局年度教育事业报告。

1.2 判定标准 以卫生部2005年制订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判定标准。2009年所报告甲型H1N1流感相关信息中,病例达到10例及以上的暴发疫情直接纳入统计分析;个案报告和散发疫情则按要求以区县为单位进行归并处理。

1.3 统计分析使用Exeel 2007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年平均事件发生率(年平均报告事件数/学校平均数),用以比较不同类型、不同地区学校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罹患率和年平均事件发生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2006—2012年,广州市共报告学校突发事件461起,占全市同期事件总起数(592起)的77.87%;发病17 996例,无死亡病例,共波及615747人,平均罹患率为2.92%。见表1。

2.2 事件等级未报告特别重大事件(Ⅰ级)和重大事件(Ⅱ级);报告较大事件(Ⅲ级)3起,占学校突发事件总起数的0.65%;一般事件(Ⅳ级)137起(29.72%);未分级事件321起(69.63%)。较大事件的平均罹患率为6.90%(396/5735),一般事件为3.23%(6 785/210 248),未分级事件为2.71%(10815/399 764),不同等级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5.80,P

2.3 事件分类学校突发事件以传染病类为主,占学校突发事件总起数的83.51%;其余依次为流感样病例暴发、食物中毒、其他化学中毒和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主要病种为水痘、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见表2。

传染病类事件中,以丙类传染病(49.09%)和其他类传染病(39.48%)为主,乙类传染病次之(11.17%),甲类传染病仅1起;呼吸道传染病所致事件达301起,占78.18%。见表3。

传染病类事件中,以丙类传染病(49.09%)和其他类传染病(39.48%)为主,乙类传染病次之(11.17%),甲类传染病仅1起;呼吸道传染病所致事件达301起,占78.18%。见表3。

2.4 流行特征

2.4.1 时间分布全年各月均有报告,3,4,6,9,12月高发,共报告290起,占总数的62.91%;5,10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回落;2,7,8月报告的事件数最少,共报告15起,占3.25%。其中3—6月主要报告水痘、流感、手足口病类事件,9月主要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月和12月主要为水痘、流感;食物中毒则多在6,7,9月。

2.4.2 学校分布报告事件数最多的是小学,尤以乡小学最为突出(123起,占26.68%);其次为托幼机构和中学,3种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累计报告突发事件421起,占91.32%。普通高校和中专技校报告事件最少,仅占8.68%。不同类型学校的年平均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9.94,P

2.4.3 地区分布全市12个区县均有学校突发事件报告,报告较多的为越秀(74起)、天河(72起)和黄埔(71起),合计占47.07%;报告较少的是萝岗区(19起)、荔湾区(13起)和增城市(8起)。结合教育部门提供的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资料发现,黄埔区的年平均事件发生率最高,达10.35%(71/7/98);其次是越秀区,为5.26%(74/7/201);增城最低,仅为0.45%(8/7/253),各区县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0.53,P

2.4.4 致病因素分布 托幼机构突发事件的致病因素中,手足口病占首位(45起,59.21%),其次是水痘(22起,28.95%);小学主要为水痘(113起,39.79%),其次是流感(55起,19.37%);中学阶段以水痘(17起,27.87%)和甲型H1N1流感(13起,21.31%)为主;中专技校主要为食物中毒(9起,47.37%)和甲型H1N1流感(4起,21.05%);普通高校主要为食物中毒(8起,34.78%)和流感(7起,30.43%)。

3 讨论

研究发现,广州市学校突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有:(1)事件多发生在正常教学月份,寒暑假期间大幅减少;提示学校突发事件与学校教学周期密切相关。(2)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中小学和托幼机构)突发事件多发,尤其是乡级小学;从年平均事件发生率看,普通高校和小学相对高发。提示多发和高发学校均应作为防控重点对象。(3)地区分布上,突发事件主要集中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密集及民办学校较多的区县;个别区县年平均事件发生率较高,提示学校卫生工作尚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4)不同类型学校突发事件的构成特征不尽相同。中小学和托幼机构以传染病类事件为主;中专技校和普通高校则以食物中毒为主。

研究显示,传染病暴发疫情是导致学校突发事件的主要原因,居各类事件首位;病种分类上以丙类和其他传染病为主,其中又以呼吸道传染病为最多;位居前3位的重点传染病为水痘、流感和手足口病。此外,流感样病例暴发事件也占据了一定比例,提示应尽可能通过流行病学调查、采样监测来核实是否为流感疫情。

分析发现,与广州市以往研究相比,7a中传染病类事件的疾病顺位在不断变化。最为明显的是,自2010年开始,手足口病在学校突发事件中所占比例大幅增长并成为最近3 a的主要传染病;水痘则出现下降趋势,特别是在2012年仅报告5起事件(12.50%),远低于前6a水平(147起),可能与广州从2012年开始启动学校和托幼机构的水痘疫苗应急接种有关。

接种疫苗是公认的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水痘和流感疫苗尽管上市多年,但因未纳入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尚需自愿自费接种,且价格偏高,导致实际接种率不高;手足口病疫苗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上市后短期内难以纳入免疫规划,其保护效果也有待观察。因此,现阶段学校突发事件防控过程中,位居前3位的重点传染病均缺少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手段。提示应以加强疫情监测和采取隔离病例等常规防控措施为主,同时尽可能提高疫苗接种率或适时开展应急接种,以建立起有效的免疫防护屏障。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近年来,广州市不断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结果也显示学校突发事件总体呈下降趋势(2009年除外,因流感大流行导致事件数增多),学校卫生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尽管如此,广州市学校突发事件所占比例一直居高不下,2009,2011,2012年甚至超过85%,且高于全国。和周边城市水平。提示仍需加大力度,进一步做好学校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以确保广大师生健康。建议:继续深化教育与卫生部门合作,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根据防控对象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控;继续强化落实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措施。

4 参考文献

[1]韩俊锋,王子军.我国2006—2008年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l(4):463-465.

[2]张颖,曾光.2004年全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81-82.

[3]顾昉,章荣华,陈卫平,等.2004-2010年浙江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疾病监测,20ll,26(5):383-385.

[4]李铁钢,杨智聪,王玉林,等.广州市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0):940-941.

[5]卫生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处置指南(2012年版)的通知[EB/OL].[2013-5-12].http:∥www.moh.gov.on/toohjbyrfkzj/s3577/2012/11/56264.shtml.

[6]肖新才,许信红,蔡文锋,等.广州市2001-2006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7,7(12):1204-1205.

[7]马蕊,孙美平,孙木,等.北京市小学生水痘疫苗应急接种效果及影响因素评价[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6):559-563.

[8]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15.

[9]FU C,WANG M,HANG J,et al.The effectiveness of varicella vaccine in China[J].Pediatr Infect Dis J.2010,29(8):690-693.

[10]李铁钢,刘维斯,杨智聪,等。广州市2007年流行性感冒监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3):2540-2542.

[11]李欢,李薇.肠道病毒71型疫苗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2,40(2):89-94.

[12]李铁钢,王鸣,杨智聪,等.广州市200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3):281-282.

[13]许建雄,陈健,吴德平,等.2001-2010年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控措施探讨[J].热带医学杂志,2012,12(7):881-883.

[14]方艳,宋铁,代吉亚,等.2009年广东省流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监测质量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1,37(2):25-28.

[15]梁浩,刘建平,李思果.深圳市2010-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2):1813-1814.

[16]陈茂余,杨玉芳,王立华,等.2005-2011年广东省江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学校事件分析[J].疾病监测,2012,27(12):1003-1006.

[17]杜琳.实用学校公共卫生指南[M].广州: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6-7.

[18]卫平民,浦跃朴,赵峰.1994—2003年全国各类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6):456-458.

收稿日期:2013-04-20;修回日期:2013-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