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薄技巧重表达,清词丽句必为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全国17套高考卷的语言运用题中,江西卷的语言综合运用题可谓独树一帜而又自成特色,它已经稳健地走过了“调研探索期”(2011年)与“验正调整期”(2012年),并逐步进入“稳定微调期”(2014年及以后)。特别是2012年把此题正名为“语言综合运用”,更是进一步明确了此题的考查方向,摆脱了“小作文”之嫌,回归到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同时,又与大作文形成互为补充之势。龚自珍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意思是说要掌握其发展的“大道”(规律),必须首先研究蕴含着其发展“大道”的历史。下面我们从表达方式、表达技巧、写作内容、与大作文的关系等方面对近三年的语言综合运用题进行梳理与分析,并对2014年的考查方向作一些基本的思考。
从语言考查目标来看,语言综合运用考查的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表达方式,这也是语言表达运用能力的基础。2011年是“侧重肖像描写”鲁迅的画像,这是要求在观察与联想、想象中进行描写。2012年是“侧重在描写中抒情,并结合使用议论”,如果说2011年的考查还是比较单纯(毕竟是第一次),那么2012年则要求多项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这也更符合“语言综合运用”的考查要求。2012年的此题依然保留了与2011年的连贯性,即都要求侧重描写,但从题干提示语“请你用动情的笔墨把它抒写出来”可以看出,其隐性的要求是在描写中抒情,同时也可以议论,因此我们认为2012年命题意图的考查点应是抒情,因为抒情不太方便单独进行表达。2013年考查的表达方式是说明,结合其他要求来看,则是侧重考查结构完整与表达条理、形象化的说明。因此,按轮流考查进行验证的基本思路,2014年考生要注意议论的综合运用,同时要兼顾修辞、句式等多面的考查,其基本方向应是形象生动、条理清晰或由表及里的议论表达。
从考查运用技巧来看,主要表现为修辞与句式。2011年考查的表达技巧是“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这两个修辞的作用是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形式更加优美而富于节奏感。2012年考查的表达技巧是“运用排比修辞和疑问句式”,排比与疑问句实际上都是在抒情的过程中常用的表达技巧,都有强化情感的作用。2013年考查的表达技巧是运用具体的过渡句式和“使用打比方、拟人两种手法”。过渡句式的作用是增强表达的条理性;打比方既是说明方法,又是修辞方法(比喻),有“一石二鸟”之意,增强说明的生动性。综上可看出:第一,表达技巧方面的要求是围绕表达方式的,起限定表达方式的作用,同时又作为具体采分点;第二,修辞是语言运用的基本考查点,尽管有重复,但仍存在流轮考查的可能性。因此,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2014年在表达技巧方面应该继续在修辞和句式两方面提出要求。比喻、夸张、拟人、设问、反问五种将可能为考点,句式上以双重否定句、对偶句(对偶也是修辞手法之一),还有体现一定思维过程的关联词句式(只要……就……、只有……才……、假如……就……、因为……所以……、不但……而且……等等)为重点。
从写作内容与考查思维方向上看,2011年是根据鲁迅的画像进行描写,属于图文转换,考查考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表达的思维过程。2012年是让考生自由选取的“一曲旋律或几句歌词”,是以某种情感为出发点进行形象(或抽象)的表达。2013年是让考生介绍高中语文课本《先秦诸子选读》,属于考查考生思维与表达的条理性。由此看出,试题“不在写什么上为难考生”,既要让城里的考生自由表达,也要让农村的考生有话可说;既要让语言运用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写好,也要让语言运用能力较差的考生能够动笔。因此,按这种一贯的思路,2014年应该继续由命题者提供指定的所有考生都可写的内容。在考查思维方向上,发散性思维、辩证思维、联系思维、由现象到本质的思维等将成为重点,因为从2013年改卷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大作文的答卷(特级教师王道信说:“找有机联系,正是对考生思维品质的一次严格检验……很多考生混淆概念、生拉硬拽,都偏离了题意”),还是语言综合运用题的答卷(很多考生的答案条理不清,思维混乱),很多都没有表现出考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一线缺什么,高考就考什么,这是江西卷一贯的做法。
综语言综合运用与大作文的关系来看,虽然官方一直反对把语言综合运用题当作“小作文”来看待,但仍要注意语言综合运用与大作文的关系。语言综合运用题的考查虽然回归语言运用本位,但仍与大作文有一定的联系。2011年语言综合运用题(当时普遍叫“小作文”)考描写,大作文明确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012年语言综合运用题考抒情,大作文要求只能写议论文;2013年语言综合运用题考说明,大作文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因此,一个基本的事实是语言运用题与大作文在表达的考查方向上各有侧重,又互为补充,一般不重复。从2013年的大作文的批阅情况来看,满分作文中仍以议论文为多,真实生动、富于生命气息的记叙类文章仍是极少。一直以来,命题专家们希望通过高考杠杆来调节一线语文教学种种弊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进行具体、生动、富于生活气息与人文气息的表达,从而彻底摒弃“套作”“袭作”“八股腔”之类的不良之气。
综上所述,尽管“江西的语文高考试题真的是猜押不到了”(于稳《2013年江西卷阐析》),而且猜题与押题也是非常愚蠢的行为,但是毕竟江西卷的语言综合运用题是一道“年轻”的题,很多考点还需要进行验证。因此,我们提醒2014年要注意语言综合运用题对议论的考查这一个基本的方向。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这个要求三年来一直没有明确其具体的采分点,高考评卷时阅卷老师往往也是凭一个总体的感觉,所在此项要求有“摆设之嫌”,于稳在《2013年江西卷阐析》中说:“说明体、议论体、描写体、叙述体等等总是有各自的语体特征从而相互区分开来的,可惜的是,语文教学中对此基本付之阙如……要像重视文体意识和文体能力那样,重视语体意识的培养和语体能力的训练,即便是为应试,有所训练也绝对是加分的。”因此,备考中不能忽视对“得体”(对象、语境、语体色彩)的训练。
总之,考生在备考时,一定要全面掌握各种表达手法的运用,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对生动而细腻的描写,简洁而流畅的叙述,真挚而有内涵的抒情,有理有据或形象生动或鞭辟入里的议论,准确、条理、生动的说明这几种表达方式的运用,既要各个“击破”,也要学会综合运用。
下面将针对议论说理的运用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主要对比喻论述、对比论述、运用关联词三个方面作重点阐述。
1.比喻论述。即用形象的比喻阐明抽象的道理。在比喻论述中,比喻者是一组形象事例,其中包含着一定的关系和道理,被比喻者则是一种抽象的道理。比喻者和被比喻者虽然是两类不同的事物,但在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一般性原理,因此它们之间具有推理关系。要注意选择人们熟悉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道理,同时抓住喻体与本体间的相似点,充分揭示所要说明的道理,并作适当的引申和发挥。
例: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常乐;若能安分守己,虽失意也坦然;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没有比这个更苦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分析】“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同时综合运用了原因分析法。因此,从操作层面讲,比喻说理就造一个比喻句,只不过本体是观点,喻体是所要造的句子,其内涵要能形象地说明观点的正确。
2.对比说理法。即把矛盾和对立的两个事物(意思)加以对照、比较,进而揭示出它们相反的本质属性,以便彰显是非的论述过程。答题时要注意首先从语言形式上形成对比句,运用诸如“是不是”“有与没有”“反之”“反过来说”“然而”“而”等标志词,这些标志词常用在引出的对比句的前面,然后再从句子的内容意义或逻辑关系方面形成对比。一般情况下,这个对比点就是论述的中心。在具体答题时往往把这论证的中心句放在一段话的开头或结尾。
例:对事物的评判,不能只取决于它的外表。罂粟花虽有动人的外表,但罂粟果却是提炼的原料。仙人掌虽然满身是刺,但它顽强的生命力却令人称道。人也一样,善良的人并非都拥有天使的面容,而丑陋的人并非都是恶魔。
【分析】中心句位于句首,旗帜鲜明;罂粟花与仙人掌在“外表”这一方面有对比点(即中心句观点),另外“善良的人”与“丑陋的人”也形成对比。
3.运用关联词。在议论的过程中,语言运用上经常使用关联词,一方面可以使语言更加流畅连贯,另一方面可以揭示内容上的内在逻辑关系,使表达更加严谨。运用时要根据语境内容选择恰当的关联词。比如条件关系中唯一条件句要用“只要……就……”“只有……才……”等,无条件句要用“无论……都……”“不管……也……”等;因果关系中一般因果句要用“因为……所以……”“……,因而……”等,推论因果句要用“既然……就……”等;假设关系中一般假设句要用“如果……就……”“假如……那么……”等,让步假设句要用“即使……也……”“纵然……也……”等。要明确各种复句所运用的关联词,并根据相应的语意选择相应的关联词。
例:“即使工作再困难些,他也不会退缩的。”这里的“工作再困难些”已让了一步,是让步假设句,所以虽然也是假设句却不能用“如果……就……”。
议论说理中用上关联词,思维清晰、明了,语言流畅、自然,所证明的观点将更明确。如利用假设关系关联词,可通过对所假设条件产生结果的推测,来证明一种条件的正确;利用条件关系关联词,使用条件句,能分析条件与结果的关系,论述条件的合理性;利用因果关系关联词,运用因果分析说理,以清楚辨别原因对结果的影响。
例1:勿以好恶之情做出对事理的论断。只有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事理,才不会随波逐流。只有用公正的态度去对待事理,才不会爱屋及乌。只有用实事求是的心态来面对事理,才不会被事物的外表所迷惑。没有正确的眼光,没有公正的态度,没有实事求是的心态,光凭好恶之心,怎么能合理认识事物?
例2:因为蚯蚓用心专一,所以才能凭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之躯,而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然而因为螃蟹用心浮躁,所以虽有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可见,用心专一方可成就大事。反之,用心浮躁将难成正事。
【相关练习】
1.语言综合运用
别里科夫是契诃夫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主要角色,这个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有人说他可悲,也有人说他可恨,也有说他……
对于他,你是怎么看的?请写一段课堂讨论时的发言。
要求:(1)用一个统领本段内容的句子开头;(2)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与对偶修辞;(3)运用“虽然……但是……”或“一方面……另一方面……”(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5)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我认为别里科夫是值得可怜的,他虽然被看作是沙皇政府的爪牙,每天像小偷一样监督人们的活动,但是作为一个人,他仍是可悲的。一方面作为小人物,他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七情六欲与他无缘,生活快乐更不沾边。另一方面他固守自己言行,却可能无法明了个中缘由,糊涂地被沙皇政府“当枪使”;他的死,引不来同事的半声叹声,只徒增邻居的几丝欢快,甚至还接受我们的评审甚至唾弃。一句话:小人物套着别人伤了自己,更显悲情;旧时代禁锢民众伤了世人,实在可恶。
2.语言综合运用
近日,天气炎热,一组国人在法国卢浮宫水池中泡脚的照片在网上传开,再次令此种行为受人诟病。有网友认为这“煞风景”的举动是“素质低”的表现。但也有网友对此驳斥,认为有不少外国人也照样在卢浮宫泡脚,不能摘出国人来横加指责。(《重庆晨报》)
对此,你是如何看的?请写一文段。
要求:(1)观点鲜明,并体现辩证思维;(2)运用反问句或设问句;(3)运用“因为……所以才……”或“如果……就……”(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5)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1】对国人在水池中泡脚之争,其目的是维护国人的文明形象,打的是“文明素质牌”,这值得肯定,但也有小题大做之嫌。泡脚是天热时人们见到水时的本能行为,也是亲近水的表现,不必弄得那么复杂,甚至“扣帽子”。固然,中国游客在国内外表现出来的文明素养的确是有待提高,但难道这本来很正常的纳凉行为,因为有了中国人的参与,所以就变得不文明了?如果全是外国人在泡脚,岂不是一片羡慕与赞叹?我看是总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这种盲目自卑的思想在作怪。因此,“水池泡脚”,无关素质!
【参考答案2】因为卢浮宫水池中泡脚的有中国人,所以就认为这种行为“煞风景”,是“素质低”的表现,我认为实在是有点“上纲上线”。为什么外国人泡脚就是随性自然,中国人泡就是素质低?同时,我们也不得不看到,中国人口袋虽然越来越富,但脑袋依然很瘪的现象。中国游客随地吐痰,乱刻乱画,随意插队等不文明的现象也很普遍,也难怪“中国游客”被贴上了“素质低”的标签。外国的月亮一定比中国圆吗?我想不一定,但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提升国人文明素养的重要性,因为这关系到国家形象和软实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十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