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健康主食新主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健康主食新主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五谷为养”的膳食原则,在我国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然而,当下可供选择的主食五花八门、口味丰富,却似乎很难引起人们的兴趣:爱美人士为了减胖经常不吃主食,多以副食代替主食;中老年人为远离“三高”等富贵病,对主食的摄入也相当挑剔;有些老年人为了保健养生,粗杂粮替代精白米面成为餐桌上的“主角”……在日常饮食中,主食究竟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五谷为养”的含义

《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4句话是饮食养生的关键。我国中医一直强调五谷对于养生的重要性,认为五谷养五脏。所谓“五谷”,是指麦、黍、稷、麻、菽(有以稻替麻)等谷类,营养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其次是植物蛋白质,脂肪含量不高。重视主食是中国传统饮食的最大优点,与西方发达国家较多动物性食物的饮食结构相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的饮食结构,不但有利于营养和健康,而且有利于节省能源、保护环境。

由于地区的差异,五谷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餐桌上最常见的五谷有小米、小麦、大米、大豆、高梁。

小米养脾

小米为五谷之首,可补中益气、延年益寿,是补益脾胃的上佳食材。

大米润肺

包括薏米、稻米在内的大米,不仅滋阴润肺,还可养胃。

小麦养心

小麦被称为“五谷之贵”,可养心安神、除烦去燥。

大豆养肾

五谷里与肾关系最密切的就是豆,如黄豆。特别是黑豆有“肾之谷”之誉,可补肾强身、解毒、润肤。

高粱养肝

虽为杂粮,高梁也是五谷中不可少的一员,具有养肝益胃的作用。

五谷杂粮都有哪些

在我国现代营养学中,谷类也被视为不可缺少的基础食物,处于膳食宝塔的第一层。中国营养学会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的第一句话就提到“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是谷类食物,而非动物性食物。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可以避免欧美等发达国家高能量、高脂肪和低膳食纤维模式的缺陷,更有助于人们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

谷类食物含有哪些营养素

谷类食物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即人们熟知的淀粉)最多,占75%-80%,其次为蛋白质,占8%-10%,脂肪的含量则很少,约为1%,此外,还含有矿物质、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提示:提倡谷物为主,即强调膳食中谷类食物应是提供能量的主要来源,应达到一半以上。一般成年人每天摄入250-400克主食为宜。

细数盘中餐,常吃的主食有哪些

所谓主食,就是以五谷杂粮为主加工出的食物。除了大家常吃的精米、富强粉,还有很多种类。来自中国营养学会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约40%的居民不吃杂粮,大约16%的居民不吃薯类。为此,营养学家提示大家,要做到“粗细搭配”,不仅仅指经常吃粗杂粮,每日膳食应多摄入杂粮和薯类,还要在白米面的基础上,多吃一些加工精度低的米面,如糙米和全麦粉等,那些过度追求饮细化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对照下面的主食种类,大家不妨来细数一下,自己常吃的主食都有哪些,是否达到了“粗细搭配”的膳食平衡原则。

米面类 人们吃得最多的主食,无外乎大米和白面。此外,还包括小米、黄米、荞麦、玉米、高粱、青稞等粗粮。豆类包括黄豆、毛豆、胡豆、绿豆、红小豆、碗豆等。

薯类 常见的薯类有甘薯(又称红薯、白薯、山芋、地瓜等)、马铃薯(又称土豆、洋芋)、木薯(又称树薯、木番薯)和芋薯(芋头、山药)等。

吃主食的5大误区

人们为何对主食“敬而远之”?对主食认识的种种误区应该为主因,很多人缺乏对主食的科学认识和了解。不久前,国内首份针对职场白领展开的膳食调查报告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5个城市的1500名被调查者中,有近4成的白领主食摄入不足,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多。白领不爱吃主食的主要原因是“担心长胖”。

误区1:为减肥,几乎不吃主食

解析:现在,不吃或少吃主食的大有人在,比如,追求身材苗条的女性和糖尿病患者,认为谷物主食应吃得越少越好,以致少吃或几乎不吃主食;有些人在吃正餐的时候,福食特别是荤菜吃得特别多,忘记或故意不吃主食;还有一些人习惯用蔬菜或水果代替主食,认为更有营养。这些都是不正确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惯。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在体内释放能量较快,是红细胞惟一可利用的能量,也是神经系统、心脏和肌肉活动的主要能源,对构成机体组织、维持神经系统和心脏的正常功能、增强耐力、提高工作效率都有重要意义。在为人体提供能量的3大营养素中,现代人更偏爱蛋白质和脂肪,然而任何一种能量营养素摄入过多,都会变成脂肪在体内储存,并引起肥胖。以脂肪为例,碳水化合物的能量在体内更易被利用,而脂肪则更容易造成能量过剩。相对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富含脂肪的食物口感好,能刺激人的食欲,易使人摄入更多的能量。

造成肥胖的真正原因是能量过剩。因此,减肥的关键,主要在于控制脂肪和蛋白质类食物的摄入,适量吃主食并不会导致肥胖。若要保持身体健康和匀称的身材,饮食平衡十分重要,一方面是总量的平衡,即摄入的热量能满足身体所需而又不过量;另一方面则是结构的平衡,即日常饮食中淀粉、蛋白质、脂肪3大类要均衡,一般淀粉要达到55%-65%,脂肪占20%-25%,蛋白质占10%-20%。

误区2:大米、白面越白越好

解析:精白米面的口感细腻,更容易激起人的食欲,这些年来备受人们青睐。然而,在营养学家眼里,精白米面远不如糙米和全麦面粉的营养价值高。米、面本来是人们获得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最方便、最重要的来源,但由于加工过细,谷粒的糊粉层和谷皮被去掉太多,甚至全部被去除,成为人们常吃的精白米面,谷物里含有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就损失在了精加工的流水线上,只剩下淀粉和少量蛋白质。因此,常白米面,容易造成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

当下流行的全谷物食品,是指用完整的谷物种(包括胚芽、胚乳和麸皮)加工而成的食品,例如糙米、大麦、燕麦等。建议大家每天吃一些全谷物食品,以利身体健康。

误区3:爱吃哪种主食,就长期吃一种

解析:从地域划分来看,北方人多爱吃面食,南方人则以大米为主粮,虽然加工米面的花样很多,但长期吃某种单一主食,也会造成营养缺乏。比如,甘薯、马铃薯、大豆中的赖氨酸含量较多,而玉米和小麦粉中的含量则较少;糙米和标准粉中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B。和烟酸,而精白米面中的含量却很少。因此,吃主食要做到粗细搭配。在这里,营养专家王宜给出了以下建议:以二米饭(大米和小米一起煮饭)、绿豆干饭代替白米饭;以杂合面窝头(标准面粉、豆面、小米面、玉米面)、两面馒头(玉米面和标准面粉)代替白面馒头;以杂粮粥(红豆、小米、燕麦、大米、薏米)取代白米粥。

误区4:主食吃多了,易患“三高”

解析:目前我国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症等“三高”疾病的发病率日趋走高,不少中老年人将其归因于主食吃多了,其实不然。有数据显示,近20年里我国城乡居民的主食消费呈明显下降趋势,2002年城乡居民谷类食物比1982年和1992年分别下降21%和10%。而在肥胖和糖尿病发病最高的大城市里,居民谷类食物摄入量最少,提供能量只占总能量的41%。可见,“三高”疾病的高发与主食吃多了,并无太多关系。摄入过多动物性食物、久坐不动、缺少锻炼等不良生活方式,才是造成“三高”疾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研究证实,每餐吃适量主食,既可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又能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胆固醇,反而更利于营养相关性慢性病的预防。这是因为,谷类食物中的脂肪含量很低,且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不含胆固醇,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因此,以谷类为主体的膳食结构更为健康,更有利于人们预防“三高”疾病。

误区5:人人都应多吃粗杂粮,少白米面

解析:粗杂粮营养丰富,精白米面口感好。为了达到健康的目的,一些人毫不犹豫地将粗杂粮作为主食,经常食用。然而,粗杂粮并非十全十美,也不一定适合所有人群。比如,过量食用粗杂粮,易干扰人体对蛋白质、无机盐以及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为此,营养学家建议,每天摄入的粗杂粮以50克为宜,粗细搭配、荤素搭配更有利于膳食平衡。其次,有些人群因营养素需求量大或身体原因,并不适合多吃杂粮。长期进食大量粗粮,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