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感染因素的临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感染因素的临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感染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一些新生儿疾病的首要表现之一,其病因包括感染因素、非感染因素及部分原因不明者。笔者收集了本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20例,并分析其发病的感染因素,总结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1]的患儿220例,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11.60%,男130例,女90例。入院时日龄为产后6 h~28 d,

1.2 方法 全部病例于入院后次日上午8 h前采静脉血标本,分别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血培养、CMV-IgM及HBV- IgM。

2 结果

2.1 22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 感染因素117例(53.18%),非感染因素68例(30.90%),原因不明者35例(15.92%)。感染因素包括细菌和病毒感染,其中经血培养确诊为败血症58例(占感染组49.57%),CMV感染30例(占感染组25.64%),HBV感染14例(占感染组11.96%),肺炎9例(占感染组7.69%),皮肤感染6例(占感染组5.13%)。

2.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感染及相关因素分析 本组资料中,由感染因素引起者为53.18%,感染及相关因素,各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见表1。

表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感染及相关因素

组别

入院日龄(d)胎龄(w)出生体重(g)分娩方式喂养方式

感染组90271510210107100179522

非感染组303816726647214820

原因不明组20150350352015314

χ2值20.74611.485.03814.305.17

P值0.05P>0.05

2.3 治疗与转归 针对病因及临床表现给予综合治疗,如光疗、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临床治愈196例(89.09%),好转24例(10.91%)。

3 讨论

3.1 感染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其次是非感染因素和原因不明者 本组资料显示,在感染因素中,新生儿败血症58例(占感染组病例的49.57%),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占首位,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草绿色链

作者单位:414500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小儿科

球菌及A群溶血链球菌。皮肤感染6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症状不典型,表现多无特异性,部分患儿仅表现为皮肤粘膜黄染。由于新生儿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病原菌入侵途径多,细菌可由脐部或皮肤粘膜侵入而致感染。并发肺炎9例,在感染组中占7.69%,低于国内有关报道[2]。

3.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感染因素及相关因素 入院时日龄和胎龄越小,越易被感染而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3.3 预防措施 为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应重视预防和针对病因及原发病进行治疗。预防方面首先应加强围产期的保健,对孕母常规进行CMV、HBV或其他病毒感染的检测,对宫内HBV感染新生儿予以接种乙肝疫苗,HBV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HBV感染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血源乙肝灭活疫苗3年接种的免疫效果可达到90%以上,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抗体效价及持久性甚至超过血源疫苗,且安全性更高[5]。目前更昔洛韦对CMV感染有一定的疗效,但其毒副作用较大,有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致肝损害及脉络膜视网膜炎等毒副作用[6]。故预防HBV和CMV感染尤其重要。对病因及原发病积极治疗,加强新生儿脐部、皮肤及口腔黏膜护理,避免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对已确诊为败血症的新生儿应根据药敏感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同时避免受凉,防止呼吸道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以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陈修添,官希吉. 新生儿黄疸. 新医学,1993,24:321.

[2] 陈静,朱建华,王廉文.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相关因素分析. 临床儿科杂志,1997,15(4):261-262.

[3] 陈玲,刘皖君,程念惠,等. 正常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动态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临床儿科杂志,1997,15(1):5-6.

[4] 朱启熔.病毒性疾病免疫接种的现状及21世纪疫苗发展动态展望.中华儿科杂志,1997,37(7):400.

[5] 方峰,医永绥. 巨细胞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分析. 中华儿科杂志,1997,37(7):397-399.

[6]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