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报道反馈 第32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报道反馈 第32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刊最新一期刊发封面报道《中国这十年》后引发强烈反响。新浪、网易等网络媒体都将该报道放置于首页,参与评论者近万。红网、中安在线等各省市门户网站也在第一时间跟进。微博上,大量网友转发评论此文。有网友评价,文章总结诚恳、真实,分析中肯。亦有网友在读罢文章后感叹,过去中国的十年是“不寻常的十年,值得深思”,“磨刀不误砍柴工!把十年的成绩唱透,也要把十年的不足看出,回头看看再朝前走,方向就不偏了!”

(《中国十年纪事》,《科学发展观形成记》、《十年经济:从数字超越到理念跨越》,记者芦垚,特约撰稿郑馨、叶雨岑2012年第31期)

赠品

最近,我到一家中级商场购物,看到商场的滚动电子显示屏上显示:凡即日在本商场一次性购物满80元,即可获得“2L美年达”一瓶,多买多得。

我想:反正要买东西的,那就多买一点吧,于是买了80多元的物品。谁知回家一看,赠送的“美年达”还差两天就到期。我气上心头,有一种“被鄙视、被忽悠、被欺骗”的感觉。不知商家知不知道,“顾客至上,尊重每一位顾客的感受”是商家成功经营的最基本理念。

商家不能因为一时之小利鄙视、忽悠、欺骗顾客,而使得顾客不再“回头”,那失去的可是细水长流的长久之利呀。

梁文宪(广东)

读第30期《瞭望东方周刊》河南读者来信《县城的下水道》,笔者身同感受。

来信提出了一个时下十分普遍、广泛存在而又非常重要的问题——不少地方在城镇建设中缺乏科学发展观,往往只图眼前大拆大建大扩,却忽略了城镇建设的长期远景规划。来信突出反映了县城下水道几十年一贯制的做法。“令人忧虑的是,为10年后服务的排水系统跟20年前的设计毫无二致,也就是在人行道下铺设直径不超过1米的水泥管道。”

时下不少“老县城几乎逢雨必灾”,20年后这些新扩建的县城无疑依然如故!这个问题主要在于我们一些地方主政的领导急功近利求政绩,结果难免遗患于后。

眼前来看也许你的政绩不错,但几年几十年之后,不被老百姓戳着脊梁骂才怪哩!笔者之所以撰此读后感,一来称道这封来信反映的问题很实在,二来建议我们各地领导多看看、多思考这些来自老百姓的真实民情、民意和民声,把自己的政绩做实、做好,真正达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境界!

梁牛(江苏)

乞讨老人

前些日子上街,看到闹市中一辆破旧三轮车分外引人注意,一名花白胡子老人骑着这辆车,车上半躺着一位更为苍老的老人。一问,才知道他们是母子俩,儿子今年72岁,母亲今年94岁。很快有热心人电话向有关部门反映了两位老人的情况,有关部门查清了他们的户籍地,也了解到他们该享受的社会救助按政策都已经享受,好言相劝,总算把他们送回了原籍。

谁知道没过几天,两位老人又出现在这个闹市区。问及原因,老人说他算了一笔账,他和母亲每天在街上乞讨,一个月下来至少可以有千把块钱的收入,每天的伙食基本是街面上小吃摊主或好心人提供,不用花一分钱。在城郊租了一间简易棚子,房租一个月50元,这样每个月差不多可以结余一千块钱左右,一个月的收入就快抵得上他娘俩一年社会救助金的一半了。最后老人笑呵呵地对我说,老了,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种地更是不行了,除了讨饭能干啥呢?你们这些好心人可别向政府汇报,那俺娘俩又得回老家,不光少讨好几天的钱,还得再花路费回来……

王晓燕(安徽)

女儿的感叹

奥运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时,读小学的女儿在我影响下,也愿意跟我一起观看各种比赛。面对奥运眼花缭乱的比赛项目,女儿感叹:“原来体育项目有这么多种类呀!我还以为就是跑步和打球呢!”我问她:“你们平时是怎么上体育课的呀?”女儿回答:“一周两节,就是跑步、打球、自由活动。有时候其他科目的老师补课的话,体育课就停了。”听到这,我有点吃惊,没想到体育课被怠慢到如此地步。看着鲜艳国旗冉冉升起,听着国歌一次又一次地奏响,不知道这些体育运动者们走上自己体育专业的路有多少是因为自己的爱好?

陈多(湖南)

英雄汇

文友送给我一本《英雄汇》,是他所在地“文明办”编写的英雄事迹汇编,前面有当地市委书记写的序言。正文中的“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好人”、“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组成了一道靓丽的文明风景线,读后让人深受感动。笔者感动之余却也发现一点不足:所入选的人物都是本地籍的,而那些外地人在本地所作的义举却没有丝毫记录。难道这其中也存在版权问题?英雄不问出处,仁义不分地界,所谓义薄云天,就是好人好事应该得到全社会的认同,而不应有地域侧重。假如我们强调的是英雄的籍贯,那会给人利用英雄宣传本地的印象,与张扬正气的初衷相违背。这是要警惕的,别被人讥为·“挂羊头,卖狗肉”。

吴根绍(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