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战斗在浩劫之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剧情定位于浩劫之后
如同前作一样,《地铁:最后的曙光》所展现的依然是发生核爆之后的莫斯科,不同的是时间已延续,游戏的主角在核爆时还只是一个儿童,核爆发生之后得以幸存,转入地下生活,并最终成长为一名战士,经历了一场跌宕起伏的战斗历程。
核爆过后,人类根本无法在地面生存,所有的生活都转入了包括地铁线路在内的地下,幸存的人们分化成数个派别,其中规模最大、力量最强的当属新纳粹组织和原俄罗斯联邦军队团体。即使是在地下,生存环境极其恶劣,派别间的厮杀与争斗依然血腥残酷。毕竟,资源是有限的,而战争的焦点则是一个能够彻底毁灭世界的特殊装置,双方都想获得这一装置,以毁灭对方。在游戏的结尾,主角所在的团队浴血奋战到几乎全军覆没却依然没能阻挡住对手的进攻,最后时刻,主角选择开启事先安放好的定时炸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彻底毁灭了特殊装置,保护了地下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残酷的游戏情节与悲壮的游戏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幻影般的游戏场景
核爆浩劫过后,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前作虽然已经有所展现,但本作对场景的刻画已有很大不同:地下与地上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天堂与地狱般的反差给人以恍若隔世的感觉。在地下,除了没有阳光之外,喧嚣热闹的景象与正常的城市几乎无异,商店、酒吧、剧院,各种生活设施应有尽有,人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游戏的场景营造得非常生活化:饲养着猪群的猪圈、以打鱼为生的渔民、各种木板搭建的房屋、简陋但商品齐全的商店等应有尽有。
然而地上却是另一番景象:遍地的废墟与残骸、泛着绿色泡沫的水面、空无一人的街道城区、腐烂程度各不相同的尸骸、受到辐射而变异的各种令人无法想象的畸形动物。从天上到水里都变成了动物们的天下:天空中是长着巨大翅膀的如同翼龙一样的怪鸟,地上各类奇形怪状、体型硕大的猛兽成群结队地游走,水中五颜六色但极其凶猛的恐怖鱼类来回游弋。而且所有动物都具有攻击性,毫不友好,所以玩家要尽量避开地上各种动物,不要招惹它们。
建筑物、客机与列车的残骸内都是累累白骨,还有血肉的尸骨爬满了啃食尸体的各种昆虫或小型动物,已成白骨的尸骸也同样被蜘蛛围绕着,可以说地面上的景象足以令玩家脊背发凉。不仅如此,游戏还采用了对比的场景画面:在玩家经过建筑或残骸时会以影像的形式回放当年建筑物或地面上的人们是如何悠然的生活,孩子们是如何快乐地追逐与玩耍,悠扬的音乐声与谈笑声在空气中飘荡着,客机和列车上乘客们轻松自得地交谈或休息着。然而,随着耀眼的火光出现,蘑菇云升起,在刺耳的尖叫与呼喊中,建筑物倒塌了,客机或列车立即坠毁或者脱轨……随后画面又切换回现实中尸骨遍地的现场。这种表现方式着实令人感到恐怖,对玩家有着不小的心里刺激。
游戏的画面与场景栩栩如生,对于各种生物的刻画非常逼真。
游戏的装备与战术
《地铁:最后的曙光》是一款俄式风味很浓的游戏:人物的军装服饰、武器装备、环境场景等都是如此。相比前作,本作的武器装备可以说完全是“自制化”或者“山寨化”,因为游戏中的武器除AK74突击步枪以外,几乎没有军用武器或者制式武器,从手枪到步枪乃至火焰喷射器等等都是DIY的。而且几乎所有武器的装弹具都是将弹底在枪身外,枪弹的底火清晰可见。例如狙击步枪的5发弹匣从左侧插在枪身上,弹匣非常简陋,托弹簧及枪弹清晰可见;冲锋枪的弹匣也是侧插的,而且消声冲锋枪在开火时枪管会冒烟并发出嘶嘶的响声。诸如此类,可能会让在其他游戏中习惯了各种名枪的玩家感到不适,不过结合游戏中的环境这点也很好理解,毕竟在地下很难有大型兵工厂或者军工生产线。游戏中,枪械卡壳、枪弹哑火、枪管过热(消声枪械尤其严重)等现象时有发生,好在玩家还有飞刀或匕首可以使用。火焰喷射器的燃料容量较为有限,却是对付各种危险动物的有力武器。
游戏中玩家共可携带3支武器,可以自由组合,但枪弹偏少这一设计从前作延续了下来。游戏中没有金钱,买卖交易使用的都是一种特殊的充当货币使用的枪弹,玩家购买武器、升级或改装武器等等都要用这种枪弹付账。在武器枪弹耗尽后,这种枪弹也可以被拿来使用,其威力和射程与普通枪弹无异,不过除非万不得已或者情况紧急,否则发射这种枪弹就是真正的“烧钱”了。玩家必须要有节约枪弹的意识,虽然在遇到死尸或补给品时可以得到补充,但都是杯水车薪。要习惯目标距离较近时再开火,自动武器尽量进行点射,能使用刀具时尽可能使用刀具,多使用狙击步枪这样的精确武器射杀对手。
战术方面,潜伏和机动作战是必修课:游戏绝不是要玩家盲目表现个人英雄主义,杀机四伏的环境需要高度警觉与小心。如面对动物群时,一定要遵守被动防御的原则,只要动物没有攻击你,就千万不要攻击动物,在动物经过时可以蹲下或者卧倒,很多时候动物群会自行离开。如果主动向动物开火,即使有足够多的生命值,也没有足够多的枪弹招架成群结队的动物。面对敌人时,在能够潜伏或者摸索通过时就不要发生交火。
战斗是在地上与地下交替进行的,其中地面上的危险程度远远大于地下,在地面作战时一定要远离水面,只要进入任何水域都会相当危险,需要利用浮木或者绑着红色布条的木棍标示的安全线路通过水面。地面弥漫的剧毒气体使玩家必须时刻佩戴防毒面具,而且防毒面具的滤毒罐是要定时更换的。玩家在游戏中必须搜集滤毒罐,很多时候都是从尸体或白骨头颅上佩戴的面具上取下滤毒罐,防毒面具本身需要更换时甚至是直接从死尸上摘下,虽然是在游戏之中但这种感觉恐怕不会让人好受。敌人装备有铁甲列车或简易装甲车辆,需要用大口径狙击步枪攻击其薄弱部位才能摧毁,然而很多时候玩家并不清楚何处才是这些装备的软肋,因此需要多次向其各个部位反复射击后才能发现。
游戏本身规定好了情节与路线,但并非是一个套路。这款游戏的很多任务与线路乃至游戏的结局都有可供选择的部分,剧情会根据玩家的选择发生变化,但游戏本身又没有给出详细的提示,很多分支或选择都是隐藏的,需要玩家自己去发现。
玩家在地下所依赖的交通工具当然是列车,其次还有自制的外形相当拉风的单人轨道车,在有水的地方还会有小艇供使用,但更多的时候还是需要依靠步行前进。在地下行进远不如地上快捷,因为玩家经常需要去寻找开关、接通电源、找到暗道等才能继续前进,而且为此经常要去探索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区域:密布的蜘蛛网、遍地的尸骨、各种恐怖的生物、随时可能袭击的猛兽等等,而开关或电源往往就在这样的区域内。
游戏中的武器虽然多为自制品,但仍可加装各种不同的附件,有瞄准镜、激光指示器、红外瞄准镜、消声器、战术灯等等,玩家还是可以把武器改装得现代化一些。游戏中有类似笔记本的文件薄,是否搜集对游戏进程没有影响,但如果搜集的话可以对地下世界的各类派别与争斗等有详细了解。
游戏风格与刻画
如同前作一样,《地铁:最后的曙光》没有像很多同类军事游戏那样编织起类似巨片一般的宏大剧情,而是更多地运用了片段与微镜头的表达方式展现游戏的环境与氛围。
这样的刻画显得非常震撼、写实:在不见阳光的地下,厮杀与战争似乎永无尽头,各派别之间相互血洗,阴森的地牢与监狱,毫无借口与理由的屠杀和破坏,玩家还将先与一位军官携手逃脱新纳粹组织的追杀,而后却又反目成仇成为死敌。战争自从人类诞生后就始终伴随着人类,而即使是到了家园毁灭、苟且偷生的时候,幸存者们依然没有选择团结协作,各种惨剧不断上演,虽然是在游戏之中但依然发人深省。派别头目嗜杀成性,其儿子坚决反对父亲的行为并帮助主角逃跑,诸如此类,残忍、欺骗、背叛、自私等人性的阴暗面在游戏中都被无情地放大了。但同样,勇敢、忠诚、善良等正能量也在不断涌现。敌人、战友、朋友等角色在主角身边交替出现,游戏的体验感丰富且细腻,其隐含的深意或内涵更是给玩家带来不小的震撼与感叹。
游戏抛开了宏大场景、遍地士兵等俗套的表现,将灾后的世界刻画得可谓入木三分,令人更加珍惜和平安宁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