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各种各样的工具”谈科学活动中的生活情境创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各种各样的工具”谈科学活动中的生活情境创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们都知道,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的:一是集体性的教学模式,二是分组教学的模式。这两种教学模式基本上与生活没有直接的联系,为了让科学活动能够与生活紧密相连,力求做到科学活动生活情境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注意生活化情境的创设。那么什么是生活化情境呢?就是教师利用生活中真实现象,应用多种技术创设能激发孩子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的教学环境。科学课堂教学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在适当的教学环节中创设小而具体、新而有趣、有适当难度的生活化情境,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发现欲,产生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唤起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使其发现和提出科学问题,分析和探讨科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

创设生活化情境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起孩子的好奇和注意;二、为了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沟通科学和生活的联系,使科学活动更加生活化、具体化从而便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三、让孩子知道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达到取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目的,形成“生活----科学-----生活”的良性循环。

如何在科学活动中进行生活化情境创设呢?我从《各种各样工具》着手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为了让大班的孩子了解一些常见的工具,体验和初步认识工具能给人们的生活和活动带来方便。我在集体活动中是这样组织的。

活动开始时,我先出示一个用透明带密封的大纸箱,神秘地告诉幼儿,今天我带来了一大箱子东西,都是些什么呢?在孩子的期待中,我努力想徒手打开箱子,但未成功。我以请求地态度向孩子寻求帮助:“谁有办法帮我打开箱子?”引导孩子回忆相关生活经验。

(一个密封大箱子的出现,引起了孩子的探究的欲望,箱子里到底是什么?是吃的呢?还是用的呢?还是玩的呢?在这些诱惑的驱使下,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究竟。此时老师用徒手打不开箱子,实际上是在设置了一个障碍,在无法徒手打开的状况之下,我们该怎么办呢?是寻求他人的帮助,亦或是寻求工具的帮助,孩子们开始凭借平时的经验,努力搜索关于打开箱子的方法。“透明带密封的大纸箱”的创设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囡囡说:“我看这箱子一周都是用透明带密封起来的,首先要把透明带划破,有一次我爸爸是用钥匙去划开箱子上的透明带,然后打开箱子的。”囡囡的话提醒了很多孩子,他们争先恐后地说:“还可以用小刀去划开、用剪刀剪一道长长的口子。”成成说:“还可以用尖尖的笔尖去划开透明带。”囡囡反对:“如果是铅笔尖是容易断的。”成成说“我用的是废旧的、尖尖的、硬硬的圆珠笔笔尖。”孩子们为成成鼓掌,夸奖成成想得真好。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蕴涵着教育价值,囡囡爸爸用钥匙划开透明带打开箱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囡囡,使囡囡在遇到问题时,拥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成成的想法是在囡囡的问题上提炼出来的,要想划破封箱纸,那必须是尖尖的、硬硬的物品,由此他想到了笔尖。囡囡提出的问题“铅笔尖是容易断的”使他想到了如何完善他的答案,由此他想到了“废旧的圆珠笔笔尖。”这让我们在感叹孩子的惊人智慧的同时,又让我们想到了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科学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组织中,创设生活情境,为孩子创造了一条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通道。)

在孩子们的努力帮助下,大箱子打开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拥到箱子前,想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我请求孩子们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将箱子里的东西分别放置于透明的整理箱内,一边摆放,一边带领孩子们进行认知:混合着黄豆和蚕豆的豆子,装有棉球的小口瓶子,掉了螺丝的几个小玩具以及脱落下来的小部件,小螺丝,大米,饮料瓶。

(当这些物品出现时,男孩子比较感兴趣,女孩子“唉”了一声便坐在位置上不吱声了,显然对这些物品不感兴趣。)

我提出问题:在三分钟里分别把黄豆和蚕豆分开,把棉球从瓶子中取出,把米装进瓶子,把玩具修好。

(这是一个很富有挑战性的事情,孩子们的兴趣显然被我激发起来了,都表示愿意上来显摆显摆。)

孩子们自愿选择任意一组进行操作,囡囡一组的小女孩儿一双双小手飞快地捡拾着黄豆和蚕豆,力争在最短的时间里分开黄豆和蚕豆;成成一组的小男孩儿歪着嘴,在努力地拧螺丝帽;相相那组的伙伴儿把小手指伸进瓶子里使劲地够棉球;历历那组的孩子在用手小心翼翼地将米捧进瓶子里,可是总有一些米不听话容易撒在外面。三分钟的时间很快过去,很显然,谁也没有完成任务。孩子们很沮丧,相互责怪同伴没有尽心尽力,肯定有人躲懒,所以玩不成任务。

囡囡受打开箱子的启示,大声提出质疑:“我想,可能要借助什么东西,速度也许会快一点。”可是借助什么东西呢?相相说“我那棉球儿似乎快要够着了,可是手指一碰,它又往下一滑,我碰都碰不到它了。要是有一个长长的东西能够伸进去,把它夹上来那就好了。”成成抢着说“用筷子呀。”孩子们附和“对,用筷子。”“好方法”我在称赞孩子们的同时,出示了所有的工具:漏斗、筛子、镊子、起子、塑料小篓子。

(孩子在徒手操作失败后,对自己的操作方法提出了质疑,并且初步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成成的用筷子夹是从平时的生活中来的,用筷子夹,这种方法的产生,标志着孩子已经在用科学来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这是一个由生活到科学,由科学到生活的简单轨迹。)

当这些工具一一呈现在孩子们面前时,孩子们又开始显得无所适从了,到底这些东西怎样用呢?它们分别有哪些作用呢?当我的问题“这些工具中哪一件能帮助你完成任务?”刚一抛出,工人家庭出来的成成抢着说:“把起子给我们修理玩具。”成成那一组拿走了起子,扳子等工具。相相看到了长长的镊子,想起了成成所说的“用筷子夹”的话,抢走了镊子。历历看到漏斗,想到了妈妈是怎样将开水灌进细细瓶口热水瓶里的事,也许在细瓶口加上一个漏斗,米就不容易撒出来了。我的面前剩下了筛子,很多孩子没见过这玩意儿,就更不知道如何使用,焦急的囡囡那一组还没找到合适的工具,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囡囡说,老师让我们试试这个东西可不可以帮助我们。囡囡那一组取走了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