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金莱特难解盈利困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发行价不过13元左右,上市一个月时间股价涨幅就已经接近两倍,其中八个交易日股价都牢牢封于涨停板。作为次新股的代表,金莱特(002723.SZ)上市之后的表现可谓惊艳,然而,随着次新股炒作的退潮和公司业绩的出炉,尴尬的成绩单显然难以支撑投资者之前高涨的预期。
对于金莱特来说,业绩变脸似乎早已注定。为了粉饰利润,在上市之前,公司人为压低费用支出的后果开始显现,而由于公司近九成产品是通过贴牌方式生产,先天的不足让金莱特难以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业绩变脸 实际控制人忙分红
3月31日晚间,金莱特公告,公司拟作为主发起人之一,以自有资金出资6000万元与其他4位发起人共同出资设立江门市金信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其中公司出资额占注册资本总额的30%,为第一大股东;其他4位股东合计出资人民币1.4亿元,占注册资本总额的70%。
这算得上是金莱特上市后的首份投资公告,以电器设备生产为主要业务的金莱特在上市仅两个多月之后就开始了多元化的尝试。公司主业的惨淡表现正是其横向扩张的原因之一。
在登陆深交所中小板不到两个月之后,3月26日晚间,金莱特公布了2013年的成绩单。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3亿元,仅比上年同期增长了0.7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047.93万元,更是同比大幅下降了34.71%。
实际上,在上市之前更新的招股说明书中,金莱特就已经预计到业绩即将变脸的情况。在招股书中,金莱特预计2013年度净利润较2012年下降约30%-40%,由于主要产品都是通过贴牌的方式来出口,这也使得公司还未上市就已经饱受业内质疑。
虽然业绩不佳,但这并不妨碍公司给投资者分发的现金分红礼包。按照总股本9335万股为基数,公司每10股派4元(含税)的分红方案意味着上级公司将派发3734万元现金,这与全年净利润基本一致。
在金莱特的股权构成中,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田畴、蒋小荣夫妻及其亲属占据了公司上市后近七成的股权,约2500万元的现金将落入他们手中。按比例分红本无可厚非,只是公司刚刚上市,募投项目还未完工,正是公司扩大再生产之际,公司却忙于分红,不知作何考虑。
位于广东江门的金莱特以可充电备用照明灯具与可充电交直流两用风扇为主营业务。公司此次募投资金也拟用于扩产可充电备用LED灯具和可充电交直流两用风扇项目以及研发中心的建设。出口几乎一直占到了公司九成以上的收入,但由于没有自主品牌,公司产品基本以贴牌为主。
这就是说,虽然公司占有一定的国外市场,但也充其量不过是扮演了一个加工商的角色,出口市场并没有被公司所掌握,获取利润的还是国外的厂商。如果公司主要客户替换贴牌商家的话,会对金莱特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而这正在发生。
海关总署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出口金额原本一直处于行业龙头的金莱特已经失去了第一的位置。2010年,金莱特出口金额达4079.38万美元,遥遥领先第二名的1732.63万美元和第三名的1604.52万美元。但到了2012年和2013年上半年,出口第一的位置已被深圳中电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取代,并且第三名公司的出口金额与第二名的金莱特差距不相上下。
金莱特并不是因提高产品单价获取更多利润而丧失了更多的市场,相反,公司产品的单价已创新低。在金莱特的两大产品中,占了公司七成左右收入的可充电备用照明灯具2010-2013年的平均单价为36.82元、36.9元、38元和35.57元,单价已经创下了四年来的最低。
另一个主打产品可充电交直流两用风扇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2010-2013年其平均单价分别为101.6元、115.49元、123.5元和114.3元,产品单价是过去三年来的新低。在竞争对手不断冲击的情况下,金莱特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地被蚕食。
在竞争对手紧逼而自身产品价格又下降的情况下,费用的增加又使金莱特的业绩雪上加霜。“固定资产以及相应的折旧费用相比2012年大幅上升、财务费用相比2012年大幅增长是公司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金莱特在年报中表示。
对于前述投资设立小额贷款公司,金莱特表示,一方面可以全面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三农的金融政策,进一步完善对小企业、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可以为民间资本提供一条合理的出路,使民间融资规范化、可控化,促进资金的有效利用和配置,满足本地区众多中小企业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等等。
实际上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涉足小额贷款公司,要么是为了扮靓公司的业绩,要么是希望以此为跳板借机进入金融行业。
特别是对于一些现金流相对充沛的企业而言,除了可以实现在金融领域上的多元化,也可以通过金融手段来降低实体经济波动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作为加工商的金莱特显然没有那么多的现金流。截至2013年年末,公司货币资金只有0.45亿元,而同期的短期借款却高达1.45亿元,应付账款也接近上亿元。对于金莱特来说,如何扭转盈利不利的局面才是公司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压缩费用 员工人数回到一年前
由于处于加工环节,人工成本是金莱特无法回避的问题,劳动密集型的商业模式决定了金莱特不得不雇佣大量员工,但在募投项目如火如荼的建设过程中,金莱特的员工人数却原地踏步。
根据金莱特年报,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公司员工人数为1319人,只有生产工人少了61人,其他岗位没有任何变化。但在招股说明书中,2010-2012年,金莱特在职员工人数分别为1352人、1208人、1319人,也就是说,2012、2013这两年,金莱特的员工人数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但公司的固定资产却由2012年的0.93亿元猛增至2.7亿元,其中增加最明显的是房屋建筑物以及机器设备。公司在年报中表示,“主要是棠下(新厂区)在建工程中的厂房、宿舍楼完工转固所致”,招股书中提到,其中就包括一栋已经完成的募投项目厂房。
按照募投项目安排,可充电备用LED灯具扩产项目拟定员工630人,可充电交直流两用风扇扩产项目达产拟新增员工210人,两个项目共计将新增员工840人。由于募投项目并未全部完成,因此不存在大幅增加员工的可能,但是一个员工也没有增加却也显得不那么正常。
实际上,在2013年6月30日,金莱特的员工人数还高达1380人,但是年底却减少为1319名,募投项目完工正是扩大生产之际,金莱特的员工却开始减少,而且减少的只是一线的生产工人,其他岗位并无变动。
早在2012年披露招股书时,金莱特的员工变动及缴费情况就备受质疑。公司员工数量2010年有1352人,到2011年只剩下1208人,彼时上市的关键前一年员工减少一成,金莱特对此没有披露任何原因。
此外,公司在2010-2011年第一季度并未足额缴纳员工社会保险费,金莱特的解释是员工具有流动性,而社保不能跨地区转移和支付,员工缺乏缴纳社会保险的主观意愿。“如果公司强行办理,将存在生产工人大量流失的风险,从而影响公司的实际经营。”不知如今公司员工人数止步不前,是否与此有关。
与金莱特营收几乎未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所处的LED行业回暖已经显露无疑。平安证券分析师林照天就认为,此轮LED产业景气弹升将贯穿2014全年,甚至延续到未来LED家庭照明渗透率不断提升的两三年时间。在照明放量、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很多企业将迎来营收和利润率的双重拐点。
在行业回暖情况下,金莱特的营收仍呈现增长乏力的局面,随着募投项目的陆续完工,公司是否又将面临产能过剩的情形呢?2013年,金莱特存货达到0.98亿元,创下了五年来的新高,在存货中,库存商品几乎翻番,增幅最为明显。
对于一家外向型出口企业来说,在获得订单之后,采购原料满足客户需要是其主要生产模式,原本存货不应过多。但金莱特在收入几乎没有增长的情况下,存货涨幅超过了20%,且多是成品半成品。随着募投项目的陆续投产,金莱特的存货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在投资者互动关系平台上,金莱特董秘刘德祥表示,公司2014年的利润增长点主要来自募投项目完成后产能的释放。只是面对如此销售不畅的局面,公司产能释放后的产品又销售到哪里呢?
对于如上诸多疑问,本刊记者邮件采访金莱特相关负责人,但至截稿时,未得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