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哭的方式笑,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哭的方式笑,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欲求和挣扎是人的全部本质,完全可以和不能解脱的口渴相比拟。但是一切欲求的目的却是需要、缺陷、也就是痛苦。所以,人从来就是痛苦的,由于他的本质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的。”

――叔本华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余华

(一)

初次捧读余华的小说《活着》,我最深的感受就是“沉重”。是的,当你被作家一步一步地引领着去解读福贵老人的一生时,你的心情没有办法不变得沉重。也许当你看到富贵年轻时花天酒地的生活,你会不屑一顾,置之于脑海之外,那么当你看到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被走投无路的父母送走,只是为了换回弟弟的读书机会,而弟弟又是多么的不舍时;当你看到有庆每天把一双布鞋提在手里,却赤着脚奔跑于学校和家之间(下雪天也不例外)时;当你看到一个活蹦乱跳的小男孩被县长夫人一点一点地抽去血液而最终躺进村西头那一尺土里时;当你看到凤霞好不容易过上了好日子,却又死于难产时……朋友,我不知道你的心情会怎样,但我敢肯定的是你至少有一份沉重,对吧?

如果说我第一次捧读《活着》,还仅仅是从感性角度去了解作品的话,那么当我再次拜读《活着》时,沉重的心情依旧,却在这之上另添了几分理性的思考。《活着》全书只有短短的十二万字,却讲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人应该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看到了绝望的不存在;看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也看到了我们中国人这几十年是如何熬过来的……

(二)

什么是“活着”?

让我们先来看看福贵的一生吧:他曾经在女人的胸脯上寻找快乐和眼泪,在她们的肩膀上招摇过市,风光无限;在赌场上新旌摇动,体味--然而,一切都如海市蜃楼般轰然倒塌了,荡然无存了。他毁掉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幸福却并不自知,他因为年轻时无所顾忌的胡闹和为所欲为不断付出沉重的代价。厄运的阴影一直伴随他的脚步,残暴地夺走每一个与他有缘的人的生命,毫不吝惜,毫不同情,残忍到决绝的地步,直到逼迫得他自己毫无退路,一度深陷于孤独而无法自拔,只能与苦难为伴,与自己的象征--那头叫福贵的老牛相依为命,了度残年。

这便是“活着”,用作家自己的话来说,活着便是忍受,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相对于生活的苦难,人实在是脆弱的,除了本能的活着,为着不能得到同样回报的别人和某些虚妄的道德和观念活着,活着连梦想都不敢有。所以,福贵只能活着,即使当身边每一个与他有缘的人都相继死去,父母,妻子,儿子,女儿,女婿,甚至他的小外孙,他也只能活着,因为这是他的命运,一头牛在犁完所有该犁的地之前,一个人在挑足他应挑的担子之前,上天是不会让他的生命提前逃离的。

(三)

作为主人公的福贵,他经历了生活的种种变故:由最初无所顾忌,放荡不羁的阔少爷沦落为靠租种田地过活的佃农;被抓住当过壮丁;“”时期炼过钢铁;亲眼目睹了“”的无情与残忍;遭遇了至亲之人的相继离世……然而,他还活着!“死人都还想活过来,一个大活人可不能死去。”(劝春生时所说)由此,我们可以肯定地得出他一定拥有常人极少拥有的坚忍,而这种坚忍正是在生活选择了人的情况之下才有的坚忍。纵观富贵的活着的一生,我想到了中国千千万万个福贵的一生,他们无不是在现实中以哭的方式笑,在死亡伴随活着

福贵赌博破产了,走在街上,听到旁人不知情的问候,“我苦笑着看他走远。”应该说人到了这种时候是要放声大哭的,尤其当遭遇前后两种天上地下般的境况时。按理,此时的福贵听到人叫“早啊,徐家少爷”时,应当勾起他对过去阔少生活的甜蜜回忆,再甜上加苦,联想到今后自己将要过的非人生活,由此,他应该大哭一番。但他没有,他依然笑着面对这位不知情的朋友直到他走远。那么,他为什么要笑?尽管这笑是苦笑,但还是笑了?此时的福贵已经破产,将不再会像从前“一副有钱人的样子”了,然而他不能让旁人知道。一方面,中国人自古以来的“面子”问题从内心深处阻止了他的哭,尤其在大街上,他不能让人知道过去风流无限的徐家少爷现在已经破落不堪,他丢不起这个“面子”。另一方面,社会是势利的社会,社会里的人必然也是势利的小人。当他破产之前,围绕在他周围的都是一群“唯马首是瞻”之徒,那么,如今他破产了,周围人又会如何对待他?这在他是很明白的:就像他从不把穷苦的长根当人看一样,其余人也不会把破产无路的他当人看。在这两种心理的作用下,他不可能放声痛哭,相反还得以一副笑脸去目送他人。其实,福贵的笑实在比哭还难受,但他已没有任何别的做法,为了活着,他只能以这种哭的方式来笑迎周围的人群。以后的生活经历印证了他的这种担忧:龙二不把他当少爷了;县太爷府上的仆人也拿他当要饭的;壮丁生活不必说是非人的生活了;再以后一连串的生活经历已经使他变得麻木不堪。

一部《活着》没有血泪的控诉,没有撕心裂废的尖叫,甚至都没有愤怒,有的只是福贵在生活中磨练出来的无边无际的忍耐包容着一切,以致再大的苦难来临,福贵也能将它消解于自己的忍耐之中,最终达到与孤单的生活相依为命的地步。苦难加上忍耐,塑造了福贵宽广、坚韧、温婉的性格。对他而言,苦难已消失于无形,他的内心有的只是道家思想中那种面对生活时的超然和平静。

(四)

余华小说所表现出来的矛盾和冲突不是人无法摆脱而又必须面对的那种,也不是因为道德压制着的感情和欲望的冲突造成的个人悲剧。从《活着》中,我们可以看到福贵的一生是悲剧,但这种悲剧并不是他一个人的。所有经历过中国社会那一阶段的人都似乎会带上那个时代人物的共同悲剧,有社会的、有命运的、也有时代的,甚至群体的和个人的。

参考:①余华小说《活着》(南海出版公司。1998年5月第一版)

②《活着及待解的问题――余华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