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针刺治疗早期面肌痉挛45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针刺治疗早期面肌痉挛45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编号:0255-2930(2007)08-0631-01

中图分类号:R 246.6 文献标识码:B

面肌痉挛是指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节律性抽搐、痉挛或强直性发作,直接原因是面神经的异常冲动,可能是面神经上某些部位受到病理性刺激的结果。针灸治疗面肌痉挛有一定的疗效,早期治疗疗效较好。笔者采用辨证分型针刺治疗早期面肌痉挛45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45例患者均来自门诊,其中男12例,女33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3周,最长2月。辨证分为肝风内动型(颜面抽搐,头晕目眩,烦躁易怒,口苦咽干,遇怒发作或加重,舌红、苔薄白,脉弦)18例;风痰阻络型(颜面抽搐,面部虚浮,脘腹胀满,舌苔白厚腻,脉滑或濡)13例;阴血亏虚型(颜面抽搐,头晕耳鸣,时作时止,短气乏力,面色萎黄,舌红瘦少津,脉细数)14例。2治疗方法

主穴:第1组取患侧四白、攒竹、阿是穴(起搏点)、颧髂、地仓,针尖轻轻刺入穴位皮下,让针倒伏悬吊于穴位上,每穴2针;第2组取百会、四神聪、印堂,平刺入10 mm,印堂针尖向下;第3组取合谷、太冲,针刺入15 mm左右,得气后双合谷之间、双太冲之间分别连以电针,用G-6805电针仪,连续波,频率20 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3组穴同时取用,留针30分钟。配穴:肝风内动型配阳陵泉、期门,用提插泻法;风痰阻络型配丰隆、中脘,用提插泻法;阴血亏虚型配足三里、三阴交,用提插补法。

以上治疗隔日1次,6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治疗效果

3.1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阵发性、一过性抽搐;有效:面肌痉挛减轻;无效:症状无变化。

3.2治疗结果(见表1)

表1示阴血亏虚型患者疗效与肝风内动型、风痰阻络型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4 体会

目前对面肌痉挛发病机理的研究主要存在两种假说:第一、血管压迫面神经使髓鞘受损,神经纤维之间发生了跨突触传递的异位冲动;第二、动脉血管压迫产生逆行冲动,使面神经运动核的兴奋性增高Ⅲ。治疗单纯性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国内国际公认的首选根治方法,但是有一定的风险,且痛苦较大。面肌痉挛属中医“风证”“筋急”“痉证”等范畴,由于阴血亏虚、面部肌肉失去濡养造成血虚风动;或由素体痰盛,兼感受外风或内风,风痰相搏,络脉失约而动;或由肝气不疏,气郁化火,火盛风动而致病,直接表现为局部气血失和,筋脉失养而发。治疗上除治疗局部痉挛之标外,还应针对病因治本。治疗早期面肌痉挛,不宜过强刺激痉挛局部,以免局部受到强刺激而加重痉挛,故局部采用挂针浅刺的方法,刺激轻浅,以疏通局部气血,疏风定痉,抑制兴奋传导。取头部百会安神定志,配伍四神聪、印堂镇静、解痉,抑制面部肌肉痉挛;配伍合谷、太冲息风、清热、开窍醒志;针对病因选取远端穴,肝风内动型加阳陵泉、期门清肝息风,风痰阻络型加丰隆、中脘化痰息风,阴血亏虚加足三里、三阴交养血息风。通过观察,本组取穴对阴血亏虚型疗效欠佳,应进一步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收稿日期:2007-03-26,马兰萍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