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构建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十报告中重点提到,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高校就业服务是社会就业服务体系的重要关键一环,在学生就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如何更好地服务学生就业,各高职院校都立足自身实际进行了认真不懈的探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 就业服务 体系构建 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204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数月来,毕业生,奔波在求职的道路上。对无数尚未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来说,眼下最急迫的“梦想”,就是找到一份理想工作,开启新的人生之路。建设美丽中国,同心共筑“中国梦”,离不开莘莘学子们在完成学业后全身心地投入各行各业的建设,释放他们的梦想和激情,成就他们的人生规划和未来。由于就业形势严峻,这个夏天被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调查结果表明,高职毕业生接受有关就业服务的比例较高。部分高职院校还给学生提供了很多的个性就业服务,但就业服务的体系还不完善,就业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较差。如指导对象多限于毕业班学生,就业指导代之以思想政治教育等。对就业服务内容和形式缺乏全面的认识,不少人的就业服务观念还停留在开几场招聘会,接待几家用人单位的阶段。本文从现象入手,层层深入,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及其运行现状的诸多现象与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与对策。

1 健全有效的联动工作机制

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和开拓就业市场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目前从事一线就业工作的只有少数专职教师和毕业生辅导员,近年就业工作虽然在不断改革,但大多仅仅限于信息的、政策的宣讲、技巧的培训、协议的办理等被动等待的浅层次服务,未形成主动的局面,在开拓就业市场和就业指导方面都有些力不从心。与此同时,科研合作单位、社会资源广泛的教师和学校的杰出校友还没有参与到就业工作中来,致使很多资源还没能得到深入发掘和有效的利用。

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实现需要所有与就业工作有关联的组织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因此,为实现各组织间的有效沟通,共同完成就业工作目标,构建合理的就业工作联动机制尤为重要。应建立形成“学校统一领导、职能部门统筹管理、二级学院(系)积极落实、全校师生主动参与”的四级联动机制,打造“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形成合力”的就业新格局。

2 深化人才培养改革

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证明,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方向,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然而,高职院校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存在严重的供需矛盾。高职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求仍有相当差距。

正确定位,注重能力培养,根据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打破专业体系,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深化校企合作;突出其鲜明的应用性特色,着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切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方针。

应逐步改革课程,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建设模拟企业工作现场的实训基地;大力推行“双证书”(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制度。探索办学层次上移(高职本科教育)。

3 丰富就业创业教育

有效的就业指导可以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提高毕业生的签约率和就业质量。如今,各校都开展了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但大多教学内容存在空泛化和形式化等不足。主要表现为对临近毕业的学生进行就业教育,轻视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就业创业教育,呈现出被动、应急的特点。有人单纯地把就业创业教育作为一项事务性工作,如校企联系、招聘组织、手续办理等。

为保证各种就业创业指导的有效性,学校应将就业创业指导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即从入学开始,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把全程化指导渗透到学校教学、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按照教学计划对大学生分年级、分阶段,以心理测试指导、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学业指导、择业指导、创业指导和升学指导为指导体系,同时,邀请企业主管、社会精英、杰出校友举办讲座。结合学生共性和个性,采取有效方式和措施,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培养职业素养。在了解就业政策、就业前景、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实现职业目标。

4 多元化拓展就业渠道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各学校在就业市场的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无形就业市场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尤其在校本市场建设、校企合作开发、实习基地共建就业方面取得实效。当前,高职院校就业市场仍处于初创时期,市场培育时间短,毕业生就业市场尚未形成。就业市场的开发存在着单打独斗,尚未形成合力。 同质同类专业重复设置,市场饱和度高。就业市场由“供不应求”转为“供需平衡”直至目前的“供大于求”。

各高职院校应立足社会、企业、学校三方的综合利益,打破就业壁垒,共享就业信息。依托各地人才市场的信息资源优势,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有计划地引导各院(系)开展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开发,与用人单位签订建立毕业生就业基地的合作意向书;打破地域局限,通过考察、调研等形式,在省外建立专业对口的优质就业基地;鼓励毕业生到职教集团会员单位就业,逐步形成实习、科研、就业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使学校和企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充分发挥校友这一有利资源,拓展就业渠道。分层分级构建完善的用人单位信息库,通过多年的努力建立起一个以大型企业为示范、大中型企业为依托、行业企业为阵地、小型企业为补充的就业网络。

5 加强信息化建设服务

毕业生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如能够及时掌握信息,意味着拥有更多就业机会,构建信息服务网络在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几年的信息化建设,各校都有就业网络、就业网站、就业平台等。但不少学校的就业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缺乏系统性、实时性、规划性,不能实现专业化、个性化、规范化服务。

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不断完善就业信息化的建设,构建 “六大”特色信息网络平台:第一,就业信息平台。对用人单位的信息严格审核并登记入库,即时,毕业生随时随地可以了解用人信息。第二,毕业生自助式查询系统。录用情况、档案转递、资格审查等查询,只要输入身份证号即可以从网上查出其状态。第三,毕业生信息管理系统。为就业部门与各二级学院(系)有效地动态管理毕业生情况。第四,以职业能力、职业倾向、职业适应性和心理特征测量为主要内容的网络职前学堂。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网键入学生帐号进行学习和测评。第五,信息检索平台。就业信息精准匹配,以保证各方在庞大的就业数据库里能够精准地搜索出符合的数据,减少求职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也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的根据用人单位岗位要求应聘。第六,留言系统。便于网上交流讨论问题,同时也方便同学的问题解答。

6 深入开展“一对一”就业帮扶

毕业生的就业帮扶一直是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各校根据不同情况都采取了多种措施帮助困难毕业生就业,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如就业指导、重点推荐、求职择业经济补贴、举办专场招聘会、搭建再培训服务等。但从整体上而言,这些帮扶措施的内容形式单一,缺少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机制办法。就业困难学生绝大多数与他们出现的上述问题得不到及时的、个别的指导有直接关系。

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对一”交流,建立专门台账,实施“一对一”职业指导和重点帮扶,并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推动就业服务三进公寓,将毕业生“一对一”就业帮扶落到实处。第一,就业信息进公寓。除传统的就业宣传栏外,学生公寓安装了电子屏,滚动各类就业政策和相关就业信息。第二,就业队伍进公寓。就业指导专家和就业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公寓,特别是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的“双困生”,加强心理咨询和辅导,为他们树立就业信心。毕业班辅导员电话保持24小时畅通,切实做到了及时答疑解惑和解决毕业生实际困难。第三,就业指导进公寓。在学生公寓楼栋设立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咨询室,定期对毕业生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指导,现场答疑解惑。做到与每名毕业生谈一次心、与在外地求职的毕业生通一次电话、与毕业生家长交流一次的“三个一”活动。

7 切实做好就业跟踪与反馈服务

就业跟踪反馈作为就业工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校企合作的一种辅助手段,越来越凸显它的重要性。但有的院校,学生毕业后好像和学校无关,不再提供就业服务,而这恰恰是影响就业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有效反馈,了解学生就业状况和满意度评价,一方面,紧随市场进行学科专业调整,加快新兴专业的开设,培育新的专业群,从而有效缓解毕业生就业结构上的供需矛盾;反馈教学质量,是学校自我评价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良好形式,使教学与实践随时了解用人单位的职业取向;通过密切关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能力的评价,了解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改进方向。

通过跟踪服务,了解毕业生待业状态,而部分已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仍然需要经过一定的适应期,在校所学不能满足工作要求。高职院校要适时提供“回炉”服务(技能培训服务),为这部分毕业生在校提供再继续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针对自身缺陷,经过学校“回炉”专项培训,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弥补不足,使学生提升求职竞争力。

最后,就业手续办理(户籍、档案派遣)是就业服务非常重要的也是最后一环,涉及到毕业生能否正常离校,顺利踏上工作岗位的重要工作。学校要本着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简化流程,提供周到服务,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的保障。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服务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切实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既关系到广大毕业生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长效发展。高职院校的就业服务体系的完善任重而道远,仅仅依靠高职院校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发挥政府、社会的作用,构建学校、政府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霍雄飞.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

[2]郑雄.完善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的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1.

[3]马晓春.美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研究及启示[J].煤炭高等教育,2009,(9).

[4]李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改善就业服务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作者简介:邝允新,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 41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