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英语习用语及其翻译中的疑难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英语习用语及其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该论文将习用语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归纳为三类。一类是不求甚解,就习用语的表面意义直译;二是生搬硬套,用意义不合的汉语成语替换;三是忽略了习用语的文化内涵,使译文失去了原文的韵味。论文最后指出只要深入地掌握英语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做好习用语的翻译。

[关键词]习语 翻译 歧义性 关联 韵味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6-0121-02

英语中的习用语(Idiom)非常多,其广泛应用于写作和口语中。习用语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它的意思是“人类语言的特殊表达法”,或者称之为“语言的艺术”。习用语的形式可以是几个单词、短语、从句或短句子①。基于对字典和书籍上对习用语概念的不同解释和探讨,现将英语习用语简单定义如下:它是一个短语或句子,其意义不同于其构成单词的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必须从短语或句子的整体上去理解。

英国人与中国人创造了很多意义接近的习用语,但因不同的地理位置、风俗习惯、发展历史或思维方式,英汉语言中的很多习用语虽然字面意思相同,却不能互译。由此,在英语习用语的翻译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它们主要分为三类:

一、不求甚解,就习用语的表面意义直译

如上所述,习用语的意义是由固定的短语或句子表达的。其意义不是由所构成词语的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必须从整体上去理解其意义。英语习用语蕴含着丰富的修辞,其中以明喻和暗喻为多。有些习用语在字面意义上不合逻辑,不能以常理来理解它。

在英语习用语的学习或使用中,有些人单从字面上理解,或者没有完全领会其意义就进行解释和翻译,甚至有人逐词逐个地翻译习用语,这些都导致了很多错误的出现。请看以下例证:

“A horse of another color”:如果我们将其翻译成“另一种颜色的马”就是错误的,正确的翻译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事”②。

“The last straw on the camel’s back”:不能将这一语句的直译为“骆驼背上最后一根稻草”,它的正确喻义是 “使人不堪忍受的最后一击”③。

我们还看一个例子:“Many people have a daily fight to keep the wolf from the door”,在这句话中,“Wolf”不是“狼”的意思,它是指“hungry饥饿”,因此只有将这句话译成“许多人每天都在为免除饥饿而奋斗”才是正确的。

习用语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习用语还有多种意思。习用语的字面意义与其构成词语的原始意义大不相同,甚至相反。换言之,单个的习用语有几种不同的译法,但在确定的上下文中,习用语的翻译只有一种是完全正确的。请看下面的例子:

Gild (paint) the lily:这个习用语的意思与汉语中的 “锦上添花”一词非常接近,但实际上不是一样的。它的正确意义为“给已经很漂亮或够好的东西上添加多余的‘装饰’”,类似于汉语中的“画蛇添足”④。

Everyone for himself and the devil take the hindmost:我们不能将此谚语译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因为此谚语的意思为“在竞争中落伍者倒霉”,但汉语中的谚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意思是“对于那些不为自己着想、不以自己为中心的人,天地都不容他”。汉语中的意思与竞争无关⑤。

在综合分析后,我们可以将习用语翻译中出现的错误分为三类:

(一)上下文不一致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注意习用语所遵循的上下文,也就是说,习用语的意义必须与其所处的语言环境相一致。如果单独去理解习用语的意思,容易带来对全文意义的错误理解。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有人将它译成 “眼不见,心不烦 (看不见才好呢)”。 但在下面的文字中其正确的意思应该是(看不见就容易忘, 别久情疏):My name is Ponter, and I used to be in Chamley’s office when you were there, I see you’ve forgotten me,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I suppose.(我叫彭特,你在查姆莱办事处工作时我也在那儿,我看你是忘了我了,也许是不常见面就容易忘吧?)⑥

Beggars can’t be choosers:一般的字典对此习用语的解释是“You must take what you are offered”. 如果有人将它译为“饥不择食”,那么此习用语在下面的文字中就些不协调:Mary got a red dress from her sister, although she didn’t like red, she kept it because she said beggars couldn’t be choosers. (玛丽不喜欢姐姐给她的那套衣服的颜色,但又盛情难却,只好收下,因为这正如乞讨者对别人赐予的东西无权挑肥拣瘦)。因此“饥不择食” (由于迫切需要而不去挑选)不是此文中习用语的最优译法,最正确的是“要饭的不能挑三拣四”。

(二)联想意义不同

源于原语(source language)读者和目的语(target language)读者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读者对同一习用语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联想,由此也带来不同的或是截然相反的语言效果。因此我们在翻译时要特别注意这些情况,请看下面的例证。

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有人将此习用语直译为“滚石不生苔”,进而与汉语中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联系起来,或者将其引申译为“生命在于运动”。这些都不对。因为“moving(流动)”带来不好的结果,所以对于原文的正确理解应该是,“常换工作或常搬家的人难以事业有成或积攒钱财”。由此我们看到“滚石不生苔” 这一说法与原文意思完全相反⑦。

(三)所指的对象不同

英语中很多习用语采用省略其中某个成分的形式来表达逻辑关系,如果译者不理解习用语最初的语法结构,他将会因主语或宾语的缺乏而误解习用语所指的对象。

Give a dog a bad name and hang him:最普遍的错误译法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其中受责备的对象是诬陷他人毁坏他人名声的造谣中伤者。正确的解释应该是“给某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诋毁他,这个罪名就永远存在了”。很显然,英语习用语所指的对象是“受诬陷的狗”,因此正确的汉语译法是:受人诬谄,有口难辩;一旦名声坏,永远难清白⑧。

Love me, love my dog:一般字典上对其的解释是 “if you want me as a friend, you must accept my friend as yours” (若要把我当朋友,也得把我的朋友当作你的朋友),从字典的释义我们可以推断英语习用语的完整形式是“if you love me, you must love my dog as much as me”。但汉语中的“爱屋及乌”一词意义是(如果爱我,就也得爱我房上的乌鸦),同样是“爱”,但两者是不同的,一个是积极主动地,另一个是被动的。

综上所述,我们得知习用语翻译中最危险的“陷阱”是原语习用语与目的语习用语表里不一⑨。也就是说,表面上意思一样,但实际的比喻意义不同或相反。

二、用意义不合的汉语成语或谚语替换

英汉语言中极少有习用语完全对等。很多英语习用语只是部分的与汉语习用语相同,要么是比喻意义要么是所指的对象,有些英语习用语看似有对等的汉语习用语,但因为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底蕴,及人们不同的思维方式,他们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我们不能依据汉语习语及谚语的意义来学习或翻译英语习用语,也不能以英语中的习用语来理解汉语的习语及谚语,我们一定要基于习用语的文化背景去理解和翻译它们。我们在注意习用语的语言环境时,也要关注习用语的文化环境。请看以下例句:

“Walls have ears”:有些人将此等同于汉语中的“隔墙有耳”,实际上他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习用语。在字典中,对“Walls have ears”有三种不同的解释,第一是“eavesdroppers are or may be present” (有或可能有偷听者),第二是“others may hear us” (可能有人听去我们的话),第三是“even the most secret and private conversation may become known to other people” (即使最秘密最私下的谈话也可能被人家知道)⑩。汉语的习语 “隔墙有耳” 与第一个意思相同,但对于第三个意思,我们用“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来翻译它要准确得多。

英语习用语与汉语习用语意义有三种对应情况,一种是完全或几乎完全对应;一种是部分对应;还有是根本不对应。只有当英语习用语与汉语习用语意义完全或几乎完全对应时,我们才可以将其对等互换。因此我们不能在所有的场合下将“Walls have ears”译成“隔墙有耳”。

三、忽略了习用语的文化内涵,使译文失去了原文的韵味

众所周知,翻译是联系中西文化的桥梁,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有两点要注意,那就是一方面必须尽量保留原语――英语中的文化因素;另一方面,不能用有着显著汉语文化特征的习用语来翻译英语中的习用语。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密切注意原语和目的语中的文化因素。当翻译英语中的习用语时,如果我们忽略了英语的文化内涵,习用语原有的韵味就丢失了。

在语言翻译中,对原语文字韵味的翻译比对文字意义的翻译要难得多,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习用语的翻译中,而且习用语的翻译需要更多的技巧。如果我们想要对习用语进行完美的阐释,我们不但要表达出原文中的内涵意义和习用语所指代的形象,更要传达出原文的韵味。例如:

To teach one’s grandmother to suck eggs:在一些场合,我们能将它译成“班门弄斧”,但它并不完全等同于“班门弄斧”。此习用语的意思为(竭力想教某人做某事,殊不知别人比自己做得更出色),它只是表达了多此一举的意思,但“班门弄斧”是指在行家面前炫耀自己的才能。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对此习用语的翻译“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就不如“一人不及两人智”,因为后者没有像前者那样承载太多的汉语文化。

In the same boat:这个习用语不能简单译成“同舟共济”,它原本意义为“同舟不共济”,即“有相同的困难要面对,但不一定会共同努力,相互帮助”。汉语中的 “同舟共济”最好译成“help each other in distress(患难中相互帮助)”.

在翻译中我们要注意的另外一种情形是文字褒贬意义的传达,请看以下的例子: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我们最好将它译成“同类的鸟儿一起飞”, 如果将它译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丘之貉”,我们就人为地在文字中增加了贬义的成分。

“pearls cast before swine”:这一习用语的字面意义与汉语中的“明珠暗投”相同,其实汉语中的另一成语“对牛弹琴”与其意义更接近。

当今世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在英文作品的汉译中对英语习用语的正确翻译尤显重要,反之亦然。我们对以英语为载体的西方文化了解得越多,越有助于我们翻译英语习用语。

注释:

①胡文仲.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20-21.

②⑦⑧⑩秦秀白.当代英语习语大词典[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95,321,475,626-627,1392-1393,1609.

③罗斯.妙语连珠[M].北京:北京出版社,1979:12-15.

④陈文伯.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31-34.

⑤⑥蒋磊.英语习语的文化观与对比[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47-49.

⑨孙海运.英语成语来龙去脉[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23-24.

范家材.英语修辞赏析[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35-36.

English Idiom and Its Ambiguity in Translation

FAN Jun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Guangdong Jidian Polytechnic,Guangzhou City 510515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explores the problems occurring in the existing translation works. they a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as following: 1. Misunderstanding or guessing the meaning literally; 2. Substituting with Chinese counterparts incorrectly; 3. Losing of original flavor. In the end, the paper outlines that more we become knowledgeable about English cultural background, better we can master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Key words: idiomtranslationambiguityassociationfla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