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为城市量体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为城市量体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你还记得“空调26℃”吗?

2004年,9家民间环保组织发起“26℃空调节能行动”,号召公众在夏季将办公楼、饭店、商场等公共场所空调温度调至26℃,以减少能源消耗,缓解电力供应危机。

200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明确,所有公共建筑内的单位,除特殊情况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

8年后,我们身处的公共场所温度是否都达标呢?

2012年7月,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在其网站和微博上发出号召:“我为城市量体温” —“26℃空调节能行动”,通过实地监测室内温度,来倡导和监督公共场合空调节能行动。

7月7日小暑之日和7月22日的大暑之日, “自然之友”招募的北京志愿者,分别到北京的西单、王府井、中关村、长安街沿线、建国门周围等地标性建筑中,集中测量公共场所的室内温度。北京的志愿者测量了62个地标性公共建筑及公共场所的室温。

全国的其他8个城市,志愿者也同时深入到城市的公共建筑中进行集体实地测量。

微博上,网友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通过网络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和对所在公共场所温度的感受或对空调节能的观点。

活动的负责人郭慧表示,活动的初衷是客观地记录温度,让更多的人记忆起:曾经有空调控制在26℃以上的活动,并且国务院也有相关政策出台。“20号才刚刚入伏,真正热的日子还在后面,希望通过这个活动提醒大家把空调调整到合适的温度。”

7月22日上午,记者兵分三路,全程跟随“自然之友”北京的志愿者,深入测量现场,与志愿者一起“为北京的公共建筑量体温”,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城市的温度和志愿者的故事。

实测京城体温

10:00~11:00

10:37中关村海龙电脑商城二层

10:39北京站(售票大厅)

10:40五棵松耀莱成龙国际影城售票大厅

11:00~12:00

11:45新东安商场味千拉面

11:50国家大剧院一层售票厅

11:03北京站麦当劳店内

12:00~14:00

12:20中关村E世界地下一层

12:03北京国际饭店店内

13:20国家博物馆地下一层古代中国展厅

为了做到测量数据的准确、客观,志愿者参考了国家公共建筑室内标准, 100平米以上,要测量到5个点,而且远离热源、通风口、墙壁,因为这样可能会影响测量。多层建筑测量几层,每一层选取不同的测量点,而且每一层需标出入流量、通风口、人体的主观感受。电子测温计也经过工作人员的矫正,在每支温度计后都标注了偏差的度数。

测量中发现的部分问题:

志愿者发现与少儿相关的公共建筑室温较低,如上所述的北京儿童医院,还有国家图书馆少儿阅览室23.3℃;

一些多层的商业购物场所,中央空调各层的空调温度不能单独设置,或少有人定期调节,出现顾客多时温度偏高且空气不流通,顾客少的楼层温度又偏低;

公共交通工具尤其是地铁的空调出风口直接向下对准乘客,且设置较密集,会将凉风直接吹到乘客身上,容易产生病患。

测量改变生活

“志愿者之前也许不在意,但是通过测量室温,就会开始关注这个事情。”

杭州“绿之翼”环保社团指导老师戚老师8年前参加过国内首次“26℃空调节能行动”,时隔8年,她和社团的志愿者们再次行动,走访了当地的25个公共建筑。戚志坚说,仅有一家电信大楼的温度低于26℃,从测量情况看,这些年公众的节能意识增强了许多。

参加活动的志愿者大学二年级的学生xxx7号也参加了测量活动,她说这半个月来自己的改变很多,“家里人特别支持我。在我的倡导下家里的空调基本保持在26℃”。资深环保人士丁宁自1989年就知道了空调26℃这个宣传,在她的家里空调基本是摆设,基本不用,夏天主要使用电扇降温,“它应该成为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志愿者张雪娇说:“在微博上看到这个活动,挺感兴趣。平时和朋友出去玩或者吃饭的时候随手就测测温度,并发到微博上。”自从成为志愿者,张雪娇更加关注室内温度,以前办公室的空调会开到26℃以下,她用手中的温度计随手一测,温度偏低,就会自觉地调高一点。

网友热议空调温度

商业银行、写字楼等场所的低温引发了办公室一族的不满。

网友@阿布格里卜说,“其实吧,拿我所在的公司来说,夏天也得穿厚厚的西装制服,导致空调不得不开低,要不真闷得受不了哇!估计银行业那些制服不比我们薄!唉,没办法!”。

网友北京木玉说,“每天在办公室都需要穿上厚衣服,真是气愤之极!我该怎么办?”。

大家或怀念没有空调的自然风,或分享节能经验。

网友@river_zxx:“用空调总觉得气闷,还是风扇好些,最好是大蒲扇,摇起来又凉快又减肥还可以假装诸葛亮”。

网友 @李光星松格:“我用空调一般不超过20分钟,降下几度来就关,算是略微改变一下小环境,该出汗还是要出,就是这样的季节。固定设26℃,对身体、对资源都是浪费!”。

觉醒的公民意识

从测量水污染、电磁辐射、空气质量PM2.5,到现在的“为城市量体温”,人们越来越自发地用亲身参与的形式,用测量的手段关注身边的环境状况。在这些志愿者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公民意识觉醒下的身体力行。

发动普通公民来测量,在测量过程中让市民了解到相关数据其实是和我们的生活、健康密切相关的,这走出了培育公民社会的第一步。

“公民社会的建立只能是一个慢慢培育的过程。只有当大家觉得身边的家园,是可以靠自己的选择,成为一个有正反馈的、健康有序发展的家园时,中国的环境问题才有戏。”丁宁说。

数据连通生活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们依然可以将自己随手测量室内温度的时间、地点和温度,以文字配图片的方式发送到新浪或腾讯微博,加上关键词#空调26℃#并@自然之友,就能让更多人感受到不同城市的节能意识。

此外,在公益组织建设的温度标注地图map.iyiyun. com上,我们也可以将测量数据在这里。通过公民的踊跃参与,我们将看到一个遍布全国的城市体温实况,这个平台将更广泛、长期为公民开放。

“通过发动和建立这个平台,能够拉近我们和数据之间的距离,搭建数据和生活之间沟通的渠道。Ngo就是不断地通过社会发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郭慧说。

乐活眼看“26℃”

26℃其实是一个弹性标准,它强调的主要是“合适的温度”——既能节约用电,又不会造成温差过大而影响到身体。

空调设在26℃不仅节能,而且可以减少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空调耗电是季节性的需求,已在很多发达城市中占夏季电力高峰期负荷的40%左右。负责人郭慧介绍说:“设置空调温度每增高1度,可省电6%~8%,一个夏天一台空调可以节省27度电。而空调的设定温度每降低1℃,耗电量就会相应增加10%。”

从医学角度来讲,26℃也是人体感知的最佳舒适度。

室内外温差不可超过5℃,否则会加重体温调节中枢负担。若温差过大,从火热的室外进入阴凉的室内时,人体就会出现头晕、易倦等反应,人体免疫功能也会出现下降。另外,由于室内外环境不同,长期处于相对极端的温度下,身体调节能力失调,久而久之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空调病。

此外,睡眠时还应再高1℃~2℃。天气再热,室温也不宜调到24℃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