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运用肝脾相关理论治疗2型糖尿病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运用肝脾相关理论治疗2型糖尿病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3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315-01

【摘要】消渴之病因病机,历代多以阴虚燥热的证候多见,然探求燥热之病因,多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有关,但这些因素均与肝脾有着密切的关系。此文从肝脾相关的理论来讨论消渴,在治疗消渴中重视疏肝健脾法。

【关键词】糖尿病 肝 脾 疏肝健脾

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范畴。从唐代以后至明清对消渴病的认识渐趋一致,多以阴虚燥热立论,方法多从朱丹溪的“三消”论治,即上消多饮,中消多食,下消多尿。近代也有从阴阳、气血津液方面论治的。然而,随着现代医学对消渴不断认识的深入,对其病因病机提出了以往不同的观点,“气虚消渴”、“脾虚消渴”、“肝郁气滞”、“痰浊阻络”、“毒邪伤络”等学说。[1]这些学说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和发展了消渴的发病机理,从而有效的指导临床治疗。由于现代人以“三多一少”为首发症状就诊的较少,多以乏力,四肢倦怠,烦躁等症状,故对消渴的辩证已成为近来中医辨证论治的关键。目前关于消渴病的研究有很多,然疏肝健脾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肝脾相关理论

传统中医学理论认为:肝主疏泄,调气机,畅情志,助脾运,男子排精,女子月事也要依赖肝之疏泄。肝主藏血,人动血则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与肝脏。肝既疏泄无形之气,又贮藏有形之血。故肝是气血的调节枢纽。脾主运化,主升清,脾为“后天之本”, 脾为全身气机升降之枢纽,升则上输于心肺,降则下行至肾与膀胱。然肝脾同居腹中,肝属木,脾属土,肝脾关系密切,从生理上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主要表现为肝主疏泄和脾主运化之间相互促进,肝藏血和脾统血之间的相互配合。

2 肝脾相关在消渴病机中的作用机制

2.1 脾虚在消渴中的作用机制: 脾虚失其散精的作用,不能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使津液干涸,化燥生热,从而产生口干口渴,诚如李杲所言“脾气不足,津液不能升,故口渴欲饮”。脾虚失其散精的作用,不能将津液输于胃,则胃阴亏虚生热,则产生善食易饥,如《慎斋遗书》中述“善食多不饱,饮多不止渴,脾阴不足也”。脾主一身肌肉,若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肌肉失养,则会出现消瘦,乏力等。若脾气不升清,水谷精微不能上输于心与肺,脾气下陷,清浊不分,从小便而出,故小便量多,混浊而甜。如清代•林佩琴《类证治裁•三消论治》中所言“小水不臭反甜者,此脾气下脱证最重”。从以上的发病机理看,脾虚与消渴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然涉及其他脏腑。饮食不节,恣食肥甘,则易致脏腑痰湿内生,壅遏中土,土壅木郁,木郁不达则化火,日久伤阴,则发生消渴。

2.2 肝郁在消渴中的作用机制: 情志抑郁,肝失调达,而导致气机郁滞,气郁化火,消烁肺胃阴津而发为消渴。诚如刘河间在《三消论》中指出:“消渴者…耗乱精神,过违其度,而燥热郁盛之所成也,此乃五志过极,皆从火化,热盛伤阴,致令消渴。”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三消》云“心境愁郁,内火自然,乃消渴大病。”肝脏体阴而用阳,内寄相火,阴亏而肝阳无所致,相火妄动,进一步燔灼阴液,阴越亏,火越动,即所谓的内火自然,乃消症也。可见肝失疏泄与消渴的发病有着密切的联系。

2.3 肝郁脾虚在消渴中的作用机制:肝主疏泄的功能在促进脾胃运化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与脾的升清有密切的关系,如唐容川之《血证论》中日:“木之性主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则水谷乃化,设肝不能疏泄水谷,渗泻中满之证在所不免。”肝之疏泄异常,脾升清及胃降浊的功能皆会受到影响,正常的脾胃运化便由此出现障碍。脾胃相互表里,若肝气横逆克土,不仅可致胃受燥热损伤,胃火炽盛而消谷善饥;而且可引起脾胃升清降浊功能失司,水谷精微不能运化、转输、濡养全身肌肉而下流注入小便,出现形体日渐消瘦。正如《灵枢•五变篇》曰:“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夫柔弱者,必有刚强,刚则多怒,怒则气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有消肌肤,故为消瘅。”消瘅即消渴,肝失疏泄必将乘脾,脾失健运,气血亏乏,五脏失养则皆柔。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水谷精微充足,才能不断上滋肝,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得脾所输布的水谷精微滋养,才能使疏泄功能正常运行,而不致疏泄太过。如叶天士指出:“木能疏土而脾滞以行。” 若脾失健运,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气血生成乏源,久之则“脾虚致消”,精微气血不足,日久必影响肝之藏血,肝血不藏,疏泄失职,精微在体内蓄积,无法达于四肢百骸,汗毛孔窍,又加重消渴。《证治要诀•三消》曰:“三消,久之不治,气虚极化生无权则更少,气阴两虚之症成矣。”故消渴的病机仍在于肝失疏泄,脾胃运化不及,积热内蕴,日久化燥伤阴而致消渴。由上述可见, 肝脾功能异常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重要病机,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要重视疏肝健脾法。

3 疏肝健脾的干预意义

脾虚可致消,肝郁也可致消,故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应重视疏肝健脾法。历代医家多从健脾,疏肝方面治疗消渴。朱丹溪对消渴泄泻的治疗常用抑肝健脾法治之,采用白术芍药散。祝谌予[2]认为治疗糖尿病用广木香、香附、五灵脂、赤芍、当归等疏肝调气化瘀之品。现代大家施今墨治疗糖尿病常采用黄芪、山药等补脾之品,程益春[3]治疗老年糖尿病,认为“健脾医消”为关键,常选四君子汤和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刘岱麟[5]用逍遥散加减治疗糖尿病60例,他在逍遥散的基础上加入生黄芪50g、枸杞子15g,运用时纳呆加鸡内金、生麦芽,不寐加枣仁、黄连、肉桂等。结果临床痊愈22例,显效15例,好转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关于疏肝理气治疗消渴的方剂与案例在《普济方》、《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问斋医案》、《临证医案指南》等古医籍都有论述。现代医学期刊中也有不少用疏肝理气方法治疗消渴的病例,现在临床上也已有应用疏肝健脾法治疗糖尿病。[5]

由于现代人工作生活的压力逐渐加大,人们长期处于紧张压抑的环境中,从而导致肝气不疏,气机运化失常,同时伴有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出现了营养过剩这一现象,造成脾的运化造成很大的负担,久之必致脾胃虚弱。肝郁与脾虚互为因果,使气血津液运化失常,最终导致消渴的发生。故消渴早期多以脾虚肝郁为主要病机,临床上在治疗消渴的过程中多重视疏肝健脾法。

参考文献

[1] 南征,高彦彬,钱秋海.糖尿病中西医综合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5-115.

[2] 祝谌予.糖尿病证治[J].中医杂志.1986,27(6):10

[3] 冯建华等 程益春教授辩治老年糖尿病经验述要.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6,20(5); 328

[4] 刘岱麟.逍遥散加减治疗糖尿病60例[J].时珍国药研究,1993,4(4):8-9

[5] 吴大真,刘学春,董静等。现代名中医糖尿病治疗绝技[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83-184

作者单位:250014 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