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化产业大发展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化产业大发展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将把文化产业列为今后国民经济重点扶持和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这标志着文化产业将呈现一片大发展大繁荣的景象。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的涌现,而作为拥有诸多富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人才的高等学校,必将成为文化产业大发展的主阵地。基于以上背景,文章在对国内外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及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办学理念、培养模式、政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途径,以期在文化产业大发展背景下找到一套两者协同发展的合作机制。

关键词:文化产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C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10-099-03

21世纪被誉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世纪”,国家与地区间的竞争将越来越体现在对人力资源与智力成果的培育和发展方面。因而,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研究是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与人的发展的现实选择,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高全民族创业素质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项战略举措。因此,通过对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结合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期在两者间找到一条互助发展的合作道路,从而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国内外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比较研究

1.国外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概况

国外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始于1947年的美国哈佛大学,随后逐渐波及其他国家并受到广泛重视,对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他们之所以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形成一套较为成熟和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与模式,具体如下:(1)从战略的高度规划与设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以时展为导向,注重个人发展、产业振兴与社会进步的有效融合;(2)从创业教育的目标人手,把创业教育分为培养岗位创新者、创业者及创业学者进行因材施教,同时十分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协同发展,开发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综合型、普及型和系统型的课程体系;(3)营造良好宽松的创新创业氛围,通过举办各种创新创业竞赛,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尝试与创新,注重通过模仿使学生获得感性体验;(4)通过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与大学产业科技园对接机制,积极鼓励和扶持广大师生进行创业实践与探索,并为其提供政策、市场和融资等全方位服务。

2.国内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相较于国外起步较早并如火如荼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我国该项工作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取得一定进步,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1)目标不够明确: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在于政府推动,很多高校没有真正明白创新创业教育内涵,仅将其当作一门素质教育课程,更不用谈与产业发展相结合;(2)学科地位边缘化:大多数高校尚未将创新创业教育列入主流教育体系,目前仍未建立统一的系统性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在教学投入和管理方面未给予高度重视,因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3)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由于现有教学条件的限制,国内大多高校仅停留在对创新创业教材的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上,缺少让学生参与灵活多样的教学互动与实践活动,更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闭门造车;(4)教学内容五花八门:由于缺乏统一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大纲,各高校采用的教材、实施的教学内容与方法都各不相同,因而教学效果也各不相同;(5)师资队伍参差不齐: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基本由学工线上的行政人员担任,鲜有专业教师介入,拥有企业管理经验的创新创业型师资更是凤毛麟角,从而使教学效果大受影响;(6)支撑教学的课程学术研究有待系统化和深化:由于多数高校目前尚未将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同时又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指标,因而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仍无法找到具体可行的实现路径和突破口。

总而言之,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仍然任重而道远。因此,各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亟须认真思考和寻找适合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新途径,在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时展新潮流,努力研究把握好诸如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大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挑战,力求寻找一条双方合作共赢的协同发展机制,力争发挥后发优势,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文化产业大发展与创新创业教育

1.文化产业大发展依赖于创新创业教育

文化产业作为知识和资本密集的新兴产业,主要利用知识创意等要素来生产有形无形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是基于“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因而特别需要那些富于灵感和想象力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然而,正是那些拥有创新意识、敢于突破传统和富有探索精神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能给文化产业带来无限的创意与价值。因而,美国、英国、韩国和日本等文化产业强国能够取得大发展,无不将培育创新创业型人才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头等大事。在文化市场激烈竞争的背后,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和人力资本的博弈,人才优势已经成为发展产业的主要制胜因素,人才资本的积累培育和分配调控逐渐成为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文化产业要素市场的关键要素,一个国家要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要紧紧依靠并且培养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长足的发展。

2.文化产业大发展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深入

在经济、信息全球化的时代,文化产业由于其低成本、高附加值等特点,不仅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主要途径,而且逐渐成为影响全球、国家和城市发展趋势的重要战略要素。据世贸组织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全球文化创意商品国际贸易在2002-2008年间的年增长率达8.7%,创意产品与服务的出口值2008年达4244亿美元,尤其是2008-2012年各主要文化产业大国无论在规模和速度上更是经历了飞速的发展,这些都显示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时代已经来临。与此同时,在文化产业取得巨大发展之后,为了获得更大的进步,许多文化产业强国又会回过头来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其后期的教育投入和支持力度往往比前期更大,这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然而,反观文化产业刚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其教育投入与从业人员均处于较低水平,据2008年我国经济普查显示:文化产业从业人数为1182万,仅占全国从业人员的1.53%,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文化强国近5%的比例,并且其教育投入更是微乎其微。

由此可见,在文化产业大发展背景下,高校教学与文化产业合作会史无前例地凸显出来,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越多具有创新创业型人才,就越能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就越能不断进步、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三、文化产业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

1.以文化发展为引领,实现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共同进步(目标)

首先,在宏观层面上,创新创业教育要始终树立为社会服务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宗旨,紧紧把握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时代脉搏,从战略的高度审视和规划其目标与方向,积极融人文化产业振兴计划,努力培养既注重实现自我价值又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其次,在中观层面上,要明确创新创业的利益导向问题,加快文化创意的转化与产业化运作,统筹创新、创业与创投三者的关系,最终实现以创新推动创业和以创业促进就业的目标;再次,在微观层面上,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要抓好顶层设计,紧盯文化产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树立“做中学、干中教”的核心理念,充分认清教育规律、育人规律、认知规律和思维规律之间的关系和先后顺序,要以创新的精神来办好创业教育;最后,创新创业教育要充分认识不同个体的差异和需求,紧紧把握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历史背景,有针对性地采取差异化个性化的开放式教学大纲和培养模式,建立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的跨专业交叉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出具备广阔视野和博学多才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2.以文化创意为抓手,促进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共同提高(方法)

首先,在充分明确文化产业与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的前提下,努力寻找双方的契合点,围绕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精英培训,有针对性地将课程建设划分为知识传授、素质教育和能力训练等三个模块,全方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业素质、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其次,进一步理清创新与创业的关系,广泛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积极鼓励和培养广大学生发挥、发展个人兴趣特长,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创意的灵感与火花,让创意活动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常态,最终实现创新之启发、创业之模拟和就业之提高三大功能;再次,要深刻领会文化创意产业小团队、低成本、易创业和高产出等方式及特点,结合高校学生思维活跃、眼界开阔和创新意识强等特长,鼓励他们结合自身专业围绕文化产业进行创业探索,在有合适的市场时机和融资渠道的条件下,尽可能孵化出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意团队;最后,高校应从整体上去推进和实践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反复的实践与探索逐步确立以创造力价值链为核心的教育目标与理念,让学生逐渐学会以理性的思维看待未来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风险,启发其创新思维并创造性地思考未来,最终帮助他们获得和掌握对社会及市场的判断力和洞察力。

3.以文化产业为纽带,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长效机制(路径)

首先,高等学校要充分把握文化产业大发展带来的机遇,努力吸收校外各界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校友网络,逐步形成校内外资源的良性互动与优势互补,以“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项目平台与技术支撑;其次,充分依托各地文化创意博览会与文化创意园的平台,依托其产业集聚的优势打造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平台;再次,通过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实现校内创业园与地方创意园间的实时对接,充分发挥政、产、学、研优势打造全方位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广大学生提供各个层次与阶段的实践模拟演练机会;最后,打造一个高校、产业和企业联动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逐渐形成一个集创意、创造、创业、创新和服务于一体的价值链创造流程和创新创业产业生态,最终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技术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4.以文化创新为突破,实现文化产业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成效)

首先,要高度重视文化创新对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要不断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其次,要高度重视文化产业技术创新,通过引入现代高新技术及相关手段不断丰富文化艺术的价值内涵与表现形式,同时不断拓展艺术的创造思维空间以培养更多富有开拓创新意识的文化企业家和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文化人才;再次,要结合新兴文化业态发展和产业技术创新项目,以创业精神促进新技术的产生和研究者的创业愿望,鼓励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到文化产业园区自主创业和到文化企业转化科技成果,从而使科技创新逐渐成为推动和增强文化影响力和表现力的新引擎;最后,通过全力培养和打造一批创新型文化科技人才以及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依靠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在文化与教育的有效融合中,不断激发和引导文化创作者的创新意识、思维和潜能,通过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共同提高和增加文化产业的物化价值和非物化价值,最终使文化产业与创新创业教育在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过程中逐渐形成可持续的协同发展机制。

四、结语

努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当下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培育能够承担民族振兴大业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因此,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当下,国内高校应该以更加开放和积极的态度迎接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效融入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浪潮并将其提高到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通过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发挥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作用,时刻保持与文化产业市场的紧密联系与高度融合,努力寻找一条符合我国教育实际的创新创业教育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新道路,努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创业型复合人才,从而为我国经济社会与文化产业大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持。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度研究课题“文化产业大发展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编号:SCG069);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成果(编号:2013Z01);浙江财经大学教改课题(编号:JK201114)]

[孙福兵: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学讲师,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企业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研究。陈颖: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学讲师,企业管理博士,主要从事创意经济与创新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