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黄鹏霖:“思考”着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黄鹏霖:“思考”着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

黄鹏霖,台湾知名设计师,他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出国留学,15岁在就读国中时就开始半工半读,白天到学校上课,晚上在ktv打工,为生活忙碌打拼,高中时只要有时问,甚至兼职多份工作。在某次的因缘际会下同学引荐黄鹏霖至其父亲的室内设计公司面试。喜欢艺术、建筑以及绘画的他,发现了自己的设计天份。从此便开始了他的设计之路,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在室内设计产业中,由于业主通常是有需求才会涉及到此产业,所以许多业主对此产业其实非常不熟悉,通常会把设计和装潢混为一谈,但实际上这两个领域卓然不同。

传统室内装潢产业中,设计师被视为执行者、采购者,负责完成业主交托的所有任务;但在TBDC,设计师的定位是顾问的角色,设计师不可全盘依照业主的要求去完成任务,因为业主对于设计观念较为薄弱,可能会导致业主替自己想出一个到最后让自己不满意的设计,换句话说,业主想象中最理想的样子,也许不是真正最理想的样子,设计师有义务去引导业主以正确的观念思考,去设计出业主真正会喜欢的设计。

我们强调设计的弹性,需要照个人的需求、兴趣、喜好来为设计提供依据,如此才可发挥出设计最大的效用,但问题就在于,业主有时候不是真正了解自己,或者是说,业主不了解什么样的设计才是适合自己的,因为室内设计是非常精密的一门科学,差了一个颜色或是差了一个弧线,便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观感,所以,对于没有设计概念的业主而言,他们心理所谓的需求或许不是他们真正的需要,这就要靠设计师的观察和经验来引导业主找到真正的需求。在一个设计项目一开始时,不请业主提供平面图,不看现场,也不需要业主特别说明想要的空间格局,更无须准备想要的图片感觉。

为什么呢?因为设计不应该从风格着手,而是从生活开始思考 因为一笔设计预算,在交给设计师之前,业主想象的未来生活空间,往往是片段的,故TBDC通常会以“聊天室”的方式进行,唯有通过专业设计师的整合,从生活片段中取舍需求,才能转化为理想的住宅。需求不会由使用者提出,业主通常是天马行空的说出喜欢的居住空间,设计师必须仔细去分析聊天过程中所透露的讯息。因而,设计师和业主沟通的重点在于经营聊天空间提出主题,引导不同的业主说生活故事,然后串联每次聊天的生活故事片段。这个阶段会花很长的精神与时间在讨论生活的细节上头,讨论生活的细节,例如:睡眠时间、习惯、喜好的音乐、饮食习惯、休闲活动、沐浴方式、驾驶什么样的汽车、有着什么样的穿衣风格、有几本书、几片CD,试着借着种种线索去拼凑出这个业主真正的需求会有哪些,对使用者有全面性细节的了解后,才能着手去分配与规划空间。而聊天室的内容要注意细节的引导,如何引导很重要!设计者要懂得广,注重细节,观察力要敏锐,要像做身家调查样的仔细,懂得利用地毯式聊天法,归纳整理并提出专业建议,从心理学角度聆听、观察使用者的需求,而不是被业主的“假需求”制约了。

美好空间不可能永远停留在观赏的表像层次,眼花撩乱的鲜艳色彩、过度装饰的雕栏玉砌,及具有醒目特征却不切实际的设计,是不负责任的设计手法,尤其生活不只存在华丽展示品的艺术廊道,回归最原始需求,能负担人体工学的机能性规划才是居家环境的主要关键。当旧时代设计重视繁复中的变化,让空间在不断被填满后阻挡动线自由呼吸的可能,现代设计讲究简约风格中的时尚感,不可偏废的功能性及实用性是既定计划中必须被执行的首要条件,也是空间深层内涵中隐形的美好。设计师创造空间语言,空间创造住宅品味,这是人们用视线解读所有立体或平面的文化符码后,阐述出意义之外的内涵,设计师应该更设身处地为业主考虑机能。作过后的设计才能融入机能特质,让生活不只是时尚品味下的产物,更能成为极具功能性的场域。

我最感到自傲的是我们操作设计的精神。所有设计皆因机能而起,设计者担任的角色即是透过设计让空间完全符合居住者所需,同时,以科学的方式解析所有机能,以人体工学收编居家生活中一切细琐对象。不论空间大小,TBDC有一套很科学的空间配置方式,先将生活中需要的空间确定,例如分为10个区域除以30坪的空间,每个区域约为3坪,再从其它空间作调整,例如洗衣间只需要1坪,便将其中2坪挪给更需要的区域使用;非常强调屋主必须去思考每一个空间与自身生活的关系,调整不必要的装修,将空间整理到最佳状态,把收纳、动线、格局、机能4大重点以人性化角度量身订制及规划,空间才最适合长期居住。反观,要把空间搞炫很容易,随便几个手法套进来,效果马上跳出。然而,这样的操作乍看很炫却很不负责任,只稍放到时间下检视,乏味感便立即显现。

换言之,设计住宅空间的学问不少,敢以负责的态度执行住宅案更是少之又少。21世纪的今天,现代住宅空间必须函购的机能远比过去复杂,当消费已经成为生活中种必然的行为,当人们每天都必须与对象为伍,居住空间又如何能忽视这些对象的存在?如果设计仍旧停留在表相的浅层规划配置,却忽略现今生活所隐含的复杂性,又如何能成就一件好设计?

光点蔡邸

本案业主对空间的品位要求相当高,设计者与之充分沟通后,将原三房两厅改造为单一的开放空间,作为业主的单身住所。设计者运用不锈钢线条修饰梁线,并将大量黑色做为视觉基础使用在不同的媒介材质中,大面积夹板与深色木皮强化了空间的深度与层次。灯光的设计摒弃了普遍的做法,不以灯光照度为基准,而是为营造慵懒的空间氛围为诉求,设计者将自然元素材质融入了不锈钢、墨色玻璃及黑石英砖等人工材质之中,展现出内敛低调稳重的气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案的照明设计,照明非以一般住家的设计规划,但在功能、视觉与氛围的掌握上同样必须取得平衡,设计者将整体照明设计区分为三种型态:第一种为天花反射漫设照明,属功能性照明,当灯光全开时,可以透过漫设照亮空间。第二种为垂直面光源,为重点照明设计,如客厅设备柜、电视台面下方、书房架高地板灯光等,为视觉延伸照明,让量体的重量感因光线而产生变化。第三种为点光源,氛围性的照明,利用天花射灯与地面射灯局部交错使用。在设计中,材料的挑选与光线有着极密切的关系。由于空间框架的限制性,造成区域空间尺寸无法单独充分使用,例如客厅电视墙采用黑色烤漆玻璃,就是利用黑色的延伸感搭配反射的特性,使视觉上得以延伸,并透过反射解决沙发到墙面纵深不够的问题,主卧室床头墙面黑色乳胶漆处理亦是。

结构柱与结构梁向来是空间中必须处理的问题,此案柱与粱处于客厅与书房中间的位置中,设计者结合照明设计,使用不锈钢板做为基础,做成L型装置,并结合天花反射照明与地面点光源,原本为“实”的结构,变成“虚”的存在。总体而言,本案重要的是展现

了不常见的氛围设计,却又同时包含了住家的功能性,这才是我们值得借鉴和欣赏的。

长虹春晓卓邸

此案位于台北郊区,是难得一见有满窗绿意的房子,在预售屋阶段开始规划起,让空间格局从零开始,完全使用者的需求量身打造。原来建商所设定的厨房紧邻后阳台,是封闭型的空间,而大片窗景则被客厅和两间卧房所占据,空间利用十分可惜,于是考虑调整空间配比,让客厅、开放式厨房变成生活的主要空间,创造一进门的宽敞感,最重要的是让窗外无价的绿意成为家中最大的一幅装饰,不论躺在沙发上或是用餐、烹饪,一转身就是美丽的绿树风景。

玄关以黑色石英砖垫高搭配深色柚木柜,让人从深色调的玄关处走向明亮采光的客厅时,有豁然开朗的宽敞感。用书墙取代电视成为空间重心,让家自然而然散发书卷气息,利用不锈钢柱做为支撑,让电视可随主人的视线往两旁旋转,就算一边做菜也能看新闻。

为了让成排的绿树窗景达到最佳的利用,将窗景分给最重要的客厅、餐厅和主卧房,让这三个使用者最常走动空间,可以望见最多的绿树,并且在空间中央砌起道白砖,让白砖的粗犷衬托黑色壁炉的现代感,和书墙彼此呼应。

开放厨房特意规划书柜,烹饪时方便拿取食谱,因为厨房位置的转移,让空间的公共、私密区可以一分为二,当朋友来访时,客餐厅形成一个宽敞的聚会处,让厨房从单纯烹饪场所提升成社交生活的重要场所。

虽然乍看这个空间由黑、白和不锈钢色系组成,似乎有点冰冷,但整户空间都使用灯光自动控制系统,特别针对不同的情境设计光源的变化,搭配从不锈钢书墙后漫射的光源、餐桌上方局部的间接灯光,都适时的点缀空间温度,搭配利意以柚木、檬木表现深浅层次,自然让家在简洁之余,更是充满大自然的温暖气息。

书房区和客房的功能合而为一,利用折迭床将床藏进柜子里,平时就是完整的衣柜立面,让使用者享有最宽敞的书房空间,如果遇到亲友留宿,只要把床翻下就是客房,另外,右侧展示柜还有暗门设计,让男主人有快捷方式通往更衣室和浴室,让空间格局成为环绕的动线,行走更不费力。

更衣室的设计完全依屋主的需求规划,从小配件、包包甚至依上衣不同的长度与屋主身高及收纳量来计算衣杆的高度及分隔规划,让使用者拿取更为轻松。

本刊特访黄鹏霖

在您的文中提到以聊天的方式,收集业主生活的片断,规划空间力求将人文渗透到空间之中。这其中包含两个问题1、关注业主生活中的细节,在理解业主需求的过程中设计师自己的意识会不会凌驾于业主的需求之上,2、您理解中“设计师”这一个职业称谓的背后,是否还应更多的肩负“社会”意义,不仅只是空间“售卖机”?

1在做设计的过程中,充分了解业主的需求是很重要的一部份,将功能性纳入设计之中,其中常会有冲突的部份,好的家居设计并非只是以风格为主,而是要取得平衡,并引导业主的生活品质,我们认为设计师提出的意识应为生活体验,透过分享与沟通,创造与提升属于业主的生活方式。

2职业名称后面只要有师的行业,其实就是指专业的人员,商业行为与社会意义应尽量异中求同,提供专业的建议,并非仅为了增加收入而贩售设计,有时候我们甚至认为自己比较像是贩售“生活方式”,像是透过材料媒介进而实现绿生活,如增加日照面积与时间减少电灯使用时间或是提出乐活生活概念等,居家不单纯为居住功能,应添增生活方式与痕迹,提升业主的生活品味,增加素质。

各行业间都存在很多相似性,比方歌手在家基本不听自己的歌曲,厨师在家不做饭等等(当然也不是全部)。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医不在自医”,那您可以给我们描述一下自己家的空间风格吗?

设计自己的住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总是会认为可以更好,就会不断的调整与实验,家是自我风格的一个空间,所以我的住家很“我”,原始的材料痕迹,大空间厨房与视听空间,难以文字说明,把这些年的生活体验全部融合并放在同一个空间中,有机会来喝杯咖啡,体验一下我的生活方式。

设计师是一个美好生活的创造者,抛开一个先天的“天分”、后天的“技巧”,我觉得“性格”也是主导设计方向至关重要的一点,首先你必要要热爱生活,对生活有自己的理解,那我想问一下,在您的感觉中“家”大概是一个怎么的词眼,在您平时的生活中一般都是怎样渡过休闲时光。

家,是自我的性格的一个空间,可以放下身段,放松平日紧绷的情绪,BE MYsELF。或许因为是设计行业的关系,在家中的休闲不外乎是听音乐、看电影、阅读与下厨,享受无人打扰的时光,早晨的一杯EsPresso,每个角落都有淡淡的咖啡香味,搭配缓缓的音乐,拿著书做在阳台边,或是来个Brunch时间,其实大多时间都是让自己处在轻松愉快的情况,随意与随性的过着。

“先锋的打扮,锐意的言辞”,大众对很多大陆设计师都是这种印象,请问您,在台湾民众对设计师(室内)大概是什么印象,室内设计是个新兴行业,在祖国大陆来说也只有不到30年的发展历史,从起初的装满到装饰装修再到规划设计发展的势头不可谓不迅猛,请问室内设计是应该像艺术朝高雅少众发展,还是应该像理发店一样,布满城市的角落,换言之,民众的审美情趣日趋变化发展,设计师怎样才能准确的把握时代脉搏?

台湾民众这几年才真正能理解设计师与装修工程人员的不同之处,因为过往条龙的方式,导致许多人认为设计师与工程是同一件事情,随着社会地位的高低与需求,相对会产生许多不同面向的设计师,因为一个城市里面形形的人都有,难以去划分每个设计单位或是设计师的社会地位,设计师首先要能够有专业知识,因为国内现在不缺乏设计师,但是缺乏对生活对文化体验的人,发展方向是必须随时调整的,不断的观察、吸收、让自己保有能量,透过竞争与交流,才能掌握市场动向与潮流。

在您的人生历程中,涉及很多职业“身份”甚至还组建过乐队,不同人生阅历对于您来说有着怎么的收获?

就像上面提的的生活体验,不同的身分会遇到不同的环境,遇到不同的人,能够认识人群,并体验过不同的生活,那是一种很棒的感觉人生不能重来。

您的专案涉及的城市很多,如何看待不同城市的设计气候,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地域特性?

地域与气候是必需要注意的,我们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都会先去了解民情文化,并透过甲方与施工队,了解因为环境造成工艺上的问题,设计方式就必须随着调整,像是线城市与二线城市,对于生活方式就有极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