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控制与消除麻疹的策略和主要障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控制与消除麻疹的策略和主要障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策 略

[3]首先是疫苗免疫策略:WHO推荐采取三步策略,即首先开展初始强化免疫活动,迅速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其次加强常规免疫接种工作,使人群保持高度免疫水平;最后再定期开展后续强化免疫活动,消除人群中的易感者。目前,我国一些省份已根据当地的情况,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了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从全球来看,由于全球麻疹疫苗的接种率不太稳定,因此要利用一切机会给儿童接种疫苗;减少不必要的禁忌证,提高免疫接种率,同时开展接种率监测工作。在以加速控制麻疹为目标的国家,常规接种率至少应在80%以上;在已确定消除麻疹目标的国家,麻疹疫苗常规接种率至少在90%以上,初始强化免疫和后续强化免疫接种率大于90%。在接种过程中,严格执行接种技术操作规程,加强疫苗的冷藏贮运,正确实施接种,保证初免成功,这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根本策略

其次是疫情监测策略:监测是消除麻疹的关键措施,它可以指明传播模式、重点地区、病毒是否仍在循环、危险因素和作为将来病毒确证的证据。在监测工作中,首先应发现所有病例,加强疫情报告,开展主动监测,其次应判断流行的地区,判断流行地区比判断流行地区的所有病例更为重要。

第三是实验室监测策略:确定实验室的任务、培训实验人员、准备诊断用品、接受标本进行诊断和病毒分离。在实行消除规划的初期,实验室监测的重点是确定暴发,在规划后期阶段则是确诊病例。

主要障碍

麻疹流行病学特征的改变:①婴幼儿和成人发病增多,出现了"双相移位"的现象。美国在使用疫苗前的发病年龄高峰是2~9岁,其次为5岁以下儿童。1996年报道的病例中,小于12月龄的病例占8%,大于20岁者占33%,尤其是在学校等特殊人群中常可出现暴发。上海市在广泛使用疫苗后,麻疹的发病多年控制在较低水平,但成人发病明显增多。1984年15岁以上人群麻疹发病率为0.15/10万,占病例总数的15.4%;到1994年发病率已上升至3.22/10万,占病例总数的84.62%。②局部地区暴发疫情影响发病的全貌。在疫苗时代,局部地区的暴发疫情往往影响一个地区的发病,暴发疫情可占病例总数的60%以上。美洲区在开展消除麻疹活动后,麻疹的发病降到很低水平,但仍然出现暴发。麻疹暴发可有两种类型:一是在未免疫人群中的暴发,二是在有高度免疫的人群中的暴发。加拿大调查,2岁内儿童接种率达97%,仍可出现暴发,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儿童有免疫史。其主要原因是未接种疫苗者和初免失败者的积累,一旦麻疹病毒进入至虽具有高免疫接种率、但人群大量集中的环境(如学校、军营等),相对少的易感人群就足以维持麻疹病毒的传播而导致暴发。③外地输入病例的威胁始终存在。在麻疹发病率很低或无麻疹地区,外地输入病例常是引起发病或暴发的主要因素之一。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表明,42%的病例与国外输入有关。

麻疹临床特征的改变:①轻型病例增多,临床诊断困难。广泛使用疫苗后,麻疹轻型病例增多,单纯依靠皮疹诊断麻疹常导致误诊。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对8个医院临床诊断的126例麻疹、16例风疹病例进行血清诊断,发现误诊率达37%。②疫情漏报严重。根据全国疾病监测点的资料,我国1990~1994年麻疹疫情漏报率达24%~58%。③临床表现的新变化。表现为出疹时间参差不齐,传统第3~4天出疹者仅占50%,第2天出疹者占6.9%,40%的病例在第5天出疹,最长者可到第9天才出疹;皮疹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甚至可无典型皮疹。同时在急性期可有肝炎,成人麻疹发生率可达31%-86%,并可并发巨细胞肺炎和迟发型肺炎。

[3]影响发病的免疫学因素:①未接种疫苗。有人调查,只要有5%~10%的易感儿就可以维持麻疹病毒的传播,因此未接种疫苗是发病的主要因素。一些卫生保健工作人员、新兵、大学生、旅游者和从农村到城市的移居者均是麻疹的高危人群,一旦有传染源进入,很可能引起麻疹暴发。②原发性免疫失败。约5%~10%,主要是由于冷链系统和疫苗质量、接种技术和剂量母传抗体和病毒性疾病潜伏期接种疫苗受干扰所致。③继发性免疫失败。占2%~5%,主要是自然麻疹的减少,缺乏隐性感染的机会和免疫衰退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