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FDI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关系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FDI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关系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近年来外国直接投资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提高,也倍受关注,但现有的大多文献只重视研究外国直接投资与出口商品数量关系,而很少有人研究外国直接投资与出口商品结构关系,且已有的研究尚未进行较为深入和全面地研究,多见的只是针对某一方面的研究。本文结合相关数据,综合运用了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较系统地研究了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出口贸易额、初级产品出口、工业制成品出口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外国直接投资 出口商品结构 协整分析

一、外国直接投资与出口商品结构关系的理论综述

赫•克歇尔和俄林在大卫•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基础上,从生产要素禀赋差异说明了各国各自贸易结构形成的原因,该理论认为如果一国资本积累增加,就会引起比较优势的变化。

1.国外研究概论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弗农则从技术角度对国与国之间比较优势做了论述,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外国直接投资进入东道国后,在东道国设立生产企业,一方面,为东道国带来资本,增加东道国的资本积累,另一方面,给东道国带来技术、管理经验。资本积累的增加和技术进步都会影响到东道国相关行业和部门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而影响到出口商品结构。

1977年,日本一桥大学小岛清(K.Ko―Jima)提出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比较优势理论模式。该理论的基本核心是境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可称为边际产业)依次进行。边际产业投资理论主张按国内已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或边际产业顺序对外投资,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把原来国内的比较劣势产业转移到别的国家后转换成为东道国的比较优势产业,而东道国利用这些比较优势扩大生产,扩大出口。按边际产业顺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而保留本国比较优势产业扩大出口,既可实现产业国际性转移,又可促进贸易发展,优化本国的出口贸易结构,所以称为顺贸易导向的投资。

巴克利、赛勒等国外一些学者认为外国直接投资能提高我国汽车行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因此我国政府要继续吸引外资,对汽车行业进一步进行结构和技术改革,从而促进汽车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2.国内研究概论

江小娟通过对1991~1997年全国和外国投资企业出口商品结构的比较,提出跨国投资能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由初级产品出口向工业制成品出口转变。2002年,其再次考察外国投资的发展及其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分析外国投资企业对我国出口的贡献及其原因。通过对外资企业出口占我国总出口比例的纵向变化及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中地位变化的研究,得出外国投资企业对扩大我国出口规模和提升出口商品结构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宏霖、宋顺锋(2000)认为通过外国直接投资来促进出口是政府想吸引外资的主要原因之一。外国直接投资能够促进资本进入产业使其拥有国际竞争的潜能,跨国公司的全球机构能够促使他们进入国外市场。外国子公司不仅能直接带来出口还可以通过传授合适的销售策略、方法、步骤和销售渠道来促进出口[5]。

周俊芝、陆宝群(2008)通过实证研究得出:fdi在促进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的同时,推动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转化,因此我国应该继续坚定地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的政策[6]。

二、FDI与我国出口贸易商品结构的现状分析

1.外国直接投资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FDI是指发达国家或地区主要是跨国公司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方式将本国产业转移到次发达国家或地区或者通过在东道国直接进行产业投资,在获得利润的同时带动东道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现象。

近几年来,我国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上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投资结构与投资区域分布的调整。一是制造业领域投资出现新变化,投资重点由纺织等传统制造业向电子、通信设备、机械制造、石油、重化工等资金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转移。二是服务业投资增长将明显快于其他行业。随着我国服务领域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该领域,由此,服务业有望成为继制造业之后外商在华投资的新热点。近年来,服务贸易领域特别是银行、证券、保险业吸引外资增速迅猛。三是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下,中部地区吸收外资有所增加。最初由于我国鼓励外商投资于沿海开放城市,因此从连续多年外商在华投资的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吸收外资一直在全国占据绝对优势。但在我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大背景下,各地区、各部门研究制定了一系列规划、行动计划和配套政策措施并狠抓落实,中部地区对外开放开始呈现出新的气象。

(2)投资方式出现新的变化。一是外商独资成为外商在华投资的主流方式。20世纪90年代末以前,外商对华投资方式是以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为主,但在1997年允许跨国公司在华建立独资企业政策的激励下,许多跨国公司开始积极以独资方式开拓中国市场。2008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中,以中外合资企业方式进行的投资所占的比重18.74%,以中外合作企业方式进行的投资所占的比重下降为2.06%,而以外商独资企业方式进行的投资所占的比重高达78.27%,外商独资占了绝大比例。

二是跨国并购进入新的发展时期②。以并购方式进行的投资由于具有周期短、收效快的特点,在国际上被跨国公司广泛采用。由于中国长期缺乏关于外资并购的法规,而且外资政策取向中更偏重于新建投资,导致并购一直难成气候。2002年,中国启动了资本市场,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新法规,自那以后外国并购资本大量进入,占FDI的15%。随着国内生产能力的过剩和投资环境的改善,跨国并购将是中国利用外资新的增长点。

(3)外商在华投资战略性调整。一是在华研发机构将不断增加。科研开发是技术创新和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跨国公司为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降低研发成本,十分看好我国的科研环境。据统计,跨国公司在中国已设立的研发机构达200多个,其中近40家已具备相当规模,其主要集中在计算机、通信、电子、化工、汽车、医药等增长迅速的行业。近年来外资在华研发机构增加、档次提升,并出现制造中心、地区总部与研发基地一体化的趋势。

二是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初露端倪。随着跨国公司投资规模的扩大和投资水平的提升。原先分散投资、分散管理的模式已不适应其发展战略的需要,近年来,一些跨国公司纷纷将其地区总部转移至中国。据商务部消息,截至2005年底,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地区总部共40余家,集中分布在北京和上海。设立地区总部的跨国公司主要是来自欧盟、美国和日本。从行业分布看,主要分布在电子、通讯、机械、电器领域,入驻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以制造业和金融业为主,入驻北京的则更多从事通讯和IT产业。

2.引资过程及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引资政策存在负效应。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曾在我国经济建设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优惠政策”本身固有的局限性,况且相当一部分是以牺牲国家财政收入为代价的,使得其负效应也日益突出。首先,导致了资源分配效率下降,高素质的劳动力、资产、技术等都以很低的成本被配置到“外资”企业中去了。其次,特殊优惠使不同的企业处于不同的竞争条件之下,造成了不公平竞争。第三,优惠政策造成外资短期行为。只要优惠期限一到,一些靠吃“优惠饭”的中小外资企业就转移投资,以便继续享受优惠政策。

(2)核心技术含量不高。从中国引进外商投资的情况来看,所引进的技术大多数是二三流技术,真正属于世界领先技术的很少,这与中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目标相差甚远。即使有些外商提供了高新技术,但也没有真正将最新关键技术提供给中方,如果中国在技术上特别是具有战略意义产业的技术上总是处于落后地位,将无法和国外竞争,也将危及我国的产业安全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

(3)产业结构不合理。从总体上看,外商在中国投资的产业结构存在着地域分布过于集中、技术层次偏低、规模过小、一般性的劳动密集型加工项目过多等问题,低水平重复引进现象较为普遍,不仅不能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反而会使未来结构调整的难度更大,代价提高。

3.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1)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的直接影响。一是有利于提升中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FDI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了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向高技术产品出口结构的迁移,提高了中国工业制成品及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二是促进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的构成,即某类或某种商品的出口贸易额与该国整体出口贸易额之比。它是一国产业结构国际竞争力水平的反映,也反映了一国产业发展在国际市场中的规模、结构、机制和效益。FDI企业在我国出口产品中的份额逐渐增大,使得出口商品实现了从以初级产品为主向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根本性转变。

(2)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的间接影响。一是技术外溢效应和市场进入外溢。通过与FDI的联系,国内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国际市场信息,更好地与国外团体建立联系,分享FDI企业的贸易自由化成果 ,减少打入外国市场的障碍,利用FDI的信息、销售渠道和分销服务来促进出口贸易。FDI通过资本、技术、经营、管理技能的转移与扩散,提高了我国的生产与出口能力。二是贸易创造效应。即FDI可以在母国和东道国之间创造新的贸易机会,使贸易在更大的规模上进行,FDI会直接导致资本货物、中间投入物和技术与服务的出口,从而会促进母国的贸易。特别是,FDI作为先进生产函数的转移,会带来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和信息的跨国流动,因而从整体和长远上看,FDI会创造新的贸易和贸易需求,推动东道国向母国的出口贸易(小岛清,1987)。

三、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商品构成的影响

1.我国出口商品构成的变化

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初级产品比重下降

从表3.1中可以看出初级产品的份额下降幅度很大,从1985年的50.56%下降到2008年的3.43%,下降了近47.13个百分点,从重要出口商品变成非重要出口商品,而工业制成品的份额一直在增加,从1985年的49.44%上升到2008年的96.57%,由重要出口品变成主导出口品。我国出口商品模式从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演变成以制成品为主。从演进的趋势来看,制成品在我国出口中的地位将进一步上升,而初级产品的出口地位将进一步下降。

2. FDI对我国出口商品贸易结构优化

(1)外资企业在我国高新技术制成品出口中的作用。过去几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很快。1996年~2008年间,我国年均出口增长速度为21.44%,同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速度高达35.94%,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产品年出口增长速度比我国年均出口增长速度要快14%左右,而且出口额占全部商品出口额的比重增加的也很快。1996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仅为126.63亿美元,2007年已达3478.25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部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96年的8.4%提高到2007年的28.56%。

(2) 外资企业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的贡献。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机电产品占出口商品的比例持续上升。外资企业机电产品的出口比例和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由表3.4可知,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国总出口的比重与外资企业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比重都呈增加的趋势。1996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中外资企业占到55.8%,超过内资企业,此后外资企业在机电产品出口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加强;在外资企业出口中,机电产品所占份额不断扩大。1992年仅占35.1%,1999年超过50%,而到2007年这个比重高达74.30%,可见机电产品已成为外资企业的第一大出口商品。

四、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协整分析

上述只是对过去发生情况的简单描述和分析,要准确的说明FDI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长期稳定的关系,需要采用协整技术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1.模型建立、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本文利用我国1993-2008年期间的年度数据,采用协整技术对外商在我国的直接投资与我国出口总额、初级产品出口以及工业制成品出口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分析并做了因果检验。文中用EX,EXC,EXZ分别表示出口总额、初级产品出口和制成品出口变量,上述数据均取自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为了研究的方便,并考虑到各时间序列数据经过对数处理后不会改变其性质和关系,且更容易得到平稳的时间序列,所以回归模型中的变量均采用取对数后的变量,分别记为LNEX,LNEXC和LNEXZ。

2.格兰杰因果检验

协整检验结果告诉我们,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总额、初级产品出口、制成品出口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是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是因果关系仍需要我们进行因果关系检验。根据赤池信息准则(AIC)确定各变量的滞后阶数为2,对各变量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对外商直接投资、初级产品出口、制成品出口、出口总额进行了平整性检验和协整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如下结论:

从长期关系看,FDI与初级产品出口、制成品出口、出口总额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初级产品出口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存在着极强的相关关系;尽管LNFDI、LNEX、LNEXZ、LNEXC都是非平稳的,但就长期而言,它们之间构成了稳定的均衡关系;外商直接投资对制成品出口只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带动了制成品的出口,但作用不是很明显,刚好验证了上文中提到的我们在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争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快国内经济体制特别是外贸体制的改革步伐逐步创造内资和外资企业能够公平竞争的环境,以期通过适度、有序的出口市场,来最大限度地发挥直接投资的间接贸易效应,促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和结构优化,继续深化改革,使国内企业的经营机制更灵活,贸易环境更自由,竞争规则更完善。 对于外商一方面要通过提高市场开放度,在以国内市场换取国外的技术资金、市场的同时,给国内企业形成竞争压力,促其改进技术,改善管理,增强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合理的产业政策,对国内新兴产业给予适当保护,通过竞争和保护的有效结合,促使国内企业成长壮大。

2.加强FDI企业进口的管理,实现以先进的资本货物进口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进而带动出口结构优化的良性循环。为逐步改变我国主要作为FDI低成本加工基地的面貌,使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向高附加值或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转换,必须从源头抓起,把住进口料件关,尤其对以实物投资方式进口的二手设备要加以更加严格的审查。

3.进一步完善FDI行业准入制度,调整外资的产业导向和地区导向。在产业导向上,对那些生产技术水平高和出口质量高的项目,应在国民待遇原则下继续给予较高的优惠;而对那些低水平重复和出口成本过高的项目,应予以必要的限制或调整,要配合区域导向政策 ,逐渐减少对沿海发达地区低水平出口加工性质的外资项目优惠,促使其进行产业升级或地区转移。在地区投向上,要通过优惠政策措施加大外资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使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通过与外国的技术、资金、市场的有效结合而转化为现实优势,并通过培育技术优势,实现优势转换,带动地区经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晓珍,林媛媛.外国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二者关系的理论综述[J].科技创业月刊,2008,(3).

[2] Peter J. Buckley,Jeremy Clegg,Ping Zheng,Pamela A. Siler,Gianluigi Giorgioni. The Impa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n the Productivity of China’s Automotive Industry[J].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2007,(5).

[3]江小涓.中国出口增长与结构变化外商投资企业的贡献[J].南开经济研究,2002,(2).

[4]周俊芝,陆宝群.FDI对我国出口增长以及出口商品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08,(2).

[5]沈超海.FDI与出口商品结构的关系――基于1980年-2006年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2008,(3).

[6]殷华方,鲁明泓.中国吸引FDI政策有效性研究[J].管理世界,2004,(1).

[7]张隐隐.中国引进外资战略需要反思[N].中华工商时报,2004―02―24.

[8]黄晓霞,沈叶丹.FDI对我国市场结构的影响来源[J].中国外资,2003,(11).

[9]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31页.

[10]小岛清.对外贸易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