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缺失的理性审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缺失的理性审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高职教育是以高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的应用型教育,近年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素质尤其是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方面有一定的欠缺,只有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才能提升高职院校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职业素养 缺失 理性审视

高职教育是以高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的应用型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近年发展迅猛,随着高等教育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素质尤其是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良好的职业素养已成为职业准入的通行证。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才能提升高职院校的就业竞争力。

一、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效果的关键因素。高职教育应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素质本位的高职目标取向主张促进学生全面职业素养的提高,完善个人品格,培养新型的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理论基础。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缺失的表现

1.职业观念薄弱。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在培养出一批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较强的职业观念有利于学生尽早对职业环境有所认识。目前有些高职学生的职业观念较弱,对本专业学习不感兴趣,在校实习和顶岗实训中敷衍了事、应付教学要求,不能真正融入职业环境中,对作为一个职业人的要求缺乏认知。这样的状况在“90后”高职生中比较普遍。

2.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在学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求职就业中,反馈给学校的信息是部分学生不愿到基层一线工作,更不愿做技术含量低的体力劳动。毕业生在工作中耐力不够,对艰苦的岗位不能持久。当遇到工作中的诸如加班、工作辛苦等困难时,就怨天尤人,甚至甩手辞职不干。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劳动者的学历起点越来越高,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形势严峻。高职毕业生是一线技能型人才,如果愿意吃苦,从基层做起,稳打稳扎,将来就一定会有所成就。

3.急功近利,追求一步到位。

少数学生就业望值高,不能准确定位。他们一开始就瞧不起一线岗位,即使勉强去一线岗位,也要求尽快调配到管理岗位。他们认为工人岗位丢人,不能体现人生价值。笔者曾经遇到有位学生到很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去,到了很关键的一线岗位,由于认识不充分,干不到半年就离职了,企业正欲提拔重用他,很可惜。部分学生往往因工作条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要求,还没等机会到来就已经离职,失去了很好的发展机会,同时也造成了企业成本的增加。

4.不守诚信,反复跳槽。

“90后”高职学生跳槽现象比较普遍,很多毕业生对自己、用人单位、社会都不负责任,任意辞职跳槽,没有纪律观念。有的在求职时,答应得很好,一到就业单位看到形势不对就立马辞职毁约。缺乏诚信、没有纪律观念、缺乏职业理想和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过分注重工作环境和待遇是学生跳槽最主要的原因。社会上的浮躁氛围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跟上也是学生反复跳槽的重要原因。

5.缺乏团队合作意识。

现代社会分工日益明细,每个人不可能单打独斗地成功。要有所成就,就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有团队合作意识。高职生在学校实训或者外出顶岗实习中,必须与学会他人沟通合作。高职生如不能及时地调整自己、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并融入团队,就无法开展工作取得职业上的成就。在实践中,有些毕业生缺乏对自身、企业的客观认识,不能有效与人沟通。他们在企业中独来独往,耍个性、不主动融入群体,给人留下缺乏合作意识的印象。

6.敬业意识差。

高职学生相对普通本科院校学生来说,理论功底和学习劲头都相对不足。有的学生读书不用功,来读书也是家长逼的。在学习上抱着混日子的态度。这些学生一到企业,就表现为难以适应严格的企业纪律和规章制度,表现出责任心不强、工作敷衍、主动性差等。

7.缺乏进取和创新精神。

少数高职学生认为自己是高考的失败者,从而表现出破罐子破摔、满不在乎的态度。在学习上不思进取、“60分万岁”。在实习实训中,混日子、对工作敷衍了事,没有钻研创新精神。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和本科生甚至研究生相比。认为在企业中没什么发展机会,干脆不努力。现代人,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必须有进取精神。高职学生不仅要具备进取精神,还要有创新精神。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职业人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教育缺乏创新思维的训练,在工作中也会表现出没有创新精神。

三、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对策

1.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职业观是指个人对职业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它包括如何看待职业本质、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职业道德等。健康的职业观是职业成功的保证,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针对高职学生择业期望值偏高的特点,学校要引导学生准确定位、理性择业,到基层一线去建功立业。高职院校要对各级学生进行职业观的教育。学校要帮助学生认清将来要从事的职业本职、职业价值,在实现职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人生的价值,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职业。职业观教育使学生对自己进行全面分析,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形成正确的职业观,明白人生价值的实现在于脚踏实地地工作。只有不断提升职业素养,才能迈向成功。

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阶段。学校要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使学生看清形势及理性定位,明确人生各阶段的任务。高职院校应安排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主要在大一新生和毕业班级中进行,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这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使他们能尽早全面地了解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学校通过入学教育、专题讲座及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较早地认识所学专业的性质、未来工作的内容及特点,在校期间应掌握的学习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通过职业生涯规划项目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学生才有充分的就业思想准备和健康合理的职业动机。

3.加强以“敬业、诚信、守纪”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和劳动过程中应遵循的与其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总和。高职院校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养成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踏实认真的职业习惯。“敬业”、“诚信”和“守纪”是职业道德的核心,是职业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认识到只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人,才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所成就。没有基本的职业道德的人,在工作中是不会有前途的,用人单位是不会赏识的。在教育活动中可以用现实中具有较高职业道德品质的成功人士作为学习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比如邀请优秀毕业生、成功企业家作报告,这样可以深化学生对职业道德的理解与认同,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有着重要作用。

4.丰富校园文化,促进职业素养形成。

校园文化指以师生为主体,以校园为空间,以育人为导向,以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校园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要用优良校风给学生精神鼓舞,利用各种环境激励学生,积极开展特色鲜明、富有吸引力的主题教育活动。

在进行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课堂尤其是两课教学的优势,把职业素养的知识贯穿于教学中。高职院校教学要体现职业素养的内容。专业课上除训练高职学生熟练掌握某种技能和理论知识外,还应鼓励他们参加各种职业能力比赛。在“两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在教学实训中,让学生接受各方面的熏陶,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此外,学校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创造力。倾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体现高职院校办学特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感染和教育。

5.在专业实践中培养职业素养。

学生就业前的实践对职业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实践有顶岗实习、暑期社会实践、到企业参观和社会服务等多种形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与自己的专业挂钩,在实践中锻炼才干和提高职业素养。学校要在每个年级的学生中进行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锻炼,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造就完整人格。

6.在日常活动中内化职业素养。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日常行为很关键。这些日常行为规范有文明礼貌,尊师重教,团结互助,诚信交往;学习刻苦,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注意个人形象,穿着整洁,朴素大方;有法制观念,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遵守社会公德等。高职学校要积极开展规范日常行为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周茂东,宋岩.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石伟平.时代特征与职业教育创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王芳,论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1(6).

[4]王石,基于职业素养培养的高职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20).

基金项目:武汉市教育局科研课题(项目标号:20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