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头孢曲松钠致胆囊假性结石的超声特点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头孢曲松钠致胆囊假性结石的超声特点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总结头孢曲松钠导致胆囊结石的超声特点。方法:通过超声对胆囊进行多切面扫查,仔细观察结石形态、回声强度、后方声影的强弱及变换后的移动情况,观察随访停药后的结石变化。结果:假性结石与一般胆囊结石相比,具有特征性的超声特点。结论:超声观察,长期大剂量应用头孢曲松钠导致的胆囊假性结石具有其相对特有的声像图特点,能够为临床医师用药方面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头孢曲松钠 假性结石 超声特点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3.073

2006年1月~2007年12月2年间通过超声检查发现头孢曲松钠应用后导致胆囊假性结石病例26例,对此类结石的超声特点进行了归纳分析,现在将26例资料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着重对应用静滴头孢曲松钠的患者进行观察,共发现形成胆囊假性结石病人26例,年龄7~63岁。用药史7~15天不等。

仪器与方法:采用东芝nemio2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变频凸阵探头,频率3~6MHz。病人禁食12小时以上,通过超声对胆囊进行多切面扫查,仔细观察结石的、形态、回声强度、后方声影的强弱及变换后的移动情况。1枚为单发,2枚及2枚以上为多发。测量后随时记录并存档,然后根据停药时间给予定期随访。

结 果

结石数目:单发者3例(11.5%),多发者23例(88.5%);

结石形态:形态及边缘规则者3例(11.5%),不规则者19例(73.3%),泥沙状4例(15.2%);

结石回声强度:仅见结石前缘回声者11例(42.3%),结石内部回声可见者15例(57.7%);

后方声影:伴较强声影者9例(34.6%),较弱声影者17例(65.4%);

随变化移动:移动、沉降速度快者6例(23.1%),速度缓慢者20例(76.9%)。

随访结果:停药以后,随时间变化,假性结石自行溶解消失,时间最短者7天,最长者56天。

讨 论

头孢曲松钠引起胆囊结石的机理是:静脉大剂量应用后,胆汁中该药浓度增加并与胆酸结合,致胆酸池失去平衡,胆固醇即容易结晶形成胆固醇结石。有报道25%~45%的病人服用头孢曲松后发生可逆性的胆汁瘀积症状,通过化学分析表明,瘀积物主要成分是颗粒物质,薄层扫描和高压液相分析表明颗粒物质的96.4%是头孢曲松钙盐。停用该药物后,胆囊中的胆酸池又恢复平衡,重新溶解胆固醇结石,头孢曲松钙盐溶解以至结石消失。因而被称做“可逆性结石”。

与一般结石相比,此类结石在超声图像有以下特点:前者结石表面光滑,椭圆形多见,规则;后者表面多不光整,形态多不规则,有的呈鹿角状、或泥沙状。前者后方声影强、锐利、均匀,导致仅见结石前方弧形的高回声带;后者声影较弱、松散,有时结石内部可整体显示。前者随变换,移动速度相对较快;后者有漂浮感,移动、沉降速度慢。前者形成的时间长,形成原因复杂,多长期存在;后者多有明显的用药史,形成速度快,停药后多可自行消失。

头孢曲松钠在临床应用很广泛,特别在基层医院及一些医疗诊所中,有的大剂量、长时间应用,对于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在原发病未治愈的情况下又出现新的病症,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由此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超声观察,长期大剂量应用头孢曲松钠导致的胆囊假性结石具有其相对特有的声像图特点,能够为临床医师用药方面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宝峰,主编.药理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02.

2 陈艳.超声诊断1925例肝胆结石漏误诊原因分析及体会.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1:61.